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法在高校《概论》课程中的运用调查及改进之策

2011-11-07 06:17
理论导刊 2011年12期
关键词:访谈法概论政治

亢 升

(华南理工大学思想政治学院,广州510641)

访谈法在高校《概论》课程中的运用调查及改进之策

亢 升

(华南理工大学思想政治学院,广州510641)

访谈法是以参与和实践的方式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将访谈法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还相当有限,有效性评估的实证研究十分缺乏。本文基于对高校《概论》课程选课学生的实际调查,在廓清学生对访谈法在课程学习中的作用认知、运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究运用访谈法提高《概论》课程学习实效性的改进之策,以期管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由灌输式学习到参与式学习的转变之径。

访谈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教学方法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核心课程之一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程,旨在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和理论水平,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但是,在《概论》课学习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制约着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探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积极性和教学实效性是课程改革的迫切需求。访谈法作为信息获取和知识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一些社会科学学习与研究中普遍运用,在《概论》课程学习中的实效性如何有待探究。质言之,探讨访谈法在高校《概论》课程学习中的运用情况和实现路径,不仅裨益于该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提高,而且可以管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由以“师”为主向以“生”为主转变的新思路。

一、访谈法的内涵厘定及教学价值

访谈法是与文献法、观察法、问卷法并列的四种经典调查方法之一,也是实践性教研和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按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05方案”的总体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1]203通过引导大学生走出校园参与社会实践,熏陶思想感情、充实精神生活、提高道德境界、增长知识才干,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和解读社会现象的能力。[2]68学生也对访谈式学习兴趣浓厚。如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在回答“在您的课程学习过程中,你比较喜欢哪种学习方式”问题中,选择参与式学习的占到43%、实践性学习的占到32%,两者合计75%;而传统的听记式学习只占16%,自我学习的只有9%。因此,以参与和实践性见长的访谈法学习,应是学生普遍认可和欢迎的学习方法。

单从字面理解,访谈一词既包含有动作性又包含有目的性。它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相互交谈既有非常相似的地方,又有异质性的差别。即它作为方法,其最终目的是为学习和研究提供直接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因此,作为研究和学习方法的访谈法更大程度上侧重于其目的性,[3]182是指调查者与调查对象直接接触和直接交谈收集资料的方法,是一种口头交流式的调查方法。按照研究者对访谈内容结构的控制程度分为三种类型:结构性访谈、半结构性访谈和无结构性访谈。在结构性访谈中,访问者根据事先设计好的有固定格式的提纲向受访者进行提问,或受访者从备选答案中选择;无结构性访谈具有弹性,且很少限制答案,有时候鼓励受访者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半结构性访谈的弹性在上述两者类型之间。根据访谈规模,分为个体访谈与集体访谈两种类型。个体访谈是在一名访谈者和一名被访谈者之间进行,集体访谈是多名访谈者和被访谈者之间进行的访谈。根据正式程度可以分为正规和非正规访谈。正规式访谈就是双方事先约好时间、地点,就一定问题进行交谈;非正规访谈是指访谈者与被访谈者根据情景自然的交谈,[4]168不特意安排时间、地点和访谈内容。

访谈法的优点是:首先,使用访谈法互动效果较好,易获取完整的资料。一般受访者更愿意通过“说”来表达,回答问题比率较高,获取的资料较完整。若让他们用文字写出来则不太愿意或十分谨慎;其次,可判断受访者回答问题的真实性。由于访问者与受访者口头交流,甚至直接面对面交流,访问者可评价受访者的态度,容易判断受访者回答的真实性,并可在访谈过程中不断改进,查验答案的真实性与一致性;第三,访员对访问各种情况可做即时处理,减少误解。特别是当受访者误解问题时,访问者可采用另一种更易懂的方式表述问题;第四,可适用于特殊对象。如盲人或文字表达困难的人群等;第五,可控制访问环境。访问者可将访问的情境标准化,即在相对一致的环境中访问不同的受访者。而不像问卷法,不同答卷者在不同的情境下(家里、办公室等)作答,条件极不一致。访谈法优点在我们的实证调查中得到证实,如让学生回答“通过本次访谈法作业的完成,您觉得访谈法的优点是?”多选题时,在有效的422份问卷中,回答“信息真实”和“锻炼能力”两项分别有311份和300份;“信息完整”和“信息量大”也占有不小比例。

高校“两课教学”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在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往往脱离了学生的认识水平,陷入空谈理论的境地。面对这种情况,尤其是目前高校“两课教学”中的问题,很有必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和学习中引入访谈法,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吸引力。

