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护理带教模式在传染科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1-11-06 04:54吴秀越陈海莺
护理研究 2011年11期
关键词:总带传染科督导员

吴秀越,陈海莺

改进护理带教模式在传染科的应用效果观察

吴秀越,陈海莺

临床实习是培养护生成为实用型人才的重要阶段,是护生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提高已学知识的有效途径,是一种锻炼服务思想、培养专业素质、提高技术水平的综合性教学环节。传染科同其他科室相比,病种多,且具有传染的特殊性[1],传染科实习护生对传染病的认知程度、自我保护意识、对隔离环境的恐惧心理等方面严重影响实习质量。目前的带教方法较少考虑到护生的个体因素,仍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实施教学,注重知识的灌输,使护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护生发挥学习积极性、提高创造力和发展个性。为调动护生的积极性,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我科于2009年6月以来对临床实习带教模式进行改进,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8年10月—2009年5月在我科实习的58名护生为对照组,2009年6月—2010年1月在我科实习的60名护生为实验组,两组护生平均年龄及学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我科统一的带教老师带教,实习时间相同,均为4周。

1.2 方法

1.2.1 带教方法

1.2.1.1 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护生入科后由护士长安排“一对一”的跟班带教,科室沿用原有的教学计划及教学方式。带教老师根据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边操作边讲解,其在整体实习期间占主导地位,护生较少能参与到决策中来。

1.2.1.2 实验组 ①建立科室四级管理机制,即护士长、质量督导员→总带教→各带教老师。科室选择1名临床经验丰富、工作10年以上的护士担任质量督导员;选择1名理论知识丰富、操作技能及沟通能力较强、本科学历的护士担任总带教。总带教在每批护生入科时根据其对护理基础知识及传染科专科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个性及学生对带教的要求,结合科室的实习大纲,对护生实施个性化带教,并每周对护生的实习效果及带教老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定检查,根据需要修改带教计划,同时将评定结果及时向质量督导员反馈;质量督导员在护士长的指导下进行工作,主要负责监督及指导总带教的工作,并根据每周反馈的结果召开带教座谈会及实习生座谈会。②开展岗前培训教育。据调查,66.2%的护生对传染科特殊的隔离环境感到陌生;85.0%的护生担心自身健康受到威胁[2]。因此,开展岗前培训教育,对护生正确认识传染科和传染病的相关知识以及加强自我防护意识是至关重要的。护生入科第1天进行科室的环境介绍,讲解病房的隔离方式、标志,无菌物品及污染物品的摆放和消毒,正确的七步洗手法;系统而全面地说明传染病房的隔离消毒制度,工作服与隔离衣的穿脱技术,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的划分、个人防护知识;简明扼要地阐述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并通过病房医疗实践,加深理解预防工作在控制传染病上的重要意义。在入科1周内进行考核,评估护生的熟悉程度,督促其尽快适应环境。③开展互动式教学,充分调动护生学习的积极性。有针对性地分配护生进行理论小讲课及教学查房。理论小讲课内容以传染科常见病为主,包括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方面,由护生自己拟定课目,老师和其他护生听课,由学生自行评价,提出优缺点。教学查房则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 roblem2based learning,PBL)[3]的教学查房,由总带教选择较典型的或具有普遍意义的在院病例进行,先由护生报告病人的简要病史、体征、辅助检查等临床资料,再集体讨论、分析掌握的信息,启发护生根据病人病情提出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最后由总带教总结补充,强调当前应重点注意的护理事项并解答护生的提问。而对于一些专科护理技术性较强的操作,如人工肝血浆置换的原理及操作等,带教老师先演示、操作、讲解,展示操作的示范化和规范化后,再让护生操作,熟练后进行考核。④推行护生管床责任制。入科后2周内可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分管1例或2例病人,对病人实施完善的整体护理,2周后对护生进行严格的阶段考评,并重点检查护生对护理评估技能的掌握情况。第3周开始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护生独立分管3例或4例病人,熟练应用各种技能,独立完成护理计划,并参与一定的教学、管理实践等。⑤参加医疗查房。每周一安排护生参加科室医疗总查房。⑥开展安全形式分析课。社会不断进步,法律逐步完善,病人的法律意识也越来越强,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医疗纠纷最主要的原因是医护人员法律意识淡薄造成的。虽然护生在学校受到过一定的法律知识教育,但在临床上他们很难意识到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我科每两周开展1次安全形式分析课,护士长、质量督导员、总带教及全科护生参加。由护生针对目前临床上工作中可能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提出自己的看法及改正的措施,然后由护士长总结并通过对临床上一些医疗纠纷的分析,进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护生的法律意识。

