言语产生中的舌尖现象研究综述

2011-09-28 05:24姜敏敏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1期
关键词:音位词条结点

姜敏敏,李 虎

(1.广东工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广东广州 510006;2.华南农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广东广州 510642)

言语产生中的舌尖现象研究综述

姜敏敏1,李 虎2

(1.广东工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广东广州 510006;2.华南农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广东广州 510642)

对国外学者对言语产生中的舌尖现象的研究进行了总结论述。舌尖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单层表征选择失败假说、词条选择假说和转换缺陷假说。舌尖现象的产生与年龄、双语音、词汇邻近效应、神经机制有关。

舌尖现象;言语;结点结构理论;转换缺陷假说

舌尖现象(Tip-of-the-tongue,TOT)是一种人们感觉知道目标词但却提取不出的词汇提取失败现象。当人处于TOT状态时,虽然说不出目标词但却可以通达目标词的语义、句法以及部分音位信息,如被试可能知道目标词的词性、音节数、重音位置及第一个音素是什么。

一、TOT现象产生的原因

1.单层表征选择失败假说(fail-singleselection hypothesis)

这种解释是单层词汇表征模型提出来的。单层词汇表征模型认为,词汇表征只有一层,这一层词汇表征包含了语义、句法和音位等信息。信息的激活是瀑布式的,即使前一类信息没有完成激活,后面的信息也可以得到激活。单层词汇表征模型认为,当词汇表征没有得到足够激活不能被选择时,TOT就产生了,这种解释被称为单层表征选择失败假说。虽然词汇表征没有被激活,但瀑布式激活仍可以通达部分句法和音位信息,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处于TOT状态时能通达部分句法和音位信息。

2.词条选择假说(selected-lemma hypothesis)

这种解释是独立两阶段模型和两步交互激活模型提出来的。这两个两层表征模型认为,词汇表征可以分为词条层(lemma)和音位层(lexeme)。词条层包含语义和句法特征,音位层包含词形和音韵形式。言语产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语义激活和特定词汇选择,第二阶段是音韵编码。在第一阶段,概念表征激活先传输到词条层的特定词汇表征中。在这一阶段,多个词条被激活,经过一段时间后,激活最高的词条被选择,词条激活将词汇的语法特征提供给句子进行句法编码。在第二阶段,词条层的激活扩散到特定词汇的音位表征上,说话者提取词汇的读音。两步交互激活模型与独立两阶段模型的区别在于,前者认为词条层和音位层的传递不是单向的,而是交互的。两步交互激活模型认为,当概念表征激活传输到词条层的特定词汇表征中时,多个词条被激活,包括目标词和其他语义相关词,这些词条的激活都将扩散到相应的音位激活,音位激活再反馈到词条层,最后选择最高激活的目标项,执行发音计划。词条选择假说认为,TOT产生的原因是,在言语产生中,说话者成功选择了词条,但在选择音位时却失败了。由于成功选择了词条,所以当一个人处于TOT状态时,可以通达目标词的语法特征,虽然没有成功提取音位,但有可能部分激活了音位,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处于TOT状态时可以通达一部分音位信息。

3.转换缺陷假说(transmission deficits hypothesis,TDH)

TDH可以归类于结点结构理论(node structure theory,NST)。NST认为词汇表征只有一层,这一层的词汇表征包含了语义、句法和音位信息。这一层的词汇表征可分为语义表征系统和音位表征系统。在语义表征系统中,词汇结点与概念结点连接。一个词汇与概念结点之间的通路不止一条,来自不同概念结点的激活都有助于词汇结点的激活。与词汇结点的多通路形成对比的是,在音位表征系统中,一个词的音位结点只与相应的词汇结点相连。当我们处于TOT状态时,往往知道用哪个词汇来表达语义,但就是不能通达这个词的语音,这是因为词汇结点比音位结点更容易被激活。NST认为,词汇结点和音位结点之间的联结受使用频率影响,经常使用或最近刚使用的联结更牢固,词汇结点更容易激活音位结点。

图1 NST模型[1]

TDH认为,要想从口中说出一个词,那么这个词的词汇结点必须能激活这个词的所有音位。TOT现象之所以产生,正是由于词汇结点和音位结点之间的联结激活量不足,导致音位结点没有被激活,但不排除有些音位被激活,所以我们可以知道词汇的某些音位信息。

二、与TOT有关的具体研究

1.年龄与TOT

许多研究者发现,TOT随年龄老化而增多。这一现象不仅表现为老年人比年轻人有更多的TOT,也表现为高龄老人比低龄老人有更多的TOT。当人们处于TOT状态时,虽提取不出目标词,但常会提取出一些非目标词,这些非目标词也被称为闯入者(interloper)。研究者也比较了不同年龄被试在提取这些非目标词上的差异。Heine等人发现,80~92岁组的被试在提取非目标词时比60~74岁组更困难[2]。White等人发现:60~72岁老年组和年轻组之间在提取非目标词上没有差异;73~83岁的老年组与年轻组之间有差异,前者提取非目标词的数量更少[1]。

