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舜寿我国飞机设计研制的开拓者

2011-10-27 00:55王颜玲
创新科技 2011年10期
关键词:飞机设计

文/王颜玲

徐舜寿我国飞机设计研制的开拓者

文/王颜玲

在中国航空工业尤其是飞机设计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徐舜寿有着里程碑式的地位与贡献。他是我国飞机设计研制的开拓者和第一个飞机设计研究机构的创建人之一,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他曾组织主持完成各类军用飞机的设计任务并解决了多项尖端技术,为我国航空工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有责任把徐舜寿的业绩与精神记录下来,告诉航空后来人,是他和那一代先驱者,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为中国的飞机设计事业夯实了第一块基石。

我国飞机设计研制的开拓者

提到徐舜寿这个名字,业外至今鲜为人知,但若提到其胞兄徐迟,却是闻名遐迩。徐迟的文学作品,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他的报告文学让中国人了解了哥德巴赫猜想。徐舜寿则怀揣航空报国的远大志向,一生奋力问鼎我国航空工业的“哥德巴赫猜想”——在中国航空工业尤其飞机设计事业的发展历程中,他有着突出的历史地位与贡献。

1958年7月26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架飞机“歼教-l”顺利飞上了蓝天,开创了我国航空工业发展的先河。叶剑英元帅代表中央军委参加了庆功祝捷大会。而担任“歼教-1”飞机总设计师的就是当时41岁的徐舜寿。

1956年8月,徐舜寿主持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并担任主任设计师。

飞机设计室成立不到一个月,新飞机的设计工作就开始了。对第一架飞机如何选型?徐舜寿认为,必须掌握“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的原则。根据空军当时的训练情况,搞一架中级喷气歼击教练机比较适宜。从国情来看,当时国内没有高速风洞,新飞机不能超过临界马赫数,机翼不能后掠,后掠翼的气动特性没有成熟的计算方法,得靠风洞试验,只能采用平直机翼。徐舜寿是个务实的飞机设计师,他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飞机结构也应当充分利用已仿制成功的歼5的结构来设计。局领导很快批准了徐舜寿的方案,新飞机定名歼教1型。同时批准410厂发动机设计室设计第一台喷气发动机定名喷发1A,供歼教1的动力装置使用。

1958年7月26日,歼教1首飞成功。

歼教1从提出设计报告到首飞成功,只用了1年零9个月的时间,其速度之快,不仅中国飞机设计制造史上没有,就是国外也不多见。尽管这是亚声速飞机,但它闯出了研制一架新飞机全过程的宝贵经验,探索了中国独立设计飞机的道路,为后来的新机设计奠定了基础。因此,虽由于空军训练体制改革,这架飞机没有进入批生产,但至今为人们广为称道。

徐舜寿对设计室的工作思路非常明确:尽快建立设计队伍,通过几个型号的设计和试制,既能供空军使用,又培养设计队伍,提高工厂的试造能力。由他亲自带出的团队、在他直接领导下培育出的飞机设计人员,如顾诵芬、冯钟越、屠基达、管德、陈一坚……遍布我国自主设计机型的重要岗位,支撑着航空科研事业的脊梁。由他主持、组织和亲自设计的飞机歼教-1、初教-6、强-5、歼-6、轰-6、运-7……书写在新中国的航空工业发展史上。

徐舜寿出生于浙江省吴兴县(今湖州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父徐一冰,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加入同盟会,1908年从日本回国,与同人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体育学校——中国体操学校。徐舜寿深受家庭的熏陶,从小养成了坚毅、好学和进取精神,他学习勤奋,酷爱数学,曾获得吴兴县数学竞赛第一名。1933年9月,16岁的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机械系航空工程组,1937年6月毕业后到杭州笕桥飞机制造厂。

不久,抗日战争爆发,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上海,轰炸杭州笕桥,徐舜寿立志要“航空救国”。1944年9月,徐舜寿被派往美国实习,1946年8月回国,1949年春,他所在的南昌第二飞机制造厂被迫迁往台湾,徐舜寿便以送妻小回乡为由,毅然摆脱了国民党的桎梏,在姐夫伍修权将军(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外交部副部长、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指引下,偕妻子宋蜀碧和女儿来到上海,在当时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的帮助下越过封锁线,辗转来到已经解放的北平,从此,他以满腔热情投身于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和建设中。

1956年8月我国在沈阳创建了第一个飞机设计室。1958年3月,徐舜寿会同总设计师黄志千和陆孝彭提出了“强五”飞机的初步设计方案;1961年8月任新成立的601所(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技术副所长,为该所的创建和技术储备做出了积极贡献,他亲自组织领导了米格-21飞机的消化摸透工作,狠抓专业建设,为后来歼八飞机设计成功打下了必要的技术基础;1964年7月,调往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的前身之一——603所(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任技术副所长兼首任总设计师,为运七飞机正确选型和总体设计做出了积极贡献,为我国民用飞机的研制走出了一条路子。

