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创绿色崛起新优势
——铜仁市力推新一轮发展健步前行

2011-11-02 01:47宋喜成,田宇,蒲铁凌
当代贵州 2011年14期
关键词:铜仁市铜仁全市

再创绿色崛起新优势
——铜仁市力推新一轮发展健步前行

在“三个建设年”活动中,铜仁市以“三个注重”促机关作风转变,围绕“五大重点”狠抓项目建设落实,着力提升全市上下抓改革、谋发展、促稳定的能力水平,推动铜仁市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

铜仁地委委员、铜仁市委书记李建(前中)在城区调研中南门古城保护和修缮情况,李建说:“要千方百计保护好祖宗留下的财产。”(刘天林/摄)

一路攻坚克难,一路昂扬奋进。

如何蓄力再造竞争新优势,继续走在科学发展前列?铜仁市上下在思考,在行动。

在“三个建设年”活动中,铜仁市以“三个注重”(注重公开承诺、注重“五抓五治“、注重民主评议等)促机关作风转变,围绕“五大重点”(项目建设落地、项目包装储备、制约项目的“瓶颈”、改善发展环境、工作机制创新)狠抓项目建设落实,着力提升全市上下抓改革、谋发展、促稳定的能力水平,推动铜仁市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

优化政务环境活化创业“细胞”

“要实现可持续、跨越式发展,必须强化大服务理念,全方位优化政务环境,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要俯下身来,着眼于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调动和激发社会各阶层实干创业的热情和勇气,进而推动城市形象改变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铜仁地委委员、铜仁市委书记李建说。

创新求变,自我超越,铜仁市人有这份激情,亦有这份干劲。为抓牢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做到发展不“减速”,铜仁市提出以“三个注重”促机关作风转变。

注重“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铜仁市将群众最关心、最关注、最现实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作风建设年”活动的落脚点,在全市开展了“关注民生·我在行动”公开服务活动,市公安局等18个具有行政执法、审批权的职能部门和窗口服务部门,通过电视台等各种媒体进行了公开承诺。同时,该市把抓“公开承诺”与党建工作相结合,以创建“五好”基层党组织和争当“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为目标,扎实开展“一承诺二考评三公开”活动,坚持一季度开展双向考评,将承诺情况、兑现情况、评比结果进行公开。目前,全市362个基层党组织、8520名党员向社会公开承诺10310余件,已兑现承诺5384件。

注重“五抓五治”,提高工作效率。铜仁市以“五抓五治”(即抓职责公开治“推”、抓承诺公开治“懒”、抓程序公开治“乱”、抓时限公开治“慢”、抓去向公开治“玩”)为抓手,深入整治机关作风。一是在市为民服务中心主楼大厅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出“五抓五治”工作内容,在6栋副楼设置“五抓五治”公开牌,把监督事项、监督范围和监督电话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二是以“五抓五治”中治“推”为重点,围绕设立“首问责任窗口”、“服务接待窗口”,集中开展了“五个一”承诺服务活动,即“一窗口”办理、“一张卡”告知、“一个人”负责、“一枚章”审批、“一条龙”服务,着力解决机关干部工作相互推诿的问题。三是建立奖惩机制,向不作为干部“亮剑”。出台了《铜仁市干部问责暂行办法》、《铜仁市一次性投诉查实待岗暂行办法》、《铜仁市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暂行规定》等规章制度,对群众好评的干部给予提拔任用,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干部进行查处。

铜仁市委副书记、市长陈代文(前排右一)在调研城市重点工程建设进展情况,陈代文说:“要以新思路解决新问题,以新举措推动新发展。”(刘天林/摄)

注重“民主评议”,促进作风转变。在评议过程中,若发现有影响发展环境的恶性事件,实行“一票否决”。目前,全市机关干部作风明显好转,党员干部的为民服务意识显著增强,求创新、比务实、干实事等已成为全市比、学、赶、帮、超的社会风尚,群众满意度大幅度上升。

