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金三角”体育场地资源的比较研究

2011-11-13 02:51刘小湘郑国荣胡依琴李红梅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金三角体育场地漳州

刘小湘 郑国荣 胡依琴 李红梅

(厦门理工学院公共体育部,福建厦门 361024)

“闽南金三角”体育场地资源的比较研究

刘小湘 郑国荣 胡依琴 李红梅

(厦门理工学院公共体育部,福建厦门 361024)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来研究,发现“闽南金三角”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区位优势,社会综合实力、体育场地资源主要指标高于同一时期全省的平均水平,但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远,融合厦泉漳大都市区区域体育,是闽南金三角未来区域体育的发展趋势。

闽南金三角;区域体育;体育场地;比较

1 前言

经过20多年的大开发,中国由北及南形成了环渤海湾地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三个经济增长极,三大区域经济迅速崛起并形成规模积聚效应,地处长三角和珠三角之间的闽南金三角发展却相对滞后。纵观国内外研究现状,到目前为止,关于福建省闽南金三角体育场地资源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研究还无人涉及。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来研究闽南金三角体育场地资源现状,通过对闽南金三角体育场地资源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协调发展”将是闽南金三角未来区域体育的有效。

2 “闽南金三角”体育场地资源现状比较

2.1 综合经济实力比较

“闽南金三角”指福建省南部沿海的厦门、泉州和漳州3市的8个区和3市所辖的20县(市、区),面积24989平方公里,占福建省总面积的20.77%,它承长三角,南接珠三角,面向台湾海峡,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区位优势,是海西经济区最具活力的核心区域。表1数据显示:三市陆域国土面积约占福建省总面积的20.8%,2009年三市年末总人口约1518万人,占福建省总人口数的42%,三市生产总值(GDP)5984.74亿元,约占福建省生产总值(GDP)总量的一半,人均GDP、地方财政总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农民人均纯收入和生活消费支出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且增长速度较快。但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环渤海经济区相比落后甚远。

表1 2003和2009年闽南金三角与全省主要经济指标比较一览表

把人口和所选择的经济指标结合起来,能够客观的反映地区间的经济差异。[1]改革开放以来,闽南金三角经济增长快速,经济总量迅速扩大,但3市发展有一定差距。从表1看,厦门市的人均GDP、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各项指标均高于泉州市和漳州市,泉州居中,漳州差距较大,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低于全省水平,人均GDP比厦门少42865元。总体来看,2003-2009年,闽南金三角人均GDP和居民可支配年收入逐年增加,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购买力和支付能力不断增强。

2.2 体育场地资源主要指标比较

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统计,闽南金三角拥有各类体育场地12802个,其中标准场地7514个,非标准场地5288个,每万人平均拥有体育场地8.9个,体育场地面积人均1.44m2,体育场地建设投资金额人均230元,高于同一时期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具有较大优势。全国和福建省的体育场地相应的指标数为: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6.58个和8.61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03m2和1.18m2,人均投入体育场地建设资金为148.15元和189元。从表2看,厦门、泉州和漳州3市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分别为9.3个、8.4个和9.6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分别为1.90m2、1.10m2和1.33m2,人均投入体育场地建设资金分别为304元、214元和171元,数据显示,厦门市拥有的人均体育场地资源和人均体育场地建设投资金额远远高于全国、全省和泉州、漳州2市,充分显示了厦门市作为海西经济区的核心作用,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远。据意大利奥委会文献信息部所公布的资料显示:1990年,意大利每万人拥有21.2个体育场地,芬兰拥有45.7个,德国拥有24.8个,瑞士拥有22.0个。据日本文部省1990年的调查和韩国文体部1994年的资料显示,1990年日本每万人拥有26.0个体育场地,1994年韩国每万人拥有11.1个体育场地[2],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0m2以上。

表2 闽南金三角与全国、全省体育场地资源主要指标比较

2.3 体育场地资源分布比较

体育系统的体育场地是衡量该地区竞技体育发展水平、承办大型运动会和国内外高水平竞技比赛能力的重要指标,教育系统体育场地在一定层面上折射了当地教育结构、发展水平和规模,其他系统(单位、社区、农村等)体育场地则构成了基层群众体育发展的基础条件。[3]

根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统计,闽南金三角共有体育场地12802个。闽南金三角体育场地个数主要分布在教育系统和其它系统,教育系统和其它系统拥有较多的体育场地面积和体育场地建设资金,但从体育场地建设资金投入情况来看,体育系统平均每个体育场地建设资金投入远远高于教育系统和其它系统。

表3显示:全省体育系统单位的体育场地面积资金投入权重系数为4.67,远远高于教育系统和其他系统。泉州体育系统体育场地资源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全省和厦门、漳州,不利于高水平竞技体育运动的开展。从各系统单位体育场地面积资金投入权重系数比较,泉州、漳州和全省一样,均面临着各系统投资比例不均衡现象,教育系统和其他系统尽管拥有较多的体育场地资源,但大多数体育场地投入金额少、规模低,不能满足高水平体育运动的开展,上规模的优质体育场地资源大多集中在体育系统,其他系统次之,教育系统最少。厦门市教育系统体育场地和体育场地面积所占比率低于全省和泉州、漳州2市。而体育系统所占体育场地面积又远远高出全省和泉州、漳州2市,从中可以看出厦门开展竞技体育运动的体育场地资源优于全省和泉州、漳州2市,厦门各系统单位体育场地面积资金投入权重系数相对平衡,有利于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的均衡发展。

