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正气方志敏

2011-10-10 05:07陈干群
中华魂 2011年1期
关键词:警卫员方志敏苏维埃

文/陈干群

清风正气方志敏

文/陈干群

方志敏烈士(1899—1935),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团的缔造者。他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共产主义事业,英勇奋斗一生。毛泽东同志称赞他是“以身殉志,不亦伟乎”的人民英雄,叶剑英同志把他喻为古代民族英雄文天祥之后的又一位民族英雄。

清贫的情怀 堵住了徇情济亲

赣东北信江8县苏维埃成立后,有人对方母说:“正鹄(方志敏乳名)当主席啦!抵得知府正堂,好大的官哩!屋里有难处,正鹄顾不来,花边(银元)总是有的哟,怎不去讨些来?”老人觉得:“他的饷银当姆妈的理当用得。”于是,她第一次也是惟一的一次找方志敏要饷银来了。

“正鹄,你当主席,都讲是好大的官,有几多饷银一月?”母亲问。

方志敏何尝不知道家里的困难?仅他的学费,从小学到大学,连本带利,父母就欠债达700元之巨!方志敏参加革命后,家又被敌人烧劫十余次。母亲是迫于无奈,来向他要钱。可革命的钱不能用啊。于是,方志敏内疚而诚恳地对母亲说:“姆妈,我是当主席,可当的是穷人的主席,哪里是官?饷银嘛,将来会发,现在没有。信江苏维埃刚建立,革命才有个起头,我们每日的饭钿才七分呢!”

这位纯朴善良而通情达理的老妈妈听了,说:“晓得了,晓得了。姆妈这一趟没有白来,明白了仔是当穷人的主席,我苦点也舒心啦!”

方志敏那些受苦受难的婶婶们,也曾向他讨过盐钿。他说:“我身上要是有,婶婶都搜去。”婶婶们真搜了,可翻过衣袋一看,一文没有。方志敏解释说:“我管的花边是不少,几十万几百万也有。不过,都是革命的花边,一个铜板也动

不得。若是我将革命的花边拿来给婶婶们买盐,这穷人的主席我还当得?”

方志敏的妻子缪敏被捕了。妻兄缪镇东四处奔走,打通了县衙的关节,准备出400元大洋保出。可是向妹夫要钱,妹夫竟摇头说:“哪能拿出这许多钱去送给那批贪官污吏呢?”黄道等同志说: “缪敏是为革命坐牢,这400元大洋应该出!”方志敏仍坚持 “我们的钱来之不易,要尽量节约,400元大洋留下来,可以做许多事,还是另想别的办法。”所幸,在朋友们的共同努力下,设法营救妻子缪敏出了狱。

这就是身为8县苏维埃主席,竟不将一分钱给母亲和婶婶,也舍不得拿出钱营救妻子。他把为革命筹集的钱物全部用于革命事业上。他在公与私、革命与亲情之间泾渭分明,这是何等高尚的品格!

清贫的作风 永葆了公仆本色

寒冬腊月,方志敏穿着一件薄薄的破棉袄,从弋阳去参加贵溪苏维埃代表大会。会场上冷得瑟瑟发抖的方主席,令身穿新棉袄的代表们于心不忍,要给他换件新的。但他不同意,夜里去补那件破棉袄。代表将新棉袄送来,他反复给来人讲“要节省,要减轻群众负担”的道理,执意不收。一旁的警卫员实在看不过去了,说:“当个苏维埃主席,穿件透风的破棉袄,人家都看不过,收下了又有什么了不得?”

方志敏语重心长地说:“苏维埃工作人员,为着战争,自应以身作则,节衣缩食,刻苦耐劳。”“当苏维埃主席,更得事事在意。一不留意,就不是我一个人的事!”

警卫员反问:“这有什么好留意的?你怕上歪一寸下歪一丈,可你一分一厘也没歪!为救人丢了棉袄,换件新的难道不应该?”

方志敏解释:“应该是应该,但不换更好。”

警卫员赌气:“有什么不好?”

方志敏开导:“你自己去忖!”

警卫员不讲了,自个去忖这个理。只是,理忖通了,眼泪却流了出来:方主席,你是只顾革命不顾自己啊!

