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头耕牛

2011-10-16 01:14张兴元
民生周刊 2011年46期
关键词:庄稼人耕牛小楼

图/许兰武

最近我回乡下老家,村后果园里突然传来一声牛叫声。这让我大为惊喜。在家乡呆了这么多天,三里五村不见一头耕牛。这声悠扬而深沉的牛叫声吸引着我,我忙寻声追去,要看个究竟。

我的家乡是红富士苹果生产基地,村前村后全是大片的果园。有一块果园的果树尚小,树行子里还能种庄稼。那狭窄地带是不能用拖拉机耕种的,一头大黄牛拖着步犁,耕耘在这片果园之中。这老黄牛很听话,叫它往哪拐就往哪拐,叫它停它就停,就是一两米宽的地带它也能耕种。牛的主人叫刘金领,我对他说:“现在农村实现了机械化,你这老黄牛可真成了古董!”刘老汉轻轻感叹一声说:“我是庄稼人,没有牛喂着,心里空落落的,真不好受!”

这块地很快耕完了,刘老汉坐在地头跟我拉开了家常。他说,土改时他家曾买过一头小黄牛,年幼的他夜里听着牛的倒沫声,睡得格外舒服。后来加入了农业社,他家那头老黄牛被牵到生产队的牛屋里,他为此曾流过不少眼泪。庄稼人家里没有牛,那还像是个正儿八经的庄稼人吗?直到土地大包干,他东拼西借,买来一头老黄牛。这头老黄牛他已喂了三代,三十多年了,他始终以牛为伴,夜里也睡在牛屋里。儿子多次劝他把牛卖了,可他总是不听。牛是他的伙伴,是他的财富,是他生活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有人曾嘲笑他,现在啥时代了?你还喂它干啥!这话不假!他家早就买来了机动三轮,后来又买了三轮摩托,儿子媳妇外出,骑的也是电驴子。从种到收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十里八村都难找到一头牛。从实用价值讲,牛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成了文物了。别的物件能收藏到仓库里,长期保存,这牛是活物,咋个弄哩?后来他发现,牛还大有用途!

这一带是果园,仅有零星空地。村民们舍不得让它闲着,总是用铁锹刨了,点上花生或栽上红芋。这让他的老黄牛派上了用场,就是一两米宽的地带,他的老黄牛拖着犁耙也可以自由耕作。这既为村民解除了劳累之苦,也为刘老汉打开新的致富门路,春秋时节每月的收入能顶上年轻人外出打工。这老黄牛也挺讨人喜爱,每年都产下一头小牛犊儿,卖个一千、两千元的,更是一笔大收入。更重要的是,有了这头老黄牛,他家积的农家肥格外多,足够他家十来亩果园用的了。由于施用的是有机肥,果子长得又大又好看,吃起来更是比上化肥的果子甜得多!不是这老黄牛为他助一臂之力,他家哪能盖上那栋二层小楼、成了村里的富裕户?这老黄牛实在是功不可没。

当然,刘老汉毕竟是年近古稀的人了,白天忙着耕地,晚上还要伺候老黄牛吃喝。到了夜里,为了保证安全,家里盖着二层小楼他不住,硬要睡在牛屋里头。儿子和媳妇一次次劝他:“卖了吧,卖了吧!你受了一辈子苦,现在老了,也该歇歇腿,享几天福了。”刘老汉觉得这话也对,年轻时自己不就盼着“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还有那个“电灯电话,楼上楼下”的好日子吗?现在这一切全变成眼前的现象了,还有啥不满足呀,刘老汉狠狠心,决定把牛卖了。

那天,刘老汉给老黄牛喂了它平时最爱吃的豆饼子,还有刚收来的花生秧儿,然后牵到小乔集会上去出售。来买牛的有好几个,一出口价钱就给的很高,然而,当刘老汉听说他们都是屠宰户时,便连声说:“不卖,不卖!给再多的钱我也不卖。”有人嘲笑他:“你打听打听,十里八村还有喂牛的没有?”刘老汉固执地摇摇头说:“我不管这!做人得讲良心!它为我出了一辈子力,受了一辈子苦,我不能最后把它送到汤锅里,让人宰了!”

这头老黄牛已经很老了,我问:“等几年它不能干活时你咋办?你能守它一辈子吗?”刘老汉来了倔脾气:“我就要守它一辈子!等它老了,死了,我把它埋了,再给它立个碑,上写三个字:老黄牛!”

听了这话,我心里充满敬佩,心头再次响起老汉的话:“人得讲良心!”

□ 编辑 马娅楠 □ 美编 王 迪

最后一头耕牛

□ 张兴元

猜你喜欢
庄稼人耕牛小楼
耕牛和农民
庄稼人把秧歌扭起来
丰收
俺村的庄稼人
庄稼人
忠厚的耕牛——《五牛图》
只要童年的小楼还在
难忘那幢小楼
庄稼人与熊
耕牛“猝死症”防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