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气泡

2011-10-27 09:59郭韶明
视野 2011年11期
关键词:嗓门儿汗味个人空间

*郭韶明

人际气泡

*郭韶明

不止一次听朋友说,地铁里即使有空座,他也选择站着,因为有太多人用身体侵犯别人的空间。

有人把对开的报纸伸到了邻座的腿上,专心致志时甚至把头也探过去;有人把胳膊往邻座靠背上一放,扭头去看窗外的风景,殊不知被他圈住的大男人正如坐针毡。还有人似乎很焦虑,一会儿抓抓头皮,一会儿摸摸膝盖,一会儿双手抱肩,碰到旁人时会迅速说“对不起”,但十分钟内“对不起”别人超过三次,同样让人崩溃……

人人都有保护自己个人空间的本能,尤其是在公共场合,彼此都是陌生人,却要保持良好的关系,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很形象,叫做“人际气泡”。就是说,每个人为自己划分了一块“领地”,以“气泡”包裹,这样会觉得很安全;如果“气泡”被侵犯了,就会感到不安甚至发怒。

闯入“人际气泡”不单指距离上的,还包括听觉、视觉和嗅觉上的。

每年夏天,总会听到男同事抱怨:最怕上下班时间挤公交车。前胸贴后背也就罢了,香水、脂粉夹杂着汗味,让人直想打喷嚏。还有人在地铁里大嗓门儿讲电话,有人任凭自己的手机在办公桌上响个不停,有人在餐厅吃饭时与同伴相谈甚欢……

保证自己的“气泡”不被侵犯的最聪明方式是,不去触碰别人的“气泡”。可以在内心放一面镜子,对照着自己就知道什么地方需要保持,什么地方需要改进。从细枝末节学起,让“故意”成为习惯。比如,打电话时“喂”的音量直径三米内能听见即可,最多“喂”三次,三次还不行,死心吧!再比如,在不同的场合穿适合的衣服。还有,排队的时候,最好和别人保持一定的间距,尤其是在银行。

一句话,先补补礼仪课,再出入公共场合,就不会频频侵犯他人的“气泡”了。

(杨静摘自《长江文艺·精品阅读》郑辛遥图)

猜你喜欢
嗓门儿汗味个人空间
大嗓门儿先生
让每一口空气都变得清甜无比
谁的嗓门儿大
随身携带的避风港:个人空间
请远离我的个人空间!
汗味飘香
汗味飘香
夫妻共同的汗味
我坐在山顶抽烟
大嗓门儿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