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不走寻常路 心系天下永不怠——访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彭思龙教授

2011-11-06 04:50
科学中国人 2011年24期
关键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

本刊记者 姜 菲

成功不走寻常路 心系天下永不怠
——访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彭思龙教授

本刊记者 姜 菲

专家简介:

彭思龙,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现研究领域为图象和信号处理,模式识别,小波分析及其应用。2005年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主持并结题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对俄国际合作项目、两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参加并结题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中国科学院重大知识创新工程项目和多项总装重大型谱项目,现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一项重点基金,以及其他多项课题。多次应邀参加中国、香港、俄罗斯和美国等地的国际学术交流。1998年和2000年两次应邀到莫斯科大学数学力学系访问(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和俄罗斯科学院的国际合作交流项目资助)。与合作者共撰写论文160余篇,专著一部(中国科学出版社)。

“忘记昨天,停止对明天的无谓期待。用感恩的心去体验今天,用充满好奇的眼光去观察现在,用爱的大度去包容现在一切,我们就会远离烦恼,智慧才能发挥作用,体验才能更好,生命才更有意义。”这是摘自彭思龙博客里的一段话,如果不是页面左上角彭思龙这三个字的提醒,我们无论如何也难以相信这段优美而富于哲思的文字是出自这位成绩斐然的学者之手。

优雅淡定的姿态,富于言辞的表达,以及不乏睿智的说教。同我们以往对作学问者呆板谨慎的印象不同,眼前这位叫彭思龙的学者有着一颗哲人般的心。

以哲人的心态去作学问,自然能另辟蹊径,得心应手。在他的背后,是一连串数不清的头衔和荣誉。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2005年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主持并结题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对俄国际合作项目、两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参加并结题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中国科学院重大知识创新工程项目和多项总装重大型谱项目。多次应邀参加中国、香港、俄罗斯和美国等地的国际学术交流。

“荣誉和职务都不能代表什么,我只希望能潜心做好自己的研究,实实在在为这个社会解决问题。”满身光环的彭思龙并没有丢弃作为学者的那份冷静和务实。

不畏艰:优秀是一种习惯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亚里士多德

一个人优秀的行为是片断性的,不连续的,只有习惯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是本质上的优秀。当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机会才会青睐于这样有准备的人。而彭思龙便是这样一位习惯了优秀的人。

从小到大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我那时成绩特别好,大多数专业课都拿一百分,如果哪门课拿个九十九分老师都会来找我谈话了解原因。”彭思龙略带玩笑地说。

大学时代的他依然潜心苦读,延续着自己的优秀。1993年,安徽大学数学系毕业的他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中科院数学所继续自己喜爱的数学研究。“我本科读的学校并不是很好,但是我很努力,我就是想证明,除了学校我并不比别人差什么,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

正是以这种舍我其谁的自信和霸气,彭思龙不断续写着自己的传奇,从拿到博士的中科院数学所到后来攻读博士后的自动化所,他一路辉煌走来。凭着自己的努力和优异的表现,2000年,年仅29岁的他被评为研究员职称,这在中科院的历史中并不多见,到目前为止他培养毕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已经有三十多个,分布在全国多个省份多个行业中。他在国家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日子里,他主持集成电路逆向分析的方向,现在他的学生已经成为这个团队的中坚力量。而即使是作为中科院研究生院的一名授课教师,他也是那个“优秀教师奖”的最终归宿。

彭思龙说:“困难并不可怕,我觉得任何事情,只要你努力,只要方向正确,条条大路通罗马。”

古人讲“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种习惯了的优秀和对卓越孜孜不倦的追求,使得他能够紧紧地把握住身边的每一次机会,成为命运的垂青者,也成就了他后来在科研事业上的一个又一个辉煌。

不盲从:没人走过的路未必难走

最好的选择未必是选择最好的。抉择,而不是机遇,决定命运。选择机会,就是节省时间。

——培根

1998年,还在读博士的彭思龙面临着人生中一次重要的选择。由于学业成绩优秀,当时他有很多条路可以走。香港的浸会大学邀他就读博士后,并提供了一份3.5万港币的薪金。此外多家国外的高校和研究机构也给他提供了待遇不错的深造机会。而读书期间就在微软兼职的他还可以选择以丰厚的薪水留在微软继续工作。无论哪个机会,对当时的彭思龙来说都有足够的诱惑力。该何去何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最终选择留在中科院,留在国家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继续自己的事业。

“可能是因为学数学的原因导致思维不太一样,我这个人不喜欢锦上添花,当时人人都想着出国,我觉得不一定是好事,留在这里可能更能实现我的价值。”他冷静地说。

最好的选择未必是选择最好的,事实证明了他选择的正确性。1998年他加入国家专用集成电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当时只是一个六个人的小团队,他主要负责集成电路逆向分析技术的研究,在随后的若干年,中心在主任的带领下,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规模不断壮大,现在已经发展到近两百人,科研能力和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他们成功研制了第一款某型高端通用处理器,并在我国多个关键领域得到了推广应用。研制的集成电路智能分析系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而正当研究中心蓬勃发展之际,彭思龙又作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外的决定:让自己的学生接手自己的研究项目,自己则抽身而退去研究图像处理!

