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卡消费在南宋

2011-10-18 08:23
民生周刊 2011年42期
关键词:交子神雕侠侣刷卡

□ 赵 炎

刷卡消费在南宋

□ 赵 炎

读《射雕英雄传》与《神雕侠侣》,感觉大侠们花起钱来实在是潇洒得很,动辄摸出一锭金子或者银子,即便外出数月经年,身上的金银似乎也花不完。这里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南宋的流通货币是金银吗?二是古代人的衣服虽然宽大,但要携带那么多的“金属”,他们不觉得沉重?

实际上,杨过在护送陆无双南下的途中,曾经用几个“小钱”打发丐帮的叫花子,这个举动可以回答上述两个问题。南宋的流通货币正是杨过使用的“小钱”,又叫制钱,铜铅混合。一枚制钱称为一文钱,一千文为一贯,相当于一两银子。金子和银子是政府的准备金储备,不在市场流通。南宋人出门在外,身上除了携带一小部分制钱之外,还带有一定数量的纸币。这种纸币又叫“会子”,既有货币功能,还有银行卡的功能(可刷卡消费)。

众所周知,古代政府发行纸币,最早始于南宋绍兴六年(1136)陪都发行局(即“行在交子务”)印发的“交子”,总数是二百三十万贯,用于东南各路。由于缺乏现金准备,大家反对,终于作罢。

到了绍兴三十年二月,钱端礼任陪都市长(知临安府),又试办新的纸币“会子”。五个月后,钱市长改任财政部长官(户部侍郎),在宋高宗支持下,正式推行由户部发行的“会子”,总额五十万贯,比起二十四年前交子共发二百三十万贯之数,缩量超过四分之三。这个时期,应该是在王重阳抗金失败参加第一次“华山论剑”前后。

据《容斋三笔》记:“绍兴三十年,钱端礼为户部侍郎,委徽州撩造纸五十万,边幅皆不剪裁,初以分数给朝士俸。”因为仅限于京官范围,当时通称“行在会子”。为廓清疑惑和阻力,钱部长在临安“市肆要闹处置五场,辇现钱收换”,用白话讲就是在闹市区设置了五个现金兑换处,贴水率为“每一千别输钱十,以为吏卒用”,就是给财政部派在兑换处从事兑换业务的工作人员的报酬。

这种变化在当时来讲,近似于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机关企业给员工发薪,忽然从支付现金改为将薪额汇入各人的银行账户,受禄者再凭银行卡在任何一个兑换处兑换现金,乃至直接刷卡消费的“新生事物”。那个“每一千别输钱十”的贴水,就相当于银行收取的手续费了。钱部长计划周全,宣传有力,又有配套措施跟上,京官们在实践中多体会到了会子取代券历的方便,起码省却了去左藏库排队的麻烦。商民眼见为实,亦认可了官发“会子”背后的准备金十足坚挺。

钱部长给出的进一步政策是:“商贾入纳,外郡纲运,悉同现钱,无欠数赔偿及脚乘之费。”于是“公私便之”,“行在会子”的流通范围扩大为“东南会子”,其后复有四川钱引、两淮交子、湖北会子等各种法币纷纷出台,遂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早使用法定纸币的国家。

也就是说,等郭靖、杨康等人出生时,南宋已经换了好几个皇帝,“会子”作为“人民币”的使用,早已普及于民间。而《神雕侠侣》所叙故事,已至南宋末年,小郭襄在风陵渡请人喝酒,拿金钗作抵,郭芙说“光钗头这一颗珍珠,就值百多两银子”,这个价值对比很搞笑,如果她说“值百多贯钱”,就符合史实了。

由于种种缘故,南宋的纸币政策最终归于失败,而其后的元、明政府继续发行纸币并首先用于官吏俸禄的支付,“始乱终弃”的拆烂污行为一如其旧,逮及清代,官员支俸方式终于又返回到发俸票发米票的老路上。像韦小宝那样,随身携带数十万两银票,显然也是有违历史真实的。

□ 编辑 朱墨轩 □ 美编 王 迪

猜你喜欢
交子神雕侠侣刷卡
要拍《神雕侠侣》?徐克方面澄清
公园之美
清明?上河图(童话版)
取名为“掩耳”
宋代交子与铁钱关系的演变研究
一壹传媒集团支持IP创作
领跑洗涤行业的神雕侠侣
成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