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传媒视野下桂剧的发展调查

2011-10-20 09:21王威谭芳
关键词:桂林市剧团戏曲

王威,谭芳

现代传媒视野下桂剧的发展调查

王威,谭芳

调查分析了桂剧的群众基础和发展状况。桂剧在新时期群众基础薄弱,桂剧团体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建议在桂剧知识的宣传、桂剧艺术的传播方面,充分利用影视、广播、网络的作用,并与旅游发展相结合,推动桂剧艺术的传承和创新。

桂剧;群众基础;传播途径;现代传媒

桂剧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特有的地方戏曲剧种,主要流传于广西桂林、柳州、河池、南宁一带“官话”地区。桂剧发端于明末,形成于清末。欧阳予倩对桂剧的改革,促进了桂剧的发展和完善。新中国成立初期桂剧经历了短暂的辉煌,在“文革”时期经历了毁灭性的打击,导致桂剧人才和观众的断层。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众多现代娱乐方式涌入,传统戏曲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经历短暂的辉煌后逐渐淡出普通大众的视野。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桂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为桂剧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新时期桂剧的发展应该是在现代传媒视野下的发展。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传播工具,如何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和机构,是桂剧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新时期桂剧的发展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同时也有许多新的发展机遇。桂林是桂剧的发源地,也是最主要的受众聚居区,我们在桂林地区对桂剧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随机选取桂林市部分高校学生和普通群众作为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在桂林4所高校发放问卷224份,回收有效问卷222份;在桂林市区向普通市民发放问卷125份,向农村普通居民发放问卷148份,收回有效问卷262份。另外,访谈桂剧团负责人2名、演员16名(其中退休老演员5名),在象山公园访谈桂剧爱好者36名(受访者年龄为60~80岁)。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桂剧的群众基础

调查发现(见表1),普通民众和高校学生对桂剧的了解不多,多数人只是听说过桂剧这个剧种,听(看)过桂剧的人数相对比较少。其中,听(看)过桂剧的普通群众年龄多在40岁以上;表示喜欢桂剧的,年龄多在60岁以上。“文化大革命”样板戏的推行,使得成长在那一代的人对桂剧形成了隔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戏剧经历短暂辉煌之后迅速退潮[1],剧团体制经进行了改革,一些桂剧团体走向解散或转型 (增加歌舞在表演中的比例或改为歌舞剧团),导致剧目更新不力。影视、广播都没有开设相关的戏剧节目和频道,导致观众年龄的断层,喜爱桂剧的观众减少。同时民营和国营剧团在乡村演出的减少,桂剧的群众基础在城市和乡村差别不大。

高校大学生听(看)过桂剧的比例高于普通群众,其中文科生是这一群体的主要力量。文科生的学习内容可能涉及桂剧知识,课外阅读中了解到广西有桂剧这一重要剧种。桂剧团体近年来比较重视桂剧文化的普及,会带着自己的精品剧目(主要以新编大型剧目为主)走进高校,这使学生有计会了解桂剧。这些学生觉得桂剧现场听起来不错,但是他们不会主动去找寻着听,也不会因此喜欢上桂剧,他们纯粹是从观赏的角度来看待桂剧。

表1 桂剧在受众间的群众基础

表2 收听或观看桂剧的渠道

人们收听或观看桂剧,绝大部分人仍然是通过传统的传播渠道(见表2)。渠道的限制,使得桂剧观众逐年减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常常采用旧的传播方式而节奏相对较慢的桂剧迎合不了年轻人的口味。流行音乐对传统戏曲的巨大冲击,使得传统戏曲在年轻受众面前失去了竞争力。娱乐方式的多元化,电视、电影、网络等现代传媒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不再通过传统的看戏方式来休闲娱乐。桂剧团体的发展更多的是依照传统方式的发展,相关的文化主管部门也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配合桂剧在新时期的发展。

广西艺术学校于2010年网上发布招收学历为中专的桂剧班,但是不对外招生,只招收桂剧系统内职工子弟。社会上也没有多少家长舍得把孩子交给学校学桂剧。桂林市桂剧团于2011年3月在其网站挂出招收40名定向免费学员的通知,并在桂林市桂剧团及桂林艺术馆张贴了招生传单。但是到5月份,报名的仍然很少。调查发现,适龄学生的父母一般不关心这种招生信息,也不同意孩子学习桂剧。他们一是不确定自己的孩子是否合适去学传统戏曲;二是心里排斥学传统戏曲;三是怕孩子学不好,学了不一定有用。

(二)桂剧的现代发展

影视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在新时期桂剧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1991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一段《打棍出箱》的“跌箱”特技让年轻观众认识了桂剧的精彩。1997年借助“97中国电视戏曲展播活动”,桂剧电视剧《风采壮妹》取得了巨大成功,展示了桂剧在新时期的生机和活力。“《风》剧既保留了桂剧流传百年的独特韵味,又充分调动了电视这一现代化传播手段和其特有的表现形式,为使更多的观众了解桂剧作了有益的尝试。”[2]近年来CCTV和一些有戏剧观众基础的省市电视台开设了相应的戏曲频道,或者结合电视和广播的形式开办戏曲节目,这些形式既巩固了老的观众群体,又培植了一批年轻一代的戏剧观众。但是广西在电视和广播上都没有创立自己的戏曲频道,也没有创办相应的栏目。九州大戏台等栏目偶尔有桂剧播出,但对桂剧的传播影响不大。