事情缘起是在一次给在职研究生讲课时,彭思龙从公安部一位学员的口中了解到一个情况,由于我国目前使用的监控录像系统质量太差、清晰度过低,导致公安部门的破案受到严重影响,很多时候明明都已经看到了犯罪份子,却因为难以分辨细节而让其逍遥法外逃之夭夭。这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性难题。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彭思龙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能不能作出一套更为先进的模糊图像处理系统,提高成像的清晰度呢?要知道图像处理对于自己来说是个相对新的领域,然而,像当年由数学转投集成电路一样,这次他依旧站了出来说:我能!他坚信,任何图像信号都是数据,而数据的底层都是数学模型,这正是他所擅长的。只要肯钻研,技术都不是问题,他的韧劲和决心丝毫不减当年。

2008年,彭思龙正式承担起了公安部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光谱成像和模糊图像处理》课题,他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便是科研经费不足,课题审批的资金根本不足以支撑自己团队的研究。不过在彭思龙眼里,办法总比困难多,他敏锐地发现,当时类似的技术在国际市场也属空白,只有美国有一款同类产品,但性能也不尽如人意,如果真的研制成功,市场前景必然一片光明。

带着对自己科研能力的充分自信,他很快说服几个朋友投资五百万元成立了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在解决了经费的问题的同时,也形成了一条公安部提出实际需求、企业负责投资开发、科研团队负责技术攻克的三位一体发展道路。整个项目完全立足市场需求,目标是踏实实用。就这样,彭思龙带领他的团队走上了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相促进的路子。

由于落脚实际应用,项目的成果是显著的。技术问题很快被攻克,到09年底,系统研发获得初步成功,10年开始试用并正式通过了课题验收,这也成为同批次课题中唯一真正实际投入使用开始装备的一个。作为公安部的推广项目,公司很快便打开了市场,系统推出当年便实现了1700万元的销售额,今年预计销售3000万。由于技术先进实用,彭思龙的产品满足了一线破案的部分迫切需求,甚至走进一些警校供日常教学使用。先进的技术和过硬的质量让其产品有着极强的市场竞争力。“预计明年销售额就能突破5000万元。”他开心地说。

这次尝试也让彭思龙认识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不仅仅是保证了充足的科研资金,推进了科研成果向实用性市场化转变,更大的现实意义在于它有效地解决了现实存在的社会问题,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将科研进步同企业发展及社会问题的解决合二为一,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让彭思龙深深感觉到,自己完全可以发挥更大的能量,为这个社会贡献更多的价值。

不懈怠:产学研相结合路宽阔

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

——徐玮

对于只喜欢雪中送炭而不愿意锦上添花的彭思龙来说,初次科研市场化尝试的大获成功显然无法满足他那探索不止的求知欲。在一次与内蒙气象局的技术人员的交流中,他了解到内蒙的牧民由于不能及时得到恶劣天气的预报,每年导致大量的牲畜冻死,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牵挂着这件事,他不断寻找着机会,2009年,他终于找到一个投资人,成立了一家企业,经过两年多的技术攻关,研制出了国内第一台自然灾害主动预警机。这个类似收音机的小机器实现了利用现有广播电视网络的远程控制,能够主动对即将到来的灾害进行预警。有效地解决了传统预警方式中信息难以点对点送达的缺憾。这一造福全社会的创新在内蒙古得到了成功的试用并获得了国家气象局相关领导的一致赞许。目前正在内蒙三个地区试用。

到2010年,他又准备开始攀登新的高峰了。

近年来屡屡见诸报端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使得食品安全和药物安全的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彭思龙注意到了这又是一个社会重大需求。经过大量调研,他意识到要对食品和药品进行质量检测,不但需要对已经下线的产品进行精确的定性、定量检测,更需要能够在生产的过程中对生产流程做到实时监测以便及早发现问题,把安全风险降到最低。其中最典型的便是中药注射液,中药注射液复方制剂常常含有几种或十几种中药,其中的有效成分目前仍不清楚,难以制定一个严格的质量标准。当前我国中药制造业在制药方法、生产工艺等方面,大都实行人工操作和检测,失误率高,使得不同生产批次药品质量不稳定,临床使用疗效和安全性都存在一些隐患。这也是作为民族特色的中药被广泛认可却始终无法走向世界的主要原因。