二、访谈法在《概论》课教学中运用的实证调查

社会科学关注的是社会现象,而社会现象是由人的行为及其动机、后果等构成的,因此,社会科学研究离不开对于人的调查。而访谈法在对于人的诸种心理因素(如动机、自信心、价值观等)的调查中,能够发挥其他调查方法不能起到的独特作用。本研究以笔者任教的华南理工大学2009级和2010级大学生为样本源,以《概论》课程学习中访谈法运用情况为研究切入点,实证了解访谈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运用情况,探讨访谈法在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中的作用。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80份,有效问卷422分。被问卷者的年龄构成和性别构成等合理,满足样本分析要求(见下图)。

就本次调查来看,访谈法在《概论》课程运用主要存在以下情况和问题:

首先,许多同学对访谈法不是特别熟悉,了解的途径主要是自学而非专业性的学习。在问题“在本次《概论》课程作业布置之前,您是否了解访谈法”一题的回答中发现,42.7%的同学回答“了解”,23.5%的同学回答“不了解”,33.9%的同学回答“只听说过”,对访谈法没有使用过的同学占到57.4%。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读大学之前的学习,对学生方法的训练欠缺,或有些同学可能也运用过访谈法,但从方法论意义上还不清楚。在问题“在本次期中作业布置之前,如果您知道访谈法,请问您是通过哪些途径知道的?”一题的追问中,回答通过“参加某项目或课题”学会的比例最大,占到34.6%;通过“别人介绍”了解的占到32.2%,通过“自学”获得知识的占到23.8%,而通过“专业学习”获得知识的只占到5.2%,位居倒数之二。(见上图)这说明,就大一和大二的学生来说,系统地访谈法的学习和运用还基本没有。

其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必修课程中,让学生运用访谈法收集资料和进行理论学习的还比较少,而学生对访谈式学习比较感兴趣。如问及“四门规定必修的政治理论课程中,其他三门课程您是否做过访谈学习”调查中,多达70.1%学生回答是否定的。而在回答“如果没有参与过访谈,您希望自己有访谈式的学习机会吗?”的问题中,多达84.0%学生回答“希望”。(下图)

第三,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核心课程《概论》课程访谈式学习有很大需求。在回答“您觉得在《概论》课程学习过程中,进行访谈式学习有无必要”这一问题时,88.2%的学生回答是“有必要”。在另外两个问题“如果在《概论》课程学习中,任课教师组织大家进行访谈,你愿意参加吗?”和“在《概论》课程学习过程中,如果让大家自己组织团队进行一次访谈学习,你是否愿意?”回答中,比例都占到了81%和90.5%。说明无论是教师组织还是学生自己组织,他们都对访谈式学习有兴趣。(见下图)

在回答“本学期《概论》课程的期中作业,让大家组队做访谈,您是如何评价的?”这一问题时,有91%的学生选择了“喜欢,获得了新的体验”。

第四,在访谈方式的选择中,多数学生喜欢“半结构式”和“个体访谈”。在回答“在访谈过程中,您喜欢运用哪种访谈方式?”和“在个体访谈和团体访谈方式中,您喜欢?”等问题中,喜欢“半结构”访谈的占到58%,喜欢“个体访谈”的占到50.2%。

在回答“在正规访谈和非正规访谈方式中,您喜欢?”一问时,88.9%的学生回答喜欢“非正式访谈”。

第五,学生通过《概论》课程访谈法的学习,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对这一方法有了了解,部分学生甚至已完全掌握。在回答“通过本次期中作业,您对访谈法?”的问题时,7.6%的学生已“完全了解”,86.6%的学生“有一些了解”,两者合计94.2%,只有5.7%的学生“仍不了解”,可能没有认真完成作业,跟前面在完成作业中主要作用的调查一致。(见上图)

最后,在访谈法实践过程中,访谈法运用存在的问题是,学生普遍觉得访谈对象难找,时间安排不容易。在回答“通过本次访谈法作业的完成,您觉得访谈法最大的问题是?(可多选)”一问时,在有效的422份问卷中,有308位同学回答是“访谈对象难找”,有217位同学回答是“时间安排”难度大,“经费问题”的只有22位同学,还有选择“信息真假难辨”的人数较多。可见,访谈对象的寻找十分关键和重要。

三、提高访谈法在《概论》课程学习中实效性的对策

由于《概论》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从历史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到外交、国防、党建、改革、发展和稳定等,我们在社会上面临的诸多问题,该课程多有涉及,涵盖许多理论和知识。对任何一个教师来说,要想深入讲授所有内容是不可能的。而学生需要了解与时代、国家发展紧密相连的政治问题并希望有缜密的理论分析和逻辑推演,希望能参与到相关问题的讨论中来,共享理论学习的乐趣。基于此,在《概论》课程教学中适当引入访谈法,让学生亲自与专家对话交流,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效果。而且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者成为主动学习者,从问题和理论的被动接受者成为主动探索者。为此,需要从以下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

