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良河棠荆站“10.9”暴雨洪水分析

2011-10-26 03:27黄文军
中国科技信息 2011年7期
关键词:油气藏岩性油藏

黄文军

广东省水文局棠荆水文站,广东 梅州 514021

丰良河棠荆站“10.9”暴雨洪水分析

黄文军

广东省水文局棠荆水文站,广东 梅州 514021

2010年06号“狮子山”于9月2日凌晨减弱为热带风暴,6:50在福建漳浦古雷镇登陆后,继续向偏西方向移动,严重影响梅州市,造成山洪暴发,丰良河流域出现了历史上少见的范围广、历时短、影响大、损失严重的暴雨天气,造成河水暴涨。本文通过对这场暴雨洪水的分析,对进一步认识和掌握中小流域的暴雨洪水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对指导以后小流域的洪水预报、防洪减灾具有重要的作用。

棠荆水文站;暴雨;洪水;分析

1.流域概况

丰良河发源于广东省兴宁市水口镇宋声铁牛古,自西向东流经兴宁市、丰顺县汇入韩江,再经潮州、汕头汇入大海,为韩江一级支流,全长为75km,流域面积为899km2,河床平均陂降为2.86‰。本河河床坡降大、汇流时间短,又处于暴雨高发区,符合山区河流陡涨陡落洪水特性,破坏性较大。棠荆站位于丰良河中上游,1958年5月设立,流域面积为267km2,河长33 km。流域内设有有大坪畲、青潭、建桥、梨树坪、上围等雨量站,流域示意图见图1。

图1 棠荆站流域示意图

2.暴雨分析

2.1 暴雨成因

2010年06 号“狮子山”强热带风暴于9月2日凌晨减弱为热带风暴后,早晨6:50在福建漳浦古雷镇登陆后,继续向偏西方向移动,严重影响梅州市范围,2010年9月2日~9月3日,丰良河流域普降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造成山洪暴发。“狮子山”强热带风暴登陆路径见图2。

图2 “狮子山”强热带风暴登陆路径

2.2 暴雨过程

丰良河流域从9月2日8时开始降雨,丰良河流域普降暴雨至特大暴雨,棠荆站以上流域出现了十至二十年一遇以上的暴雨。

暴雨在时间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三个时段:2日11时~16时;20时~23时;3日3时~7时;在空间上分布:棠荆、上围、建桥为主暴雨区,青潭、梨树坪、大坪畲为次暴雨区。

最大1天降雨雨量:上围站(357mm)、建桥站(315 mm)、棠荆站(257.5)mm|均为超二十年一遇暴雨,而青潭(276.5mm)、梨树坪(253 mm)、大坪畲(227 mm)则为超十年一遇暴雨,见表1。9月2日棠荆上游1天平均雨量为281mm。

表1 “10.9”洪水各雨量站频率分析表

三天降雨总量上围站419mm、建桥站366mm、棠荆站355.5mm、青潭332.5mm、梨树坪307.5mm、大坪畲297.5mm, 3天平均雨量为281mm,见表2。

表2 “10.9”洪水棠荆站上游三天降雨情况表(mm)

综上所述,棠荆站“10.9”暴雨特点为:降雨强度大,范围广,降雨持续时间相对较长,降雨总量大等。

3.“10.9”洪水过程分析

9月2日始丰良河全流域普降大暴雨到特大暴雨,棠荆水文站出现了超10年一遇洪峰水位8.43m,流量1280m3/s。为建站以来实测第五大洪水。

表3 棠荆建站以来最高水位前5位一览表

“10.9”洪水为复式洪峰,18 h累计涨水达5.33m,分为两段。从9月2日11时(2.67m)起涨,17时(5.53m)起退水,22时(4.60m)又复涨,洪峰水位(8.43m)出现时间为9月3日8时,历时9.时。11.5小时累计涨水达3.63m,平均每小时涨率为0.71m/h。最大涨率为1.25m/h(5~6时),次最大涨率为1.10m/h(15~16时)。退水最大退率为1.07m/h,时间为10~11时,次最大退率为0.92m/h(11~12)时。综合可见,其洪水暴涨暴落之急剧。洪水过程线如图3。体以及高位域的扇三角洲前缘浊积岩体(图2 )。

(2)中带

为一断裂—沉积坡折带。该带由南北2个断裂坡折及其调节带的沉积坡折组成,分别受南部太21井东坡折断层和北部太23井东坡折断层控制,在两个坡折断层的调节部位(太53井区)受沉积坡折控制(图1)。在中带以发育一系列低位斜坡扇和扇三角洲沉积为主要特点(图3),为数众多的多期斜坡扇砂砾岩体在垂向上相互叠置,在平面上沿着坡折呈带状分。

