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部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的估算

2011-10-24 07:45聂华林杨向飞
统计与决策 2011年3期
关键词:转折点刘易斯劳动力

聂华林,杨向飞,翟 彬

(兰州大学 经济学院,兰州 730000)

对西部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的估算

聂华林,杨向飞,翟 彬

(兰州大学 经济学院,兰州 730000)

文章分别通过国际标准比较法与生产资源配置优化方法对我国西部各省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进行了估算,两种方法估算的结果显示,西部地区2008年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分别为1328万人、687万人,占西部劳动力总数的12.92%、6.68%,西部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较原先已大为减少。这对于我国农村资源、农村发展调整思路提供了一定的决策基础。我国发展西部农村的重点应该从过去输出劳动力转变为提高劳动力资源的质量,提高劳动力的效率上来。

西部地区;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估算

0 引言

基于长期以来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一个传统农业大国的基本国情认识,农村劳动力具有“无限供给”性质一直是我国社会各界的一个基本定论,即农业中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成为人们的共识。但随着2004年在沿海地区出现以及后来蔓延到全国的 “民工荒”现象,是否意味着我国农业劳动力的“剩余状况”已经开始发生了实质性转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刘易斯转折点”是否临近也进入了学者的视野。蔡昉通过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以及我国人口结构的预测与分析,认为我国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格局将逆转。如果“刘易斯转折点”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时点的话,我们也可以说中国经济已进入“刘易斯转折区间”。[1]黎煦、高文书、姚上海等持相近或相同的观点。[2]-[4]但也有很多学者对此持怀疑态度以及相反的意见。刘建进认为刘易斯理论中存在两个转折点,认为我国从1997年经济进入第一个转折的点 (准刘易斯转折点),但目前相关的数据不足以说明经济已经进入了剩余劳动力转移完成的第二个转折点(刘易斯转折点)。[5]Knight、孙自铎、宋世芳等也认为我国目前还未到达刘易斯转折点。[6]-[8]

虽然我国是否进入“刘易斯转折点”还处于争论之中,但通过认识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供需的基本表现,对我国劳动力的情况应该有一个新的认识,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对于农业劳动力剩余数量的估算。目前已有众多学者就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的测算做了大量的研究,由于其使用的估算方法和角度的不同,估计结果差异很大,对于全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估计数量有从4000多万到2亿多人不等。[9]-[10]但由于我国地理范围宽泛,区域之间地形差异很大,农村产业也存在很大的区别。因此,分区域的研究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更具有代表性和科学性。本文分别通过国际标准比较法与生产资源配置优化方法的基础上,通过修正改进,针对西部各省的实际情况,对西部各省市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进行了估算。

1 国际标准比较法计算西部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

国际标准比较法是钱纳里和赛尔昆在1975年出版的《发展的型式1950-1970》提出的方法。钱纳里和赛尔昆选择了27个变量定义的10个基本过程来描述经济发展中结构转换的一般过程,通过运用统一的回归方程对100多个国家约两万个数据的处理,归纳出一国在不同国民收入阶段第一产业产值与就业所占的平均比重。(见表1)[11]

表1 国际标准结构中农业部门产值及就业比重

如果把表1中农业部门就业比重看成一个国际标准,那么一国或地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比例就是该国或地区农业部门就业比重超过国际标准比重的部分与其产值比重超过标准比重部分两者之差。如果用r表示劳动力剩余比例,则r可以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式中,L为一地区农村劳动力数量;L1为农村中农业就业的劳动力数量,G为一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1为一地区农业生产总值;[L1/L]实表示一地区农业实际的就业比重;[L1/L]标表示一地区农业标准的就业比重;[G1/G]实表示一地区农业实际的产值比重;[G1/G]标表示一地区农业标准的产值比重。

表2 西部各省(市)2008农业剩余劳动力估算结果

则一地区剩余劳动力的数量R为:

依上述方法,再利用2008年西部各省市(重庆)的相关数据,可以计算出西部十二省市的农业剩余劳动数量。首先将2008年各省市的人均国内生产总之折算成美元表示,2008年美元对人民币的年均汇率为1:6.9451;然后通过计算,得出1964-2008美元购买力指数为6.9424,将2008年的人均生产总值折算成1964年美元表示的数据;用最后结合表1、公式(1)(2)得出最终结果。在计算标准的农业就业和产值过程中,用数值插入法对其进行计算,例如重庆市标准的G1/G计算过程为:

通过类似计算,可以得出西部各省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比例及数量,结果如表2。

从表2中可知,西部2008年共有农业剩余劳动力为1328.065万人。

2 用生产资源配置优化方法计算西部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

此种方法的思想是先求出整个经济系统资源达到最合理配置时所需要的农业劳动力数量,再与农业中实际存在的劳动力数量相比,多余的部门就是剩余劳动力数量,这种方法主要是从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角度上来考察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利用状况。

按照刘建进的二元经济模型假设,[12]整个经济系统由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构成,农户拥有资本K和劳动L,且假定两部门生产都采用Cobb-Douglas型函数,[13]分别为:Q1Q2分别为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产出,Ai(t)(i=1、2,下同)表示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全要数生产率,Ki、Li为分别投入到两部门的资金和劳动力 ,D 为 耕 地 面 积 ,d 为 耕 地 灌 溉 率 ,ai,βi,γ,φ分别是资本、劳动、耕地和耕地灌溉率的系数。另外,劳动力和资本的供给约束为:

则农户从事第i个行业(i=1,2)的纯收入为:

