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80家企业实施新版GMP现状调查(上)

2011-10-18 08:58孔莉张凤梅宋然然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1年21期
关键词:附图制剂无菌

□文 孔莉 张凤梅 宋然然

2011年3月1日,《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即新版GMP已开始实施,新版GMP在给制药行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推进新版GMP的难点有哪些?药品生产企业GMP执行现状如何?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该如何引导企业贯彻新版GMP的要求?2011年2月~2011年8月,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在相关部门协同配合下,就此对北京市80家药品生产企业的GMP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

部分企业距新版GMP要求仍有差距

此次调查中的80家企业,有无菌制剂企业28家(含生物制品生产企业7家),普通制剂企业42家,中药饮片企业10家。调查的主要方式为:对17家药品生产企业新版GMP认证检查、13家药品生产企业98年版GMP延续检查的情况进行分析;现场走访了36家药品生产企业并与14家企业座谈调研;对药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管情况的汇总分析;召开联席会,收集来自监管部门和业内专家的相关意见。

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截至目前,北京市持有《药品生产许可证》的药品生产企业共计247家。取得北京市颁发GMP证书(包括按剂型或品种)的261个、取得国家局证书86个。根据2009年度北京市医药行业分析报告,北京药品生产企业(统计总数123家)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企业共有35家(占28%)。北京医药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列全国第9位、第8位和第5位。化学制剂子行业的三个指标均位列第4名。生物制药的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均列全国第9名,利润总额位列第4名。北京市的医药行业指标中,利润总额排位最好的位居第5,总产值位居第9,主营业务收入位居第8。2009年,化药制药和生物制药增长强劲,而中成药一直增长乏力,中药饮片则出现了负增长(-6.6%)。

本次调研根据选择有代表性企业、范围涵盖各类型企业的基本原则,确定了36家药品生产企业,采取与药监分局联合、划片、分系统的方式收集调研情况,并进行汇总。评估企业现状与新版GMP要求的差距,分析企业执行新版GMP可能存在的难点问题;对参加新版GMP认证、延续效期检查的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目前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此次调查中,先后对36家药品生产企业新版GMP执行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调查显示,在人员情况方面,18家企业(占50%)能够做到关键岗位人员相对固定;28家企业(约占78%)的质量管理人员(含QA、QC)数量与其生产相适应(见附图1);33家企业(约占92%)的质量负责人、生产负责人具有大学专科以上相关学历。

在洁净级别设置方面,32家(约占89%)无菌制剂生产企业关键工序的洁净级别为C级(见附图2),16家(约占44%)企业灌装工序为C+B级以上(见附图3)。

在物料和产品检验方面,23家(约占64%)企业尽可能保证对原辅料进行全检,29家(约占81%)企业能够对成品进行全检(见附图4),其中5家(约占14%)企业由于没有标准品而不能完成全检;大部分企业能够对中间产品进行控制,但在控制项目的设定方面,缺少充分的科学评估。

在生产工艺及供应商的稳定性方面,有27家(占75%)药品生产企业未改变药品生产的工艺及参数;19家(约占53%)企业未变更过供应商(见附图5)。

在生产过程中动态监测方面,有19家(约占53%)无菌制剂生产企业能够做到前、中、后监测悬浮粒子;有7家(约占19%)企业能够做到微生物检测项目全过程监测(见附图6)。

在确认和验证方面,绝大部分企业对关键生产设备、生产工艺、清洁方法、检验方法开展了确认和验证,但只有23家(约占64%)企业真正开展了变更控制、偏差管理、风险评估,3家(约占8%)企业能够将年度质量回顾、验证和确认的数据运用于药品生产过程控制。

附图1 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占比适应情况

附图2 无菌制剂企业关键工序洁净级别情况

附图3 药品生产企业灌装区洁净级别分布图

附图4 药品生产企业物料全检情况

附图5 药品生产企业供应商变更情况统计

附图6 药品生产企业动态监测情况统计

附表 新版GMP认证检查各类缺陷分布情况

在产品稳定性考察方面,有27家(占75%)企业开展了生产品种的稳定性考察工作;18家(占50%)企业对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品、半成品、待包装产品的有效期进行了考察;27家(占75%)企业对标准品、对照品及标准溶液、对照品溶液、菌种传代的使用和销毁进行了登记。

在自检方面,18家(占50%)企业认真开展GMP自检,并做了详细、切合实际的自检报告和自检记录。

缺陷项目集中于关键岗位和新要求

笔者对已按新版GMP实施认证检查的17家药品生产企业(北京市认证的5家和国家认证的12家),以及按1998年版GMP标准延续证书有效期的10家北京市药品生产企业现场检查中发现的缺陷进行了汇总。

通过汇总对比,笔者发现缺陷项目相对集中于关键岗位和新版GMP中的新要求。缺陷分布情况统计见附表。

“总缺陷占比”数据显示,企业的缺陷主要集中于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文件管理及无菌附录。

“主要缺陷占比”数据显示,企业的主要缺陷主要集中于无菌附录、机构与人员及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一般缺陷占比”数据显示,企业的一般缺陷主要集中于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文件管理设备及物料与产品。

通过对本次调研数据和现场检查情况的汇总分析,笔者认为,企业实际执行情况与新版GMP要求的差距主要表现在7个方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不足,人员培训的有效性、针对性和持续性不足,厂房设施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的措施不足,物料管理方面的规范性和可追溯性不足,确认和验证的科学性与充分性不足,文件管理方面的规范性不足,无菌灌装操作风险的控制措施不足。

▲药监工作人员在药品生产企业检查

猜你喜欢
附图制剂无菌
附图
附图
无菌空气在烤酸奶生产中的应用
附图
附图
中草药制剂育肥猪
朱顶红快繁无菌体系建立的研究
元胡止痛系列制剂4种工艺比较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
固体制剂常用设备清洁验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