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与扬州

2011-09-30 01:09袁益民
雨花 2011年3期
关键词:芍药孟浩然扬州

● 袁益民

“烟花三月”与扬州

● 袁益民

古往今来,到过扬州的或生于扬州的文人骚客不计其数,为扬州留下的华章异彩更是多若繁星,前些年扬州编辑出版了一套《扬州历代诗词》,洋洋四大卷,浩浩如烟海。收录了上自西汉下迄近代上下两千年吟咏扬州的诗词,入选作者两千五百多人,收录诗词近两万首。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扬州自古就是文人乐聚之地,文化昌盛之地。

他们中间,名气最大也最值得扬州人感谢的当推李白同志,他为扬州写了一句永不褪色的金玉良言“烟花三月下扬州”。那一年是公元730年。写这首诗的时候,李白刚刚在襄阳(今湖北襄樊),拜访了大名鼎鼎的前辈诗人孟浩然,两人很快成了挚友。“不才明主弃”,孟夫子正处于极端的不开心之中,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两人相处了10多天,除了切磋诗艺之外,应该还交流了一些关于人生观、关于前途观、关于世界观之类的。最后当然是相言甚欢,推心置腹了。但前辈或师长的不开心让李白心中也添了块垒:你老这样郁郁寡欢总不是个事啊,会憋出病来的,最好出去走走吧,“烟花三月下扬州”。

也许会有人将李白的这句诗理解为对一次远行的简单记述,而我觉得更应该将此附会成是李白对孟浩然的一种建议,一种推介。当时的情况应该是这样的,处于郁闷中的孟夫子经过李白的劝导,觉得出去走走也是对的,但是到哪里去呢,李白建议,去扬州吧。正值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扬州烟花三月,春意最浓,那里有你的精神家园。于是那年的阳春三月,孟浩然就有了广陵之行,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扬州。船将解缆,李白久久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不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从公元730年算起,这首诗已经传诵了一千二百八十年,成为扬州影响最广泛最深远的广告语,李白同志也当仁不让地成为古代文人中扬州最好的宣传员或者导游员。这稀松平常的28个字,为何如此神奇,如此法力无边?

一是名人效应。二是境由心生。李白没有拿扬州一分钱广告费,没有功利因素,这更增加了诗的公正性和客观性。不像现在的人看到名人做的广告,总要怀疑一番,因为不少名人是为了阿堵物而当吹鼓手的。三是情趣自成。这里有个小小的纠结,那就是写这首诗时李白到过扬州没有?有人考证,李白是唐开元16年也就是公元727年到过了扬州,此时李白27岁,此后又到过四次;而不管他送孟浩然时来没来过扬州,这并不影响这首诗的光芒。我们在紧盯着“烟花三月下扬州”这一句不放的时候,更不要忽略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朋友渐行渐远,李白直送到目力不逮才罢,这是深情厚谊;而李白站在黄鹤楼上远眺江天一色的扬州,他对扬州的迷恋或神往更是跃然纸上。四是摹景撩人。“烟花三月下扬州”,被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三月扬州,烟雾迷蒙,繁花似锦,那是赏不尽、看不透的阳春烟景啊。仅仅七个字,便把扬州的绮丽、梦幻、优雅、绚烂描摹到了极致,谁读了这样的诗不心旌摇荡,恨不得立即登舟上马,直奔广陵?

好了,不管怎么说,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李白同志为扬州做了极好的广告。问题是,公元730年之后来到扬州的过客或是定居者们,对李白的广告会不会认同?扬州是不是对得起李白的鼓吹,盛名之下,是不是能副?