有一次,方志敏发现自己吃的是白米粥而大家吃的是米糠和野菜煮的粥,就叫警卫员告诉伙房:“大家吃什么,我吃什么,不能特殊。”

老管理员听了警卫员的转达,叫了起来:“什么特殊?要讲特殊也行!方主席操心又劳累,肺痨痔疮病痛常常发作,哪个要为这事‘民主’提意见,我来担当!”方志敏感激这位老同志,但仍然把粥端回了,和大家一起吃糠咽菜。

方志敏狱中遗著《清贫》中写道:“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这是方志敏清贫奋斗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的座右铭。人民公仆是什么样子?方志敏就是光辉的榜样,这种榜样,正是我党领导的革命队伍,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清贫的操守 保持了革命气节

在中央红军主力实行长征前,方志敏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进军浙西、皖南。由于当时控制党中央和红军领导权的王明 “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指挥,先遣队陷于孤军作战,寡不敌众,皖南战事失利。在返回赣东北苏区休整途中,又被敌人重重包围。方志敏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友,自己留下在怀玉山风雪中苦战10余天,于1935年1月29日不幸被俘。敌人为了庆祝俘获方志敏的“胜利”,震撼革命群众,先后在上饶、弋阳、南昌策划了三次 “庆祝生擒方志敏大会”的“示众”。“示众算什么!”对方志敏来说,每一次“示众”就是一次宣传共产党、宣传苏维埃、宣传红军、宣传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机会。在上饶和弋阳的两次“示众”的情景,方志敏狱中遗著有记载:他被钉上沉重的脚镣,一步也不能行走,被背到台口站着,任众观览。他昂然站着,睁大眼睛看台下。“我自问是一个清白的革命家,一世没有做过一点不道德的事,何所愧而不能见人。”“观众看到我虎死不倒威的样子”,十分惊奇,继而群情激动,国民党反动派恐慌,只得草草收场。

在南昌豫章公园的那次 “示众”,方志敏同样脚钉重镣被押上铁甲车,他昂首挺立,会场四周架着机枪,戒备森严,一位现场采访的美国记者以钦佩的言词报道,“其态度之激昂,使观众无限敬仰”,迫使蒋介石参谋部的军官们手忙脚乱,“庆祝大会”草草收场。

方志敏在狱中,一批又一批政客、朋友、先生和同窗充当说客,有的以人生之道,有的以高官厚禄,也有的以夫妻之情,天天聒噪,劝降不断。蒋介石曾表示,只要方志敏在报纸上登一则脱离共产党的声明,即委予国民党江西省主席的职位。

面对酷刑与死神、高官与厚禄,方志敏笑傲敌人:“我不爱爵位!也不爱金钱!”“头颅可以断,信仰不可移,气节决不丢!”“吃人的国民党……我要消灭你,岂能降你?”他顽强地领导了狱中斗争,教育和团结了一个个革命的同情者。在死神随时可能降临的6个多月囚牢里,他利用敌人要他写“供词”的纸和笔,奋笔疾书,写下了《方志敏自述》、《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可爱的中国》、《清贫》、《在狱中致全体同志书》、《我们临死前的话》等10多篇近15万字的文稿。他把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化成了情与血的文字,献给了党和人民,从而谱写了一曲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共产党人正气歌。

清贫的美德 源于坚定的信念

方志敏从1924年入党到1935年就义,十几年中,历任党的县委书记、特委书记、省委书记、军区司令员、红十军政委、闽浙赣省苏维埃主席(一度兼任财政部长)、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军政委员会主席。真可谓“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权力大矣!然而,他一生清贫。他不幸被俘时,两个敌军士兵本想从这位共产党大官身上搜出大洋和金条,可是“从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方志敏的家产呢?“只有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

方志敏没钱吗?个人没有,但他 “经手的款项,总数在数百万元”。1933年在输送老红十军、重建新红十军时,经他批准,一次就给中央苏区送去赤金2箱,每箱500两;白银48箱,每箱400元。

方志敏这种甘于清贫和浩然正气,正是源于他那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无产阶级世界观。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方志敏狱中遗著的字里行间,无不处处闪耀着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

《方志敏自述》中写道:“我对政治上总的意见,也就是共产党所主张的意见。我已认定苏维埃可以救中国,革命必能得最后的胜利,我愿意牺牲一切,贡献于苏维埃和革命。”他在《清贫》中写道:“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的美德。”他在《死!——共产主义的殉道者的记述》中陈言:“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希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希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却宁愿吞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不希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窠似的住所;不希罕闲逸,宁愿一天做十六点钟工的劳苦;不希罕富裕,宁愿困穷!……我能舍弃一切,但是不能舍弃党,舍弃阶级,舍弃革命事业。”他在《可爱的中国》中期盼:“祖国母亲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无愧色地立在人类面前”。

方志敏是中国共产党人廉洁自律的杰出楷模。方志敏的清贫精神,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优良传统与中国革命伟大时代精神相结合的结晶,是革命的传家宝。方志敏的清风正气,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警卫员方志敏苏维埃
苏维埃运动在湖南
警卫员眼中的毛泽东
方志敏:狱中仍奋笔疾书
甘守清贫的方志敏
第二届方志敏文学奖征稿启事
“水壶”和“仨锅”
贺龙两救警卫员
致方志敏——写在方志敏诞辰120周年
彭德怀喝茶:公私分明
川陕苏维埃铜币伪品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