全程创新驱动协推项目落地

“海不厌深,人不厌新。无论是发展目标,还是发展方式,我们都坚持对照先进找差距;坚持以创新驱动力为依托,以新思路解决新问题、以新举措推动新发展。当前,新形势、新任务带来的严峻课题,仍然需要我们刻不容缓、埋头苦干。”铜仁市委副书记、市长陈代文说。

依托创新,举全市之力科学发展。铜仁人有这份心气,亦有这份底气;有这份胆识,亦有这份胸怀。在“三个建设年”活动中,“等不起”、“坐不住”的铜仁市委、市政府决策层提出发展创新型经济的系列“组合拳”迅速出手,要求全市上下围绕“五大重点”,狠抓项目建设落实,

围绕项目建设落地,在“推进”上求速度。今年以来,铜仁市对在建项目,采取倒排工期的方法,在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实行24小时轮流施工,提高工程施工进度。对拟开工项目,成立专门服务队,重点跟踪衔接,及时完善开工手续,落实建设资金,解决项目开工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对意向性项目,实行分管领导负责制,组织精干力量,零距离跟踪,用足、用好优惠政策,全方位推进项目落实。同时,实行每月排名通报和末位问责制,对每月检查排名靠后的施工单位在全市进行通报,对项目负责人进行问责。

围绕项目包装储备,在“谋划”上求创新。铜仁市将项目储备工作纳入项目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围绕全市“十二五”规划确定的新型工业化、绿色城镇化、文化旅游产业和农业产业化四大战略目标,重点在交通水利基础设施、新型工业体系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城区整体改造开发、教育、卫生和商贸等公共服务方面求创新,落实项目储备任务。市财政安排1000万元项目前期工作专项资金。同时,该市还将项目储备任务责任分解落实到市直部门和各乡(镇、办事处),并纳入年终考核狠抓落实。

围绕解决制约项目的“瓶颈”,在“保障”上求突破。在资金上,根据国家投资政策和投资重点,计划向上争取项目资金4亿元;推进和深化银企融资平台,计划融资贷款到位资金5亿元;同时计划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2.5亿元,并安排了招商引资配套资金2000万元、专项工作经费200万元和近20名招商引资干部来保障招商引资资金的到位。对用地问题,该市进一步加强对项目用地保障工作的研究,清理土地指标存量、实际用地缺口,完善土地供应调度办法和盘活存量土地;加快土地开发整理,进一步拓展用地空间,缓解项目“落地难”的矛盾。同时,加快征地拆迁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以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来推动征地拆迁工作的快速推进,保障项目按时交地、顺利实施。

围绕改善发展环境,在“服务”上做文章。针对推进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部门职能交叉和影响部分部门的既得利益问题,铜仁市将项目建设责任分别落实到相关部门,实行牵头和协助责任制,使相关部门都成为责任单位,从而确保了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将项目推进工作由原来的季度计划调整为月计划,从主观上推动部门工作“主动介入、超前服务”,实行部门服务承诺制,促使部门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另外,还推行了项目建设及固定资产投资协调会议和联席会议制度,强化了部门在项目筹建、投产和发展过程中的主动服务意识。

围绕工作机制创新,在“落实”上讲实效。该市实行县级领导干部包抓项目工程制,将项目建设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位县级领导干部人头,对各乡(镇、办事处)和市直部门层层落实项目责任,并开辟项目“绿色通道”,进一步完善项目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市委、市政府将项目建设工作纳入全市重点督促检查,实行市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多部门联合督促检查工作机制,做到了每月一检查一排位。对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该市还实行不定期督查和通报,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工作任务的落实。

如何先行一步,迎来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新增长时代”?冷静清醒的铜仁市委、市政府决策层认为,发展创新型经济,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要切实把先发优势化为长远的竞争优势,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一茬接着一茬干。

(作者/宋喜成 田 宇 蒲铁凌 本刊记者 文叶飞 编辑/黄莎莎)

猜你喜欢
铜仁市铜仁全市
发现非遗之美
护好梵净山讲好绿色铜仁发展故事
唱响美丽铜仁 助力自然遗产保护
诗书画苑
关于对铜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分析
鉴赏
铜仁学院李秋焘作品欣赏
基于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建设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