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构建贵州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机制献一策

2011-10-23 00:33徐和平
当代贵州 2011年8期
关键词:大中城市工业化贵阳

■ 文/徐和平

为构建贵州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机制献一策

■ 文/徐和平

从贵州实际看,推进城镇化的根本动力是加快发展工业,由此带动现代服务业和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增强城镇发展的产业支撑,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

构建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机制在未来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策建议如下:

一、制订反磁场中心的发展政策,扩大市镇容纳空间

构建空间广阔的贵阳现代大都市。以贵阳市区及近郊为重点蔓延开发模式已不适应贵州整个城镇化的需要,贵州城镇化需要巨大的中心城市辐射空间。将反磁场中心的思路用于未来贵阳大都市发展,增加城市外围基础设施的投资,改善其交通与通勤条件,形成快捷轨道交通网限制小汽车及土地蔓延式开发,增强郊区城镇经济功能,使之成为市区之外的次级中心,形成可持续性的巨大经济辐射带动中心。

用反磁场中心思维推动贵州次级城市发展,打造一批大中城市。贵州具有17万平方公里的地域,亚经济中心在城镇化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贵州需要发展一批第二等级的大中城市,通过增加地州所在地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形成省域网状轨道交通系统,改善其与中心地带及省外的交通条件,使之成为贵阳之外的次增长中心。

建立较为发达城市空间网络系统,推动城镇化向纵深发展。在大中城市次增长中心出现后,通过通往县城的高速公路及铁路系统,编织贵州庞大的城市空间网络系统,将城镇化影响扩散到辽阔的农村腹地,带动全省小城镇的发展,形成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

二、控制与降低生活成本,积极推动制造业发展

贵州各城市应控制房价从而控制生活成本上涨,为制造业厂商大规模迁入提供低成本的经营环境,主动承接高生活成本地区转移出来的制造业厂商。贵州资源丰裕的地区,应加大技术引进和自主技术开发的力度,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各地应改变以初级产品加工为导向的工业化政策,注意产业的转型与升级,延长矿产品、农产品的加工链,吸纳更多的劳动力。

三、加速农村人口转移,推动城镇化进程

城市发展与城市空间的拓展提供了巨大的城市载体,为农村人口转移提了供巨大的容纳空间;城市制造业的发展为城市服务业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为进城的农民工提供了众多的经济机会,为农村人口向市镇有序转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我们也应在制度上为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提供条件,如公平的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制度,户籍制度的取消等。

(作者系贵州财经学院教授、中国西部现代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编辑/喻丹)

猜你喜欢
大中城市工业化贵阳
前工业化的市场和市场行为:考古学视角
高速通到我的家
找朋友
2017年12月70个大中城市二手住宅价格指数
贵阳城乡“三变”了不得
贵阳数据共享开放条例亮点多多
36个大中城市的硬实力
36个大中城市四新发展潜力报告
36个大中城市2016数据快报
工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