图3 乌里亚斯泰凹陷南洼槽腾一段Ⅲ油组上部沉积微相图

(3)外带

为一断裂—侵蚀坡折带,受东部太9井东断裂坡折和南部太3井南侵蚀坡折控制。在外带缺少低位体系沉积,仅有湖侵体系和高位体系的沉积。沿着断裂坡折或侵蚀坡折常发育有湖侵域的缓坡楔状体、下切谷水道沉积的高位域的扇三角洲前缘沉积(图2)。

3.坡折带与油气藏

近年在二连盆地乌里雅斯太断陷南洼槽针对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发现了5000×104 t储量规模的大型隐蔽油田。主要储量区块集中在中坡折带,但各级坡折带均有油藏分布(图1),具有“满凹含油”的特点。

(1)内带位于生油中心,油源条件优越。低位湖底扇砂砾岩体或高位扇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岩体被湖侵期或高位期泥岩覆盖组成良好的储盖组合,易于形成岩性油气藏;低位前积楔砂砾岩体上倾高部位有坡折断层遮挡,侧向受岩性尖灭控制,上部被湖侵期泥岩覆盖,易于形成构造—岩性油气藏,在乌里雅斯太断陷南洼槽太67井油藏属这种类型的油藏。但该带位于湖盆沉降中心,埋藏深度大,压实严重,储层物性变差,勘探和开发的难度较大。

(2)中带紧临生油中心,油源条件也很充足。受断裂坡折控制的斜坡扇砂砾岩体上倾方向受坡折断层遮挡,侧向受岩性变化控制,形成构造—岩性油气藏,腾一段Ⅲ油组太45井油藏和太43—太47井油藏属该类型的油藏;受沉积坡折控制的斜坡扇砂砾岩体上倾方向尖灭于坡折之上,侧向受岩性变化控制,形成岩性油气藏,腾一段Ⅲ油组太53井油藏属该类型的油藏。该带油藏成藏条件优越,虽单个油藏面积不大,但众多油藏在平面上叠加连片,目储层物性较好,有效厚度大,储量规模很可观,为箕状断陷湖盆隐蔽勘探最重要的区带。

(3)外带缓坡楔状体和下切谷水道砂砾岩体与滨浅湖相泥岩亦可以组成良好的储盖组合,如能在上倾高部位与坡折配置良好,可形成透镜体型、上倾尖灭型岩性油气藏或构造—岩性复合型油气藏,太3井油藏和太69井油藏均属该类型的隐蔽油藏。但该带靠近缓坡带物源区,储层很发育,泥岩相对较为缺乏,封盖条件相对较差,圈闭条件比较复杂,因此寻找可靠、有效的圈闭为该带隐蔽油气藏勘探的难点和重点。

4.结论与认识

通过对二连盆地乌里雅斯太凹陷南洼槽的研究,针对箕状断隐湖盆提出了坡折带的识别方法和划分方案,将其划分为陡坡坡折带和缓坡坡折带,通过对缓坡坡折带的研究可将其进一步划分为三阶坡折带;通过对各阶坡折带的发育特征及其对沉积储层的控制作用进行系统的论述,认为坡折带对隐蔽油气藏的成藏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得出缓坡带的中带为箕状断隐湖盆最为有利的隐蔽油气藏发育带。

[1]林畅松,刘只彦,张燕梅.沉积盆地动力学与模拟研究.地学前缘5(增刊).119~125,1988

[2]张善文,工英民,李群.应用坡折理论寻找隐蔽油气藏.石油勘探与开发.30(3):5~7,2003

[3]杜金虎.二连盆地隐蔽油藏勘探.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4] 张文朝.二连盆地下白垩统沉积相及含油性.地质科学.第33卷第2期,1998年4月

10.3969/j.issn.1001-8972.2011.07.003

猜你喜欢
油气藏岩性油藏
一种全浸式油气藏工程课程设计方式研究
页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及展望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碎屑岩岩性识别方法及应用
连续型油藏形成的条件与分布特征
基于石灰石岩性的超近距管沟爆破试验研究
精细古地貌恢复指导隐蔽油藏勘探发现
注气驱油藏新型气驱特征曲线推导及应用
基于DEM的地形因子分析与岩性分类
关于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分析与勘探技术探讨
秦南凹陷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