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干部舆论引导能力素养的调查报告
——以石家庄市为例

2011-11-01 09:02河北省政研会课题组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1年10期
关键词:党政干部科级新闻媒体

■河北省政研会课题组

党政干部舆论引导能力素养的调查报告
——以石家庄市为例

■河北省政研会课题组

数字化、多媒体、互联网引领的信息时代,各种信息在瞬间得以传播和扩散。在突发事件频发的今天,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媒体应对能力,对于平复公众情绪、化解社会矛盾起着关键的作用。那么,舆论的传播如何进行控制和疏导呢?这就需要新时期的管理者与时俱进,时刻关注来自网络、媒体等传播渠道的最新消息,对于各种舆情迅速作出积极的回应,使公众正常的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得以有序进行。其中,党政干部是否具备相应的舆论引导能力,在政府舆论引导中起着关键作用。本课题组针对石家庄市部分党政干部(包括县处级、科级干部)进行了舆论引导能力素养的问卷调查,以期通过对调查资料的分析,了解当前政府舆论引导能力的现状,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为提高政府舆论引导能力提供依据和操作框架。本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县处级发放0份,科级发放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93份(县处级回收35份,科级回收158份)。现将调查情况汇总归纳如下(以下将县处级与科级干部分别计算):

一、对于新闻媒体舆论引导的认知

“是否有过借助媒体进行正面宣传的经历?”一半以上的人表示没有过借助媒体进行宣传的经验(县级占57.14%,科级占64.56%);有人有过两三次经验(县级占20%,科级占13.92);有人有过四次以上经验(县级占17.14%,科级占12.66%);有人只有一次经验(县级为0,科级占5.7%)。

“如何认识‘新闻’与‘宣传’的关系?”多数人认为“新闻作品可以既有新闻价值也有宣传价值”(县级占60%,科级占47%);有人认为“新闻相对客观,宣传比较主观”(县级占40%,科级占25%);也有人认为“新闻就是宣传”(县级占37%,科级占17%);还有人认为“新闻的主要目的是告知,宣传的主要目的是劝服”(县级占23%,科级占30%)。

“舆论引导最有效的媒体是什么?”大部分人认为仍然是电视(县级占91%,科级占72%);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是互联网(县级占54%,科级占49%);也有人认为是报纸(县级占37%,科级占37%);只有少数人认为是广播(县级占14%,科级占11%)。

二、对媒体舆论的态度及舆论引导效果的评价

“您所在单位召开或可能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是“宣传重大活动”(县级占43%,科级占57%);有人认为是“公布新政策”(县级占46%,科级占32%);有人认为是“解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县级占40%,科级占39%)。

“您认为大众媒体对于政府的报道,最成功的是哪些内容?”有人选择“政策报道”(县级占80%,科级占60%);有人选择“会议报道”(县级占26%,科级占32%);有人选择“成就报道”(县级占29%,科级占15%);有人选择“先进人物或事件报道”(县级占34%,科级占30%);也有人选择“救灾报道”(县级占54%,科级占51%);还有人选择“领导干部基层考察报道”(县级占11%,科级占9.5%)。

“您对干部因网络上的人肉搜索而下台的现象持何种态度?”大多数人认为“网络监督是对领导干部行之有效的监督方式”(县级占80%,科级占81%);也有人认为“网络很强大,可以随时将干部拉下马”(县级占11%,科级占9%);还有人认为“人肉搜索是对领导干部私生活的侵犯”(县级占9%,科级占11%)。

“您对新闻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如何看待?”大部分人认为发挥了积极作用(县级占77%,科级占72%);也有人认为有反面作用(县级占3%,科级占1%);还有人认为说不清(县级占20%,科级占23%)。

“您对石家庄市政府近年来对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引导的总体评价是什么?”有人认为“很好”(县级占20%,科级占9%);有人认为“较好”(县级占43%,科级占42%);也有人认为“一般”(县级占23%,科级占42%);还有人认为“较差”(县级占3%,科级占4%)。

三、舆论引导的实际操作能力

“您认为,从政府的角度出发,政府、大众传媒和公众对突发事件的关注应是什么顺序?”有人认为,应当“媒体第一时间进行报道,政府进行处理,公众积极关注并参与”(县级占57%,科级占34%);有人认为,应当“政府先行处理,公众积极关注并参与,媒体进行相应报道”(县级占20%,科级占18%);有人认为,应当“政府先行处理,媒体进行相应的报道,公众积极关注并参与”(县级占29%,科级占40%);也有人认为,应当“公众积极关注并参与,政府进行处理,媒体进行相应报道”(县级占9%,科级占10%)。

