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企业发展“二次腾飞”赤天化迎来黄金跨越期

2011-10-23 00:33陈华马芳
当代贵州 2011年13期
关键词:人才企业发展

■ 文/陈华 本刊记者 马芳

实现企业发展“二次腾飞”赤天化迎来黄金跨越期

■ 文/陈华 本刊记者 马芳

公司上下十分注重把企业发展的质量与速度统筹协调、有机结合,立足主业,积极推进“二次创业”,把企业规模不断做强做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升,为实现企业“二次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坐落于中国工农红军谱写英雄篇章的赤水河畔,有着三十多年发展历史的贵州赤天化集团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始终牢牢把握机遇,寻求自身的不断增比、进位、突破,不仅实现了企业连年赢利,各项发展指标均保持良好的格局,更重要的是集团并没有为此停下奔跑的速度。公司上下十分注重把企业发展的质量与速度统筹协调、有机结合,立足主业,积极推进“二次创业”,把企业规模不断做强做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升,为实现企业“二次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在面对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以及工业强省战略的大背景下,赤天化迎来了发展历史上的战略黄金期。

对于既不沿边、也不沿海的贵州省来说,赤天化同样不具有地利的优势。天然气原料严重依赖外省供给,企业生产面临“吃不饱”也“饿不死”的尴尬局面,而下游产品的输出和市场占有率同样面临着难解的疙瘩,企业发展遭遇严峻挑战。针对这一不利现状,赤天化集团高层认真研判、审时度势,把企业发展的目标定位于全省的大工业、大环境、大发展中,充分运用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资源优势,相继筹措资金建立赤天化林浆纸一体化工程、天福煤化工工程、桐梓金赤煤化工工程,并通过股份公司这一融资平台,积极整合资金和资源,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变边沿为前沿,使企业逐渐摆脱了发展的困境,走出了良性循环的道路。

积极实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吹响“二次创业”号角。作为公司二次创业的重点项目、贵州省政府2004年十件大事之一的“黔北20万吨竹浆林纸一体化项目工程”已于2008年上半年建成投产,目前运行情况良好,创造出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赤天化利用在化工行业积累的管理优势和技术优势,与瓮福集团合作在福泉建设的年产50万吨氨醇醚煤化工项目,在桐梓县独资兴建的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30万吨甲醇的金赤煤化工项目已分别进入正式生产和试车阶段,为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不断延伸主要业务板块产业链,加快产业升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强化资源的整合利用,实现企业科学发展上水平。赤天化在三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致力于循环经济建设推动可持续发展。一方面积极协调外部资源有效供给,确保生产正常进行。建立天然气供应定期沟通机制,对煤资源进行前期勘察、调研、制定应对措施,对竹原料收购建立专业合作社等,逐步打破资源瓶颈,实现企业良性发展。另一方面对内积极实施资源整合战略,确保资源合理运用。先后通过股市融资、银团贷款、发行可转债等方式获得社会资金支持,为企业“二次创业”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同时积极进行内部机构改革调整,对集团下辖的医院、宾馆、天福、盛丰等子公司或下属单位继续实行内部承包经营;对原机修分厂、工程公司进行了内部整合,组建了新的正泰公司;对股份公司电修和仪表车间整合,组建了新的电仪工程公司;为保证物流安全、降低物流成本,对天永物流和纸业物流进行整合,组建了集团物流公司。进一步规范了内部市场运作,优化了现有人力、物力和技术等资源配置,提高了资源的利用和产出效率。

努力推进循环经济建设,积极实施技改技措、节能减排,保证企业绿色发展。赤天化在全面推行“‘三废’零排放制度”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实现“三废”的资源化利用,努力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十一五”期间,赤天化总投资近5.66亿元,获政府补贴2631万元,完成节能技改项目上万项,其中重大项目6项。股份公司先后对化肥生产装置实施并完成合成一段炉、尿素脱氢系统等多项技术改造,提高公司整体科研实力、技术创新能力和生产装置节能降耗的整体技术水平,吨氨综合能耗从2005年的33.52吉焦下降到目前的31.82吉焦,在同行业保持先进水平。不断提高废气、废水治理和回收利用水平,新建了事故处理池等多种环保处理装置,并使其与生产设施同步运行率达100%,各类排放指标大大优于国家标准。纸业公司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再循环”的循环经济理念为核心,引进先进的工艺技术,为企业“绿色发展”搭建了平台。公司自主研发的“废气综合治理和循环利用项目”、“制浆生产固体废弃物回收综合利用项目”、“能量系统优化节能项目”分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并专项支持,“碱回收”和“余热热电联产”两清洁发展机制项目2008年分别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开创了制浆造纸行业的先河。