让我们仔细回顾这座笼罩着无限光环的名城。

富甲天下。说到扬州的富庶,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便是“扬一益二”。到了唐代,江淮一带的地位日益凸现,“赋之所出,江淮居多。”唐肃宗时,盐归官卖,严禁走私,这一改革使得盐利从40万缗上升到600万缗,天下的赋税,盐利占了一半,作为东南海盐集中地的扬州,也就成为华夏大地最富饶之处。这里的制铜业、造船业、药材业、丝织业、制糖业、木器加工业、餐饮业等等,也成为当时全国的顶尖行业。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写道:“……扬州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蜀次之也。”

到了清代,扬州进入历史上的第三个辉煌时期。康乾时期,全世界超过50万人口以上的十大城市中,中国占有六席,扬州位于第三。清代扬州的经济兴盛,盐业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两淮是当时最大的盐区,两淮盐业的中心在扬州。乾隆年间,全国盐税已达700万两,其中两淮占了很大的比重。扬州的经济,“动关国计”,光盐业一项,就占全国财政的四分之一。当时的扬州,市井繁华,商贾云集,“东南繁华扬州起”,世所公认。孔尚任这样描述当时扬州的市肆:“朱桔黄橙香者橼,蔗仙糖狮如栉比。一客已开十丈筵,客客对列成肆市。”盐商实力雄厚,于是有资本在生活上极尽奢华铺张之能事,餐饮业、造园业、服装业、珠宝业、金融业等都达到了当时国内的最高水平。就拿造园来说,盐商们乐此不疲,蔚然成风,一家比一家上规模,一家比一家上档次,一家比一家高品位。就连阅尽人间繁华的乾隆大帝也不得不惊叹:“扬州盐商拥有厚资,其居家园囿,无不华丽崇焕。”扬州城里,“园林多是宅”,盛况空前啊!

风物奇绝。扬州处于北纬32°,东经119°,属亚热带气候。夏天也热,但时间不长,冬天也冷,但暴冷骤寒等恶劣天气十分鲜见。这样的气候不但适合人的居住,也十分适合各类植物生长的要求。春有桃,夏有荷,秋有桂,冬有梅。一年四季中,扬州的精华在于春天,吹面不寒杨柳风,桃红柳绿,春水盈盈,郁闷中的孟浩然三月乘舟下扬州,正当其时。

要说到扬州的风物,这里说两朵奇花。一是琼花。“维扬一枝花,四海无同类。”这是关于琼花的流传最广的诗句。她的奇特身世,历来吸引着文人们去追随、去造访、去探究、去歌吟,因此诗人作家们为琼花留下的诗文蔚为大观。

二是芍药。扬州种植芍药历史悠久,到了宋代,扬州芍药与洛阳牡丹并称于世,当时有三本芍药谱,都是记载的扬州芍药。扬州芍药中有种“金带围”,堪称上品。沈括在《梦溪笔谈》这样描述:“金带围,上下叶(瓣)红,中则间以数十黄瓣。”事实上,“金带围”一直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如云中龙,雾里凤,世人鲜有见其真面目者。而沈括的一则“四相簪花”的故事更刺激人们一睹其芳容的欲望。“韩魏公(指韩琦)庆历年(1045年)以资政殿学士帅淮南。一日,后园中有芍药一干分四枝,枝各一花,上下红,中间黄蕾间之。当时扬州芍药未有此一品,今谓之‘金缠腰’是也。”故事中的“金缠腰”,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金带围”。故事还说,当时簪此花的韩琦、王珪、王安石、陈升之四人,后来都做了宋朝的宰相,所以人们视“金带围”为吉祥之物。这也就是著名的“四相簪花”的典故。

雄秀兼备。扬州地处长江之北,却具江南气质,所以历来被称为江北的江南,江南的江北,甚至有些人直接将扬州归为江南的版图。

扬州有水,华夏第一巨流从扬州城南奔涌东去,其流滔滔,豪迈壮阔,志在东海。这是雄性之水。扬州辖区水网密布,又多呈蜿蜒之态度,曲曲折折,水波不兴,温顺柔曼风情万种。是秀美之水,瘦西湖当为其中的绝对代表。