“如果您所在单位发生突发事件,你的处理态度是什么?”有人认为“公开事实,接受采访”(县级占31%,科级占33%);有人认为“查清原因后再对外公布”(县级占46%,科级占59%);也有人认为“初步处理后再对外公布”(县级占20%,科级占15%)。

“您认为,对于政府发布的信息,哪种传播技巧更易于被公众接受?”有人认为是“一次性发布简单的信息”(县级占9%,科级占14%);有人认为是“多次重复宣传单一信息”(县级占20%,科级占18%);也有人认为是“带有感情的报道事件”(县级占20%,科级占21%);还有人认为是“不带评论评价色彩的报道事件”(县级占40%,科级占48%)。

“您认为应该通过何种途径对媒体进行管理?”有人认为是“行政手段”(县级占20%,科级占21%);多数人认为是“法制方式”(县级占66%,科级占64%);)有人认为是“行业自律”(县级占37%,科级占49%);有人认为是“道德约束”(县级占37%,科级占38%);也有人认为是“宣传纪律”(县级占40%,科级占20%);还有人认为是“其他方式”(县级占3%,科级占3%)。

四、调查结论

1.多数党政干部没有借助媒体进行舆论引导的经验,但能基本认识新闻与宣传的关系,并能认同“新闻作品可以既有新闻价值,也有宣传价值”的观点,这对于党政干部重视新闻媒体的功用,在进行舆论引导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价值,将产生积极作用。

2.绝大多数党政干部仍然认为舆论引导最有效的媒体是电视,认为互联网是最有效的媒体的,位居第二位。由此可见,党政干部对互联网的舆论引导作用的重要性认知有所提升,但对传统媒体的依赖程度依然较高。

3.大多数党政干部认为大众媒体对政府报道最为成功的为政策报道及救灾报道,而对于重大会议、建设成就、先进人物或事件等的报道力度及取得的效果尚有欠缺,应进一步加强对其他事件的舆论引导力度。

4.绝大多数党政干部对新闻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进行了肯定,认为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认为网络监督是对公务人员行之有效的监督方式。但也有个别党政干部持否定意见,认为新闻媒体在突发事件中起了负面作用,并视网络监督为洪水猛兽,认为人肉搜索是对领导干部私生活的侵犯。对于此类观点,需要加以纠正,以使每一位党政干部端正对待新闻媒体及网络舆情的态度,为舆论引导打下良性基础。

5.在对突发事件处理的顺序上,超过半数的县处级党政干部认为媒体应当在第一时间报道,其次为政府进行处理;而科级党政干部中选择政府先行处理的人数占优势。在此问题上,科级党政干部比县处级党政干部显得更为谨慎,把政府处理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能够更为准确地处理突发事件,使政府在舆论引导方面赢得先机。应当说,各级党政干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舆论引导能力。但相对来说,县处级领导干部反而对此问题的认识有所不足,应当提高其对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实际操作能力。

6.虽然大多数党政干部已经认识到突发事件发生后媒体及时参与的重要性,但具体到自己或自己所在的单位时,他们大多数不会选择在第一时间表态或发布信息。半数左右的受访者并未选择“公开事实,接受采访”。其中过半数的人员认为,应查清楚原因后再对外公布信息”。这些党政干部之所以选择不在第一时间公布事实,有多种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担心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表态会使自己陷入被动,因而有所顾虑。这一比例在县级与科级党政干部中略有不同。科级党政干部中所占比例较高,体现出他们的顾虑更重。

7.在采取传播技巧的态度上,各级党政干部表现趋向一致,认为不带评论评价色彩的报道事件的方式,更易为公众所接受。此点表明党政干部普遍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舆论引导素养,有助于在进行舆论引导时选择适宜的方式方法。

8.在对媒体如何进行管理的问题上,相当数量的党政干部体现了较高的认识水平。超过60%的人认为,应该通过法制方式来管理,之后依次为行业自律、道德约束及宣传纪律。可见,多数党政干部已经意识到在更加开放自由的时代,单纯通过行政手段已难以全面控制媒体,管理媒体需要引入其他相应方式。而对于越来越难以管理的网络,领导干部们支持通过法律法规来监管网络行为和网络言论,体现出法治政府建设的成效。

(该文为河北省政研会2011年立项课题阶段性成果,编号:HBSZKT—201128,执笔人:申玉兰,郑颖)

作者单位: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

(责编/朱艳秋)

猜你喜欢
党政干部科级新闻媒体
探讨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整合
勃利县 实行“三制两挂钩”管理科级干部
党政干部的良师益友和理论家园
富裕县 科级班子和科级干部考核“严”字当头
时代召唤老区新闻媒体
浅析党政干部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
加强党政干部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黄梅
新常态下的新闻媒体人
大数据时代要增强党政干部新媒体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