人才是企业的市场应变力、核心竞争力、先进生产力。为促进企业的改革发展,赤天化在搞好主体装置生产经营的同时,尤其重视技术管理人才和技术开发人才的培养。(赤天化集团公司供图)

注重人才培养,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人才是企业的市场应变力、核心竞争力、先进生产力。为促进企业的改革发展,赤天化在搞好主体装置生产经营的同时,尤其重视技术管理人才和技术开发人才的培养。自2003年起,赤天化从股份公司向纸业、天福、金赤等公司和集团总部分流大量工艺、机械、电仪和管理人才,短短七年时间,一套技术、管理人才扩大发展成五套人才,基本满足了“二次创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此外,赤天化还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大力营造公平公正的用人环境。进一步完善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坚持多方位、多渠道选拔培养企业后备干部,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干部监督考核机制,强化干部培养和监督。针对改革发展实际,不断推进新一轮干部培训工作,先后选送干部到省委党校、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高等院校学习深造,选送干部出国(境)考察学习、培训和交流。按照人才规划,集团公司积极探索人才库和煤化工人才基地创建工作,组织中高级职称评审,建立健全集团公司人才管理数据库及相应的动态管理机制。

发挥党建作用,推动企业创新进步。赤天化始终把实现科学发展贯穿到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围绕中心、引领发展、主动参与、推动跨越的作用,使党的建设融入企业发展中心,实现了企业的更好更快发展。

一是各级党组织主动抓发展、谋发展、助发展,充分发挥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赤天化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的重大任务进一步强化企业党建工作,做企业科学发展的主导者、参与者和推动者。在企业改革发展、生产经营、项目建设、市场拓展第一线,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项目建设,党组织就建在哪里,党的旗帜就飘扬在哪里,体现出处处有组织、时时有先锋的优势。二是党委领导班子率先垂范,积极投身到企业发展,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影响力、带动力和模范力。集团公司党委领导班子决策在高端、实践在一线,经常深入到基层进行实践调研,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了解基层实际、倾听员工心声,真正做到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创业、措施在一线落实、办法在一线研究、问题在一线解决、矛盾在一线化解、经验在一线总结、典型在一线推广、作风在一线检验、能力在一线提升,主动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广大干部和员工,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企业的健康发展、用自己的勤劳指标换取员工群众的幸福安康。特别是在生产设备的大修现场、项目建设工地、市场推广最前沿,领导班子成员亲历亲为、克勤克俭,同广大员工群众一道想办法、出思路,针对突出问题制定具体解决方案,使企业始终保持着正确的航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排在全省前列。三是全体共产党员创先争优、协力奋进,忠实践行自己的入党诺言。广大共产党员始终立足企业、立足岗位,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在职责中,体现在自己的每一项具体工作中,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入党为什么”这一高尚的命题。在企业改革发展、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等过程中,共产党员身先士卒,以党员先锋岗、党员突击队等为载体,不断强化党员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在每年的设备巡检所查出的设备隐患中,大部分是广大共产党员发现的,这些隐患事故的及时处理,为企业挽回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另外,集团党委还构建了“思想合一、组织合一、决策合一、行动合一”的党政核心领导系统,工会、共青团的合作支持系统,先进典型人物的示范引导系统和全体员工参与的主体推动系统。根据生产,创新党建工作,在集团全面推行党员责任区,干部联系点制度,在关键生产岗位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干部安全环保监督岗”、“青年安全监督岗”、“巾帼示范岗”等活动,使企业党政、党建与生产经营实现有机结合。“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被管理者”,在部分设备老化严重的情况下,正是这种企业管理经营理念,使生产第一线职工每年杜绝上千个安全隐患,从而实现了集团连续29年无死亡事故、连续26年无各类重大事故、多年千人重伤率为零的骄人成绩。

(编辑/徐菁)

猜你喜欢
人才企业发展
企业
人才云
企业
企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