艺文高地。自古以来,艺术家们包括文人们以及那些准艺术家们总是有这样一个心结,那就是为自己的发展寻求更大的舞台,就如同当今的京漂一样;而在中国历史上,在非常长的一段时间里,扬州就是文人们心中的这样一方圣地。这里有每个朝代最高级别的腕儿们留下的足迹以及光芒万丈的诗词歌赋,一代又一代的大师们甚至是文坛领袖们在这里营造了一个文化的高地。作为一名游客,不到扬州不能算是走遍天下,而作为一名有抱负有理想或者有作为的文人,不到扬州显然也是难以成就艺术的最高境界的,是难以登上个人艺术的巅峰的。仅是唐代,到过扬州的文人就不计其数,当代扬州诗人子川作过粗略的统计:“知名者有骆宾王、张若虚、孟浩然、祖咏、王昌龄、李颀、李白、高适、刘长卿、韦应物、丁仙芝、李端、孟郊、卢仝、张籍、王播、权德舆、陈羽、刘禹锡、白居易、李绅、徐凝、李德裕、张祜、杜牧、许浑、赵嘏、温庭筠、皮日休、姚合、方干、郑谷、韦庄等,几乎占了唐诗名家的半数以上。”

处于中晚唐的诗人张祜说:“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扬州就是这样一方风水宝地,甚至成了诗人最理想的生命归宿之地。当然,文人骚客们来到扬州,不只是走走,看看,他们的文思和才情深深浸淫在扬州的文化和文明里,在扬州留下了浩如烟海的诗文水墨,这些如今都成了扬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浪漫之都。扬州是个适合做梦的地方。唐人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就写了一个很著名的梦。有个叫淳于棼的游侠居广陵,宅前有一棵大槐,一日和朋友槐下豪饮,飘然入梦,忽见两位紫衣使者,说是奉槐安国王之命来相邀。梦者到了槐安国,被招为驸马……然而既然是梦,总有醒的时候,淳于棼醒来,只见槐下的洞穴里,群蚁聚集。梦自然是假的,是被后人笑话的,但你不能不说这梦是很精彩的。后于李白的杜牧在扬州生活得很潇洒很浪漫很绮艳,“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你想,这里有笙歌遍地,有歌吹满城,有夜市千灯,有湖光山色,有美女如云……哪一个方面都能刺激着你身上的浪漫因子。更何况是生性浪漫的文人们。

这样的扬州,怎么不令你心驰神往?人生在世,不到扬州走一遭(当然最好是在扬州买宅置园,甚至终老于扬州——“人生只合扬州死”),这人生留下的空白一定是巨大的。“诗意地栖居”自古就是人们的一种理想。这既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理想、追求,既是形而上的,也是形而下的。一个地方能够“诗意地栖居”,至少要有两个要件,一是要有“诗情画意”,二是要有诗人属意。第一种是客观的存在,第二种是主观的挖掘。按这样的标准,扬州自古以来,应该是华夏范围内甚至世界范围内最为理想的“诗意栖居”之地了。

好了,现在你该相信,这样的扬州,李白的推荐绝非虚妄之言,你如果对艺术境界、生命品质、自我发展有更高的追求,那么就到扬州来吧。你可以像孟浩然那样,顺江东下,指日可达。当然,发轫于扬州的大运河,经过隋代26年(584—610)的开凿,已形成了以京都洛阳为中心,东北抵涿郡,东南至余杭,全长2500公里的黄金通道。这条黄金通道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把京师、东都、涿郡、浚仪、梁郡、山阳、江都、吴郡、余杭等通都大邑联缀在一起。你说去扬州便捷不便捷?在中国古代,还有哪一座城市享有这样的区位优势?皇帝老儿六下江南,就是走的这条路啊。至于时令,你也不要以为只有三月的扬州才宜冶游。“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杜牧),“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李绅),“江气朝横飞鸟外,岚光平堕酒杯间”(刘敞),“山横大地苍茫外,花发池台草莽间”(欧阳修),“万里青天舞片云,千松顶上百虫闻”(汪懋麟),“春灯发雪浸兰舟,不载江南半点愁”(龚自珍)……扬州的瑰丽绮艳是不分季节的,李白的广告语只是为你的踏访打开了一个切入口,而更多的前辈诗人告诉你,无论你什么时候来扬州,都是最适合你的时节。

猜你喜欢
芍药孟浩然扬州
芍药鲜切花 美景变“钱”景
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扬州的夏日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四月,是你的谎言
春晓
“扬州绒花”
春晓
新疆赤芍
芍药摇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