(6)式中 Pi为第 i行业的产品价格分别为第i行业的劳动成本和资金成本,且利率,PiQi为该行业的毛收入。 假设农户的关于资金和劳动在全行业的合理配置就是使所有行业的纯收入之和最大化,即

则(6)式最优化问题的lagrangian函数为:

式中λ、η分别为劳动和资金的拉格朗日乘子,该式的最优解满足一介条件

假定生产函数(3)(4)满足规模收益不变,即

将(11)、(12)代入(9)、(10)式,可以导出

(13)式就是资金和劳动配置均衡下必须满足的必要条件。

上式就可以作为半段是否存在未得到合理配置的多余劳动力的检验条件,这种未得到合理配置的劳动力就是剩余劳动力。令:

刘建进假设在我国当前农村金融市场下,可以忽略资金的约束条件,即将η简化为0,则

表3 不同样本组中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比例估计

则农户最有资源的配置条件为:

如果h2≠h1,说明劳动力没有达到有效配置,经济中存在剩余劳动力。根据王红玲的研究结论,当h2≥h1,说明农业中存在剩余劳动力。[14]用φ表示真正需要的农业劳动力数量占整个农业劳动力供给量的比例,而1-φ就是农业剩余劳动力比例,由此可得农业剩余劳动力占农业总劳动力的比例为:

王红玲根据我国劳动力1994年全国8省3996个农户的抽样样本分为10组,用回归分析计算出土地弹性γ,再由此估算出h1和h2,并计算出各自的剩余比例Ri,结果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收入水平上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比例差别是比较大的,比例分别从2.26%到55.25%。人均收入低和高的两头剩余比例较高,人均收入在1300~2900元收入水平的劳动力配置基本合理。笔者认为,本结果是通过对我国几个省市实际的考察基础上估算的结果是有价值的,但此文只是在全国的范围内进行了估算,而我国各个省之间的人均收入差距很大,因此,将此结果分别通过各省的情况进行估算更具有真实性。另外,对西部各省2008年的人均纯收入通过农村CPI指数进行平减,折算成1994年的人均纯收入,计算出该指数为1.5754。通过数值插入法对剩余劳动力比例进行计算。比如2008年重庆市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126.21元,折算成1994年的不变收入为2619.14元。则重庆市农业剩余劳动比例为:

R (重庆)=2.46+(11.51-2.46)(2900-2619.14)/(2900-2500)=8.8144

则重庆的剩余劳动力数量为:681.2*8.8145%=60.0437万人。

通过类似方法,计算出结果如表4。从表4中可知,西部2008年共有农业剩余劳动力为687.0598万人。

表4 西部各省(市)2008农业剩余劳动力估算结果

3 结论

本文通过对两种方法的改进基础上,运用相关最新的数据,对西部农业剩余劳动力进行了测算。标准结构比较法测算西部农业剩余劳动力,这种方法估算出来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准确度不高。但用生产资源配置优化方法测算出来的结果就比较真实,即2008年西部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大概为687万人。占西部农业劳动力人数的6.68%,已经不再是原来众多学者研究表明的20%以上、或者说大量剩余的阶段。这对于我国农村资源、农村发展调整思路提供了一定的决策基础。我国发展西部农村的重点应该从过去输出劳动力转变为提高劳动力资源的质量,提高劳动力的效率上来。

[1]蔡昉.中国经济面临的转折及其对发展和改革的挑战[J].中国社会科学,2007,(3).

[2]姚上海.“刘易斯拐点”突现:我国劳动力资源面临重大转型[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

[3]高文书.“刘易斯转折点”上的劳动者保护[N].工人日报,2007-6-6(7).

[4]黎煦.刘易斯转折点与劳动力保护[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4).

[5]刘建进.中国经济发展是否已经走到了“刘易斯转折点”[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2-27(6).

[6]Knight John.China,South Africa and the Lewis Model[C].Paper Prepared for the WIDER Workshop Southern Engines of Global Growth:Focussing on Growth Experiences of China and India,to be held in Beijing on January 12-13,2007.

[7]孙自铎.中国进入“刘易斯拐点”了吗?——兼论经济增长人口红利说[J].经济学家,2008,(1).

[8]宋世芳.刘易斯转折点:理论与检验[J].经济学家,2009,(2).

[9]王检贵,丁守海.中国究竟还有多少农业剩余劳动力[J].中国社会科学,2005,(5).

[10]惠宁,霍丽.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12).

[11]霍里斯·钱纳里,莫伊思·赛尔昆著,黒兹尔·埃尔金顿协助,李新华,徐公理,迟建平译.发展的型式1950-1970[M].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10).

[12]刘建进.一个农户劳动模型及有关剩余劳动力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1997,(6).

[13]王晓鲁.对乡镇企业增长的重新估计——制度变革对增长的影响[J].经济研究,1997,(1).

[14]王红玲.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的估计方法与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1998,(4).

(责任编辑/浩 天)

F323.6

A

1002-6487(2011)03-0103-03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资助(04-ZD018)

聂华林(1945-),男,陕西泾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和农村经济。

杨向飞(1983-),男,甘肃天水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和农村经济。

猜你喜欢
转折点刘易斯劳动力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国会议员、民权偶像约翰·刘易斯逝世,享年80岁
青春的一场告别仪式
我国中等收入陷阱解构:收入分配与库兹涅茨转折点
近现代媒介的功能如何由党见本位转向民意、舆论本位——以白话文运动为转折点
刘易斯:被自大击败的拳王
不要轻视任何对手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世界上最短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