首先,开设相关方法论课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访谈法等方式获得知识和技能。方法论是指人们研究社会的基本立场、基本假设和基本出发点,包括哲学方法论和各门具体学科的方法论。方法论确定了研究的方向,研究方式则主要是确定研究途径和研究路线。依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不同的研究对象,人们可以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如文献研究法、观察法或访问法等。[5]23-24任何问题的解决,都要沿着一定的路径,选择一定的研究方式来完成。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和学习来说,方法论和研究方式十分重要,人文社会科学概莫能外。因此,作为正在培养独立学习能力的大学生来说,科学方法论的学习十分必要。任课教师要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方法论学习引导,鼓励学生选修方法论相关课程。学会运用研究方式研究具体问题,特别是对常用的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等实证研究方法一定要熟悉和掌握,这样,才能使学生将这些有效的学习方法熟练地运用于《概论》课程相关问题的学习与研究中去。

其次,《概论》课程任课教师要有意识地建立专家资源库,适当提供专家信息,帮助学生与专家建立联系。在访谈准备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访谈对象的邀请和访谈问题的合理设计。在前面调查中,学生普遍反映,访谈对象的选择比较难,特别是访谈相关问题的资深专家非常不易。从学生每年提交的实践访谈论文来看的确如此。由于学生社会关系还相对简单,掌握的专家信息有限,加之访谈本身不能给访谈对象一定的报酬,寻找和聘请资深专家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学院的和自己的资源,逐渐建立一个专家库,能在学生不了解相关专家和无法找到专家的情况下,帮助学生和专家之间建立联系,至少能给学生提供专家的较详细信息,这样,对访谈法学习的完成意义深远。

第三,要教会学生熟悉访谈流程和技巧,做好访谈安排。访谈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访谈过程的组织和有效实施。如访谈之前都要设计访谈提纲,明确访谈的目的和所要获得的信息,列出所要访谈的内容和提问的主要问题。访谈问题在表述上要求简单、清楚、明了和准确,并尽可能地适合受访者。当然,访谈者的提纲往往只是起到某种提示作用,访谈的实际进程仍有相当大的灵活性和变化性。对此,应当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要见机行事、因势利导,尽量使访谈按照预先设计好的轨迹发展。在访谈的过程中,访谈者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访谈中去,要专心听、关注被访谈者的谈话。因为访谈法收集资料的主要形式是“倾听”。“倾听”应该是“积极关注的听”,而不应该是“表面的或消极的听”;应是将受访者所说的话或信息迅速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加以理解和同化的“倾听”。这样做,可以给对方一种正式感、受尊重感和谈话有价值感。这样才能建立一种轻松、融洽和正式的访谈氛围,通过访谈获取所需资料和信息。

最后,将各种访谈方式灵活运用,提高访谈的实效性。在访谈过程中,要熟知各种访谈手段和方式的利弊,尽量实现多样化访谈。比如,尽管学生喜欢非正式访谈,但是,由于非正式访谈无法事先预料和计划,交谈的进程不能由访谈者有效控制,只能随谈话情景和对象随机而定。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访谈目的和教学要求,要有一定的正式访谈;再如就访谈参与者的数量来看,应当以集体访谈为主,因为每个学生都找专家访谈不是很实际。在集体访谈中,容易产生和形成的“团体压力”和“从众行为”,访谈者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控制。总之,能让被访者舒心,愿意被访谈和再次接受访谈,让访谈者收获颇丰,喜欢上访谈。

当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来说,一种新的学习方法的引进与实施,实践一两次是不能掌握全部技巧的。需要访谈者付出相当的精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因此,现场访谈或正式访谈结束之后,访谈者要认真回顾和总结访谈过程,反思访谈中发现和解决了的问题,提出改进之策。笔者相信,只要坚持长期的实践、总结和提升,访谈法就一定能在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实效性方面展示出独特的作用。

[1]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6)[G].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颜加珍.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2).

[3]王明飞.教育研究中的访谈法及其应用浅析[J].科教文汇,2006,(5).

[4]张军,宋英.论“访谈法”在高校两课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8,(7).

[5]林聚任,刘玉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第二版)[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G642

A

1002-7408(2011)12-0098-03

华南理工大学资助教研课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访谈法教学的路径探讨”(Y1090270)阶段性成果。

亢升(1972-),男,陕西凤翔人,华南理工大学思想政治学院副教授,史学博士,主要从事亚非国际关系和中特理论与实践研究。

[责任编辑:黎峰]

猜你喜欢
访谈法概论政治
基于知识图谱构建和定性访谈法探析张忠德教授辨治间质性肺病临床特征与方药规律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青铜器辨伪概论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我国学校体育研究中访谈法运用的问题探析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年俗文化的变迁及传承创新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