桂剧跟电影的结合,最早可追溯到1954年陈铿然导演的《拾玉镯》。1978年,吴永刚导演的桂剧电影《刘三姐》虽不如1960年版的歌剧电影影响大,却也是桂剧艺术走过十年阴霾后的一次成功的尝试。之后,还没有桂剧电影的拍摄。

自2006年桂剧入选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桂剧团体开始注重网络的宣传作用。桂林市桂剧团建立了中国桂剧网——桂林市桂剧团,国家级的戏曲网站——戏曲屋也在其网站内专设广西桂剧网,广西电视网、广西新闻网等网络媒体也开始关注桂剧的发展,虽视频点播之类的没有完善,相关桂剧的新闻同步发布却较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有利于喜爱和关注桂剧的人查询和了解桂剧的相关信息。

三、关于桂剧发展的对策建议

桂剧发源于广西,这里是桂剧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区域。在有国家大政关注和保护的今天,桂剧能否在多娱乐方式并存的现代大环境下生存下去,新时期如何使桂剧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这是爱好桂剧的群众所关心问题。现就桂剧在现代传媒视野下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开设戏曲文化频道

在广西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开设戏曲文化频道,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广西有独具地方特色的桂剧、彩调、文场、师公戏、状剧等传统戏曲,有易于流传演唱的对歌,对各地观众来说都颇有吸引力。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拥有多民族的文化,人们总是希望了解颇具地方和民族色彩的风俗文化。广西又是一个旅游大省,有风景甲天下的桂林,有长寿之乡巴马等,开设广西戏曲文化频道,有助于外地人了解广西,也有利于推动广西旅游业的发展。桂剧的发展离不开现代传媒,借助于电视、广播专门的戏曲频道,有利于处于弱势发展地位的传统戏曲的发展,也有利于广西经济的发展。

(二)举办戏曲擂台赛活动

桂剧观众群体逐渐萎缩,如何使更多的人了解、喜爱桂剧,是文化工作者和桂剧爱好者共同的责任。在电视或广播节目中举办戏曲擂台赛之类的活动,宣传、普及桂剧知识,传播桂剧艺术,可以产生广泛的影响。举办戏曲擂台赛,重奖参赛选手,势必会带动很多人关注和学习桂剧。如果比赛或擂台赛也有少儿组,则有利于桂剧储备后续人才。

(三)完善桂剧宣传网络

建立桂剧网站,桂林市桂剧团已经走在了前列。桂林市桂剧团开设了中国桂剧网——桂林市桂剧团,有关桂林市桂剧团的演出消息,相关的新闻都会在这个网站上及时发布,在这个网站上也可以看到桂剧基本知识和部分经典唱段。但这是桂林市桂剧团直属的网站,广西其他各演出团体的信息不会在上面显示,这就不便于桂剧的整体传播。创办一个区级性质的桂剧网站,有助于人们对桂剧信息的整体把握,有利于各团体演出消息及时有效的发布,有利于桂剧整体上的传播和发展。

(四)桂林市可建立桂剧院

桂林是桂剧爱好者主要聚居区之一,又是享誉中外的旅游城市,成立专门的剧院,可以将戏曲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便于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桂剧。没有桂剧院,对桂剧的发展是不利的。正如桂林桂剧团负责人所说:“桂剧院存在的话,场地、水电不用付钱就可以收很少的门票经常演出,对桂剧的普及有很大的意义。绝大部分演出受制于演出场地,最便宜的场租也需2500元,水电费实报实销,演员的劳务补贴不算,加上服装、道具等每场花费至少5000元以上,赔不起。”“如果没有剧场的限制,加上政府对公益演出的补贴和卖票收入,桂剧的演出就没有经济方面的压力,桂剧团才有精力在灯光、舞美等方面做精,做到好看,耐看,从唯美的角度去做桂剧演出,才能吸引更多年轻的观众。”桂剧的发展跟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票价的比例和收入的比例是桂剧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经济的发展肯定会促进桂剧的发展。建立桂剧院,不仅能解决部分观众想看看不到戏的现实问题,同时也有助历练演员,培养桂剧人才。

桂剧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已陷入濒危境地,传统流失,人才断档,剧目和技艺失传,民间演出举步维艰。桂剧原有的艺术特色在此过程中正日渐淡化。需要采取措施,及时发掘抢救保护桂剧,使这一濒临消亡的古老剧种重新焕发生命力[3]。正视桂剧的发展现状,采取相应的措施,相信桂剧这一传统戏曲将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1]傅谨.新中国戏剧史(1949-2000)[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2]梁俊明.壮乡飞出的金凤凰:桂剧电视剧《风采壮妹》拍摄散记[J].中国电视戏曲,1997(5).

[3]谢倩云.唐景崧桂剧创作研究[D].广西大学,2008.

J909.2

A

1673-1999(2011)23-0136-03

王威(1984-),河南开封人,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541006)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影视戏剧;谭芳(1982-),广西平乐人,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2011-10-02

广西壮族自治区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2010106020501M75)。

猜你喜欢
桂林市剧团戏曲
六点一百分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桂林中学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桂林市供水管网在线水力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初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欢迎加入“蓝狠狠小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