出差途中完成的书稿

徐舜寿一直不愿意担任行政职务,任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所长期间,他几次要求辞去副所长,只做总设计师。他在“文革”期间给上级写信,提到“我细算了一下。我参加各种会议的时间占40%,不算出差与有病的时间,我用在科研业务上的时间只有60%。我用很多时间出差、开会,没有时间来搞技术,这样下去,我只能凭基础工程和力学知识来领导技术……”“文革”初期,他被叫回沈阳601所接受批斗,后来造反派忙于批斗现任当权派,无暇管他。他就住在招待所,翻译外文资料。忽然没有了工作的他一直惦念着603所的科研,一再提出要求回到603所,“……我可以不当技术权威,回去拉拉计算尺,干点具体工作总是可以嘛。”

徐舜寿非常关注国际航空科研的动向,这和他培养航空界人才的理念有共通之处。他说:“我一贯的思想是,要飞机上天,主要凭技术。所以,对于一个技术干部行不行,我是主要看他技术过不过硬,能不能自己画图、计算或动手做实验;对于一个技术干部有没有发展前途,我是首先看他是不是喜欢钻书本,善不善于查文献,有无技术上的‘进取心’”。

徐舜寿翻译了若干飞机设计的专业书籍,以期有更多的人了解飞机设计理论和新技术。他的译著有:《飞机性能捷算法》(英文编写,与王士倬合著,1939年)、《英语航空工程名词字典》(1942年)、《飞机构造学》(组织翻译,1950年)、《飞机强度学》(1954年)、《飞机寿命》(1965年)。翻译都是利用出差途中、业余时间、疗养期间做的。据顾诵芬院士回忆,抗美援朝期间,空军部队送修的飞机数量很大,四局技术科人员经常出差,去各地的工厂现场解决问题。徐舜寿利用出差途中的时间翻译俄文版《飞机强度学》。在硬卧车厢里,把随身携带的硬壳箱当桌子,以半小时翻两页的速度,在往返南昌的途中完成了书稿。前后两本书的译稿稿费均全数捐给了抗美援朝前线。

我用很多时间出差、开会,没有时间来搞技术,这样下去,我只能凭基础工程和力学知识来领导技术……

最大的愿望是设计出中国自己的飞机

飞机设计是徐舜寿一生挚爱的事业。他的追求是设计飞机,而且是设计中国人自己的飞机。

1949年以后,徐舜寿走南闯北,仅大的调动就有五六次。1961年徐舜寿调到601所任技术副所长。1964年的一天,徐舜寿对妻子说,他将调到西安附近的一个研究所。宋蜀碧略微有点吃惊,新机试制即将开始,为什么这时候调动呢?她问他,这时候你愿意调走吗?回答是:“只要是搞飞机,到哪儿都行!”

为了设计出中国自己的飞机,徐舜寿不仅乐意克服所有生活上的困难,还坚守实事求是的精神,勇于直言。

1958年8月,在航空工业局讨论飞机设计发展规划会议上,受“左倾”思想的影响,有人提出马上动手设计马赫数为1.8、升限为20千米的超音速战斗机。徐舜寿直言不讳地指出,我国还不具备研制这一级飞机的条件:在气动力方面,国内还没有跨、超音速风洞;在材料上还没有高强度材料和耐热合金;在结构设计上还不具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应力分析的条件;在工艺上还不会作整体壁板和蜂窝结构;现有的液压泵,工作压力仅为130个大气压等。他特别反对“不要超音速风洞也能设计超音速飞机”的意见。徐舜寿以求实的精神竭力劝阻无效后,又极力劝谏领导创造条件把事情办得好一些。在他的规划下,在沈阳建造了我国第一座跨、超音速风洞;为设计室配置了苏联MПT—9模拟计算机和103数字计算机。后来,上级又把飞机的速度提高到马赫数为2.5、高度为25千米。终因技术水平和设计条件差距太大,只好半途下马。民航总局副局长管德在《深切的怀念》一文中指出:在研制超音速战斗机的过程中,徐舜寿“对于毫无根据地提高设计指标,加快研制进度;对于在设计中需要进行大量科学试验才能解决的课题,盲目地拿到大会上动员科技人员‘抢关键’;对于任意废除设计中的规章制度和简化设计图纸之类的做法,都明确表示过不同意见”,却没有引起领导的足够重视。在反“右倾”检查时,徐舜寿仍然坚持认为:“搞设计必须有科学程序,前后衔接,逐次接近”。他的这些观点,都已被证明是完全正确的。

1968年1月6日,徐舜寿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时年51岁。1978年7月10日,他的追悼会和骨灰安放仪式在陕西603所举行。如今,在徐舜寿学业的起点,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有一座徐舜寿汉白玉全身塑像。在他人生的终点,陕西阎良603所,有一座徐舜寿铜质半身塑像。

徐舜寿的功绩是一代航空人奉献精神的丰碑;徐舜寿的科研设计思想,哺育了我国第一代飞机设计队伍,确立了他在中国飞机设计事业中一代宗师的地位。

猜你喜欢
飞机设计
鹰酱想要“小飞机”
飞机失踪
国航引进第二架ARJ21飞机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丰收的喜悦展示设计》
“拼座飞机”迎风飞扬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乘坐飞机
有种设计叫而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