表3 闽南金三角与全省各系统体育场地分布比较

2.4 体育场地资金投入经济成分比较

资金投入制约着体育场馆建设的质量、规模和速度,直接影响这一地区体育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发布的《关于统计上划分经济成分的规定》,公有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非公有经济包括私有经济、港澳台经济、外商经济。

表4显示:闽南金三角体育场地建设的投资主体仍然是国家和集体,私有、外商和港澳台为辅,其中公有经济占总投资的75.1%,非公有经济占总投资的24.9%,闽南金三角体育场地资金投入经济成分与全省大致相同。厦门体育场地资金投入比例公有经济低于全省和泉州、漳州,非公有经济高于全省和泉州、漳州,其中外商经济和港澳台经济的比例尤其明显。泉州由集体经济、私有经济和外商经济所投资的体育场地个数明显高于全省和厦门、漳州,其中泉州集体经济占体育场地资金投入总额的28.6%,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全省和厦门、漳州。在体育场地资金投入方面,漳州私有经济比例高于全省和厦门、泉州。

改革开放以来,闽南金三角区域经济呈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多元化格局,鼓励国有、集体、民营、外资共同发展。此外,闽南金三角是著名侨乡之一,有着得天独厚的社会历史发展背景和海外侨缘社会关系,海外乡亲、港澳台同胞热心家乡公益事业。许多在海外从事工商业活动而发财致富的华侨,倾注大量心血踊跃捐资兴建体育设施,成为侨胞支持家乡体育事业的重要举措之一,侨资成为体育场地社会捐赠的主要资金来源。

表4 闽南金三角与全省体育场地资金来源经济成分比较(%)

3 结论

第一,“闽南金三角”国民生产总值、人均GDP、地方财政总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农民人均纯收入和生活消费支出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且增长速度较快。但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环渤海经济区相比落后甚远。厦门、泉州和漳州三市,应借助2010年6月国务院批准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的大好形势,充分发挥厦门的龙头带动作用,将厦门的集聚和辐射功能惠及泉州、漳州等周边地区,从而形成“厦门——闽南金三角——闽西南——海峡西岸”体育场地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体系,并加快达到逐步推进、逐层辐射、互补发展、互利共赢、充满生机的区域体育发展格局。

第二,“闽南金三角”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区位优势,体育场地资源主要指标高于同一时期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远;较具的优质体育场地资源大多集中在体育系统,全民健身场地仍需加大投入;体育场地建设的投资主体仍然是国家和集体。在政府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建立多元化体育投融资模式,吸引海外资本和华侨资本,建立区域间共建共享理念,统筹制定区域体育场地资源空间布局,实现区域体育场地资源配置优化,创造更多的发展契机。

第三,建议加快推进厦漳泉同城化,积极构建厦漳泉大都市区。加强厦漳泉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对接,加快推进厦漳泉同城化,壮大提升区域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辐射和服务功能,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1]吴浙.倾斜的国土——中国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现实与趋势[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137-138.

[2]徐本力,顾爱斌.上海市体育场地系统的现状研究[J].上海体育科研,2003,24(5):8-15.

[3]许月云.侨乡泉州体育场地建设现状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2(1):51-54.

Research and Comparison on Physical Establishment Resources of“Southern Fujian Golden Delta”Area

Liu Xiaoxiang,Zheng Guorong,Hu Yiqing,Li Hongmei
(Departmentof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Xiamen,361024,Fujian,China)

The current resources situation of Southern Fujian Golden Delta area was researched by applying such as methods of the documentary date ,comparison analysis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e finding shows that this“Southern Fujian Golden Delta”area has particular characteristic and advantage of location,and the main target of society comprehensive strength and physical establishment resources is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level of the whole province at the same time ,but is much lower in comparison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ed areas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Mixing sports in Xiamen ,Zhangzhou ,Quanzhou together will be a tendency of the future“southern Fujian Golden Delta”area sports.

“Southern Fujian Golden Delta”area;area sports;physical court comparison

G80-05

A

1672-1365(2011)05-0031-03

2011-01-05;

2011-04-01

福建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资助课题“闽南金三角体育场地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研究”(JA09243S)。

刘小湘(1963-),女,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和体育产业研究。

猜你喜欢
金三角体育场地漳州
疫情持久战下,华东这家企业趁“疫”练功出新品,打造菌藻平衡金三角基石
买鱼
电磁感应综合问题中的“金三角”
潘维廉漳州行 有种“老朋友”的感觉
金三角图案
福建漳州面煎粿
体育场地投资结构、运营模式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破解天体运动问题的“金三角”
高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和经营的策略探究
漳州岱仙岩仙祖信仰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