有些研究者研究了TOT解决过程中的音位启动效应在年龄上的差异。James和Burke发现,包含目标词的所有音节的一组启动词有助于年轻被试(M=19.4岁,SD=1.3)和年老被试(M=72岁,SD=5.1)解决TOT,即出现了音位启动效应,并且年轻被试和年老被试得到的启动量没有差异[3]。研究者发现:年轻被试和60~72岁组老年被试仅能从起始音节而不能从其他音节中获得启动,并且这两组被试获得的启动量没有差异;73~83岁组老年被试不能从起始音节中获得启动[1]。

TDH在解释与年龄有关的TOT研究时是有优势的。TDH认为TOT随年龄老化而增多的原因是,老年人的神经活动水平降低了,词汇结点和音位结点之间的联结变弱了,联结变弱使结点之间的激活传输能力降低,从而不容易激活音位结点。在提取非目标词上所表现出来的年龄差异也可以用TDH解释,年龄老化使结点之间的传输能力变低,从而导致被试提取任何词都很难。TDH认为,出现音位启动效应的原因是有启动作用的音位可以弥补被削弱的音位结点与词汇结点之间的联结,增加音位结点被激活的可能性。提取非目标词和音节启动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年轻人和60~72岁的老年人在传输能力不足的程度上比较接近,73~83岁老年人的传输能力不足问题更严重。

2.双语者与TOT

双语者是指熟练掌握两种语言的人。许多研究证明:双语者比单语者更容易出现TOT。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双语者在说一个词时,需要克服来自非目标语言中表达相同语义的词汇的竞争,这种解释被称为语言间干扰假说(Cross-language interference account)。还有人认为,双语者在学习不同语言时,需要分别花时间去学习和记忆,这导致了双语者的词汇表征系统中结点之间的联结更弱,这种说法被称为弱联结假设(weaker links hypothesis)。这种观点与TDH相似。

许多研究都不支持语言间干扰假说。Costa等人发现,在两种语言中,语义相同的词有助于词汇提取[4]。他们在被试命名一幅山的图画之前先呈现荷兰语单词Berg(山),结果发现,Berg有助于提取英语单词mountain(山)。研究者在双语者身上发现了两种效应:翻译促进效应(translatability facilitation effects)和同源词促进效应(cognate facilitation effects)。翻译促进效应指在那些可翻译的非同源词(两种语言中表达同一语义并且形状和发音都不相似的词)上,双语者的TOT减少了,虽然与单语者相比仍然要多。同源词促进效应指双语者在能翻译的同源词(两种语言中表达同一语义并且形状和发音都相似的词)上有更少的TOT,TOT数量与单语者相比没有显著差异。这两种效应表明另一种语言中与目标词表达同一语义的词是有助于目标词的产生的。

3.词汇邻近效应(lexical neighborhood effects)与TOT

词汇本身的特性与TOT的发生是有关联的,一些词比另一些词更容易产生TOT。有研究者发现TOT现象存在词汇邻近效应,即词汇邻近词会影响该词汇发生TOT的可能性。词汇的邻近词是指变换、增加或减少一个音节所得到的词,例如hit的邻近词包括hint、hip、it、sit、kit、hoot、knit以及hot等。根据一个词邻近词的多少(neighborhood size),可以把词汇分为邻近词数量多的词和邻近词数量少的词。除了词汇邻近词多少之外,在一个词的所有邻近词中,有的邻近词频率高,有的邻近词频率低,这被称为词的邻近频率(neighborhood frequency)。Harley等人的研究表明,TOT在词汇长、低频且邻近词少的词上更容易出现[5]。Vitevitch等人发现邻近频率低的词更容易产生TOT,并且被试在图画命名任务中产生邻近频率高的词时更快更准确。TOT所表现出来的词汇邻近效应说明,邻近词是有助于词汇产生的[6]。

两步交互激活模型可以用反馈来解释邻近词对TOT的影响。例如cat词汇结点被语义信息部分激活,词汇结点又进一步激活cat的读音。被激活的音位结点把激活反馈到词汇水平,激活了cat的邻近词,如hat、cut和cap。这些被部分激活的邻近词又把激活传递到各自音位结点,共有的音位结点的激活通过反馈加强了词条层的目标词的激活,从而有助于目标词音位层的选择。共有的音位结点从被激活的邻近词那里得到的激活量依赖于邻近词的数量和邻近词的频率,邻近词的数量越多,频率越高,激活量就越大。