1.2.2 评定方法 实行双向评定机制,实习第4周每人分发1份评定表。护生从工作作风是否严谨、专业理论是否扎实等方面对带教老师进行评定;带教老师从学习态度、工作积极主动等方面对护生进行评定。出科考核成绩评价指标:对两组出科理论成绩进行比较,成绩≥90分为优秀,80分~89分为良好;对两组出科技术操作考试成绩进行比较,成绩≥90分为合格,< 90分为不合格。

2 结果

2.1 两组出科理论成绩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出科理论考试成绩比较人(%)

2.2 两组出科操作成绩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出科操作成绩比较人(%)

3 讨论

护生在实习过程中,由护士长、质量督导员、总带教层层监督,要求各带教老师严格按照护生及本科的带教计划带教,不仅提高带教老师的综合带教能力,也提高了带教老师的责任感。开展岗前培训可提高护生对传染病的认识及自我防御能力,同时可解除护生对传染病的顾虑及紧张心理,调动其实习的积极性。在传统带教模式中,护生只是一味地接受知识,其学习过程是被动的、消极的。安排护生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及理论小讲课,促使护生积极主动查阅资料、认真思考。在完成讲课以及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会主动寻求帮助,得到解决,有效提高了护生学习及思考能力。推行管床责任制,可提高护生综合素质,加强人际交往能力。开展安全形式分析课可提高护生的安全意识及法律意识。改进的带教模式注重护生的需求,考虑护生的个体因素,同时也对带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为增强自身的认知力和创造力,带教老师需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努力掌握护理专业新知识、新技术,了解本专业的医疗水平,相关社会人文科学知识等[5]。带教老师可通过参加函授、自考等途径提升自己,同时可参加带教工作经验交流及培训学习班。只有提高了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才能保证有效的临床带教质量。

[1] 张效琴.传染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全科护理, 2009,7(6A):146721468.

[2] 黄清珠,王翠玉.传染科实习护生临床带教问题及对策[J].实用医药杂志,2008,25(7):825.

[3] 曹燕霞.PBL查房与病程护理查房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4,18(11B):2055.

[4] 徐东娥.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培训现状与需求的调查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6):422.

[5] 王娟.浅谈临床实习带教的体会[J].临床医药实践,2009(10):35.

Observation on effect of application of imp roved nursing teaching model in in2 fection diseases department

Wu Xiuyue,Chen Haiying(No.180 Hospital of PLA, Fujian 362000 China)

G424.1

C

10.3969/j.issn.100926493.2011.11.053

100926493(2011)4B21030202

吴秀越(1985—),女,福建省泉州人,护师,本科,从事肝病中心护理工作,工作单位:36200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医院;陈海莺工作单位:36200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医院。

2010207216;

2011203220)

(本文编辑 张建华)

猜你喜欢
总带传染科督导员
感染防控督导员长效管理机制在医院感染防控中的作用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总带教队伍建设实践与探讨
社区督导员制度的建设与发展研究
传染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及心理健康状态的调查探讨
优质护理服务在传染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南宁市基层结核病督导员结核病核心知识知晓率及耐多药结核病管理态度调查
山东肥城:建立机关党建联络督导员制度
长大的梦
安全教育在传染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传染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