在同国内某著名中药厂商的接触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彭思龙再次站了出来,这次他要翻越的大山,是红外光谱信号处理,简单讲,就是对红外光谱仪输出的原始干涉信号进行处理以得到光谱信号,再通过光谱对目标物质的成份含量进行分析,达到质量检测的目的。

对中药及类似的混合液体进行检测,是之前自己完全没有接触过的领域。“很多人认为这个课题的挑战性大,事实上没人走过的路未必就难走。”彭思龙的底气依旧来自于他过硬的数学专业功底。光谱信号归根结底依然是数据分析,它的底层依然是数学问题,而他有着很扎实的数学模型基础。

如果研究获得成功,那么这一便捷高效的质量检测技术将使整个中药行业乃至食品行业的安全监管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也正是由于其巨大的现实意义,彭思龙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领域项目《复杂混合溶液的FTIRATR干涉信号处理算法研究及其应用》顺利通过了批准。成为了国家基金委重点基金中从信息化角度搞中药质量检测的第一人。他很快也与这家中药厂合作成立了合资企业,这也将是他未来几年的主攻方向。

“只要你能了解社会需求,向市场要项目,那么市场一定会给你巨额的回报。”在彭思龙眼里,其实中国每年投入的科研经费并不少,只不过很多项目由于同现实脱节而导致产出效益不尽如人意,甚至难以转化。这样的现实更加激励着他坚持自己的选择,在产学研相结合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阔。

心怀天下,追求卓越,这就是以满足社会现实需要为宗旨的科学家彭思龙。

不单调:腹有诗书气自华

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

——巴罗

彭思龙是一个爱书的人,并且嗜书如命。

平常人眼里,科学研究是一项相对枯燥的工作,而搞科学研究的人也不可避免地会沾染些呆板和枯燥。像彭思龙这般谈吐不凡,喜好挑战又富有远见的人,你甚至会怀疑他的真实身份,科学到底是他日日潜心的毕生追求,还是仅仅是个业余兴趣?毕竟跟科学家比起来,他更像是一个境界颇高深谙人生之道的哲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彭思龙认为,正是读书给了他别样的灵感和另辟蹊径的能力。“如果我的主业科研是一朵花,那么课余的阅读就是绿叶,正是它的存在让我的科研之花开得更加绚烂!”

早在大学时代,彭思龙便以热爱读书著称。那时的他潜心数学研究之余便将读书视作是一种消遣,从图书馆书架的一段开始,一本一本往下读,直到后来几乎将架上的书浏览个遍。他读书并不挑剔,文学、历史、哲学、心理学都有涉猎,尤其是哲学,西方一些著名的哲学家及其思想,他都能信手拈来侃侃

科而谈。

“开放的心灵对于做科研来说很关键,开放的心灵能够带来好的想法,好的朋友,好的环境,更好的学习能力和好的心态。认识到自己开放性的重要,并且身体力行,那会得到很多的回报。”这是摘自彭思龙博客的一段话,对待书籍的开放态度让他获得了源源不绝的灵感,很多方法论方面的东西也曾有力地支撑了他的学科研究。让他能从一个更宏观的层次去看待自己所从事的科研事业。

如今的彭思龙,从来不把工作上的事情带回家里。他会每隔两个礼拜去逛一次书店并买回大量的书,把在家里的时间都留给读书。他很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和对自己人生境界的提高。

科研的目的不是技巧的展示,而是人类思想的提高。他认为,科研服务的对象是自然和人,如果我们自己对自然和人没有真正的了解,只是停留在现有科学的框架中,那就不能真正解决人和自然的问题。而人和自然的问题往往更多的在哲学中,还没有被充分的认识而变成科学。吸收人类思想的遗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的更远更深刻。

猜你喜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
常见基金项目的英文名称
14位女科学家获首届中科院三八红旗手称号
常见基金项目的英文名称(一)
常见基金项目的英文名称(一)
红孩儿扮演者已成中科院博士
加大授权力度中科院先行一步
我校喜获五项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
新型“纺布工” 纺就高性能CFM——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获得者王晓旭
中科院沈阳生态研究所技术
联想“又”上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