4.神经机制与TOT

有关TOT神经机制的最新研究来自Maril等人的研究。Maril等人使用FRMI技术,研究了TOT时脑区的激活情况,结果发现五个脑区被激活了。这五个脑区分别是: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右部背外侧前额叶皮质(right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右部下前额叶皮质(right inferior prefrontal cortex)以及两侧额骨皮质前部(bilateral anterior frontal cortex)[7]。

前扣带回和前额叶皮质这两个区域历来被认为是认知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在TOT状态时,脑中会出现部分信息,其中有的信息有助于正确目标的提取,有的信息不利于正确目标的提取。这些信息给认知控制系统提出了要求,前扣带回和前额叶皮质等大脑区域要对脑中的信息进行评价,利用有用的信息,克服不利信息的干扰和竞争,从而有助于TOT的解决。

神经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我们探究TOT的实质,同时可以对不同的言语产生模型进行验证。Poldrack等人的研究表明,五个激活区域之一的右部下前额叶皮质负责单词音位上的加工,主要是音素和音节水平的加工,而在左半球相似的区域,音位加工是在更大的单位整个词的水平上进行的[8]。右部下前额叶皮质这部分脑区的激活说明TOT是在提取音素时遇到了困难,这与TDH对TOT产生原因的解释更加接近,TDH认为TOT发生在亚词汇水平,是激活单个音位遇到困难而产生的。

三、结 语

综上所述,NST和TDH能较好地解释不同年龄的人在TOT上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两步交互激活模型在解释邻近词与TOT关系时具有优势,有关TOT的神经生理学研究成果更接近TDH。TOT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TOT是言语产生中的一种提取失败现象,对其进行研究对于探讨言语记忆和言语产生的实质,检验各种言语记忆和言语产生的模型很有帮助。从这一角度看,研究TOT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研究TOT对双语研究和老年化研究也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它有助于建立双语表征和双语加工的理论模型,有助于揭示年龄老化的实质。遗憾的是,和国外对TOT进行的大量研究相比,国内对TOT的研究几乎为零。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在于从事TOT研究有较大的难度,如实验的过程不易控制,实验的结果不易重复,实验的效度很难保证等。目前,国外研究者在控制研究过程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成熟的方法,这些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1]White K K,Abrams L.Does priming specific syllables during tip-of-the-tongue states facilitate word retrieval in older adults?[J].Psychology and aging,2002,17(2):226-235.

[2]Heine M K,Ober B A,ShenautG K,et al.Naturally occurring and experiment all yinducedtip-of-the-tongue experiences in three adult age groups[J].Psychology and Aging,1999,14(3):445-457.

[3]James L E,Burke D M.Phonological priming effects on word retrieval and tip-of-the-tongue experiences in young and older adult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Memory,and Cognition,2000,26(6):1378-1391.

[4]Costa A,Miozzo M,Caramazza A,et al.Lexical selection in bilinguals:Do words in the bilingual’s two lexicons compete for selection?[J].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1999,41(3):365-397.

[5]Harley T A,Bown H E.What causes a tip-of-the-tongue state?Evidence for lexical neighbourhood effects in speech production[J].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1998,89(01):151-174.

[6]Vitevitch M S,Sommers M S.The facilitative influence of phonological similarity and neighborhood frequency in speech production in younger and older adults[J].Memory and Cognition,2003,31(4):491-504.

[7]Maril A,Simons J S,Weaver J J,et al.Graded recall success:an event-related fMRI comparison of tip of the tongue and feeling of knowing[J].Neuro Image,2005,24(4):1130-1138.

[8]Poldrack R A,Wagner A D,Prull M W,et al.Functional specialization for semantic and phonological processing in the left inferior prefrontal cortex[J].Neuro Image,1999,10(1):15-35.

TOT in Language Production

JIAN G Minmin1,L I hu2
(1.Mental Health&Counseling Center,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006,China;2.Teaching Department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42,China)

The researches of foreign scholars on the tip-of-the-tongue(TOT)in language production are summarized.The causes of TOT are:fail-single-selection hypothesis,selected-lemma hypothesis,and transmission deficits hypothesis.TOT is related to age,bilingual,lexical neighborhood eddects,and neural mechanisms.

tip-of-the-tougue;language production;node structure theory;transmission deficits hypothsis

H 0-05

A

1008-9225(2011)01-0086-04

【责任编辑:刘晓鸥】

2010-10-19

姜敏敏(1979-),女,山东桓台人,广东工业大学讲师,博士。

猜你喜欢
音位词条结点
基于八数码问题的搜索算法的研究
满语方言中的音位变换现象
Ladyzhenskaya流体力学方程组的确定模与确定结点个数估计
2016年4月中国直销网络热门词条榜
2016年3月中国直销网络热门词条榜
2016年9月中国直销网络热门词条榜
大数据相关词条
基于Raspberry PI为结点的天气云测量网络实现
关于《语言学纲要》中第三章《语音》的几个问题
3~5岁健听儿童音位对比识别习得过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