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校园戏剧节在上海隆重举行

2011-11-16 12:07晓罗,小靳
中国戏剧年鉴 2011年0期
关键词:上海戏剧学院戏剧节艺术类

第二届中国校园戏剧节在上海隆重举行

继2008年首届中国校园戏剧节成功举办之后,由中国文联、教育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剧协、上海市文联、上海教卫党委、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剧协共同承办的第二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于11月9日至18日在上海举行。

以“青春校园,理想人生”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校园戏剧节,共有27台演出,其中25台为参评剧目。这些剧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话剧12台,歌剧、音乐剧6台,戏曲5台,相声剧1台,以及小戏小品专场1台;有展示校园生活的青春故事,有描写当代学子抒写人生篇章的奋斗经历,有刻画大学生支教偏远山区的动人画面,也有改编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此外,还有2台祝贺演出剧目,分别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新创优秀剧目《1977》和世博会志愿者大型多媒体话剧《我们的2010》。

从参演副目看,本届校园戏剧节主要呈现出两个显著特点:

一、作品水准高

25台参演剧目中,艺术类院校剧目有13台(不包括小戏),占总数的—半;歌剧、音乐剧、戏曲剧目有11台,艺术水准较高,可以代表两年来全国校园戏剧的最高水平。

二、原创作品多

本届戏剧节,有近二十台大戏均为原创作品。其中《青春起跑线》、《我们的未来不是梦》、《共同的生日》、《从心开始》等剧目,充分而深刻地反映了大学生生活、就业、创业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11月9日晚,第二届中国校园戏剧节开幕式在上海戏剧学院隆重举行。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胡振民,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李牧,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文化部艺术司司长董伟,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来自上海方面的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屠光绍,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振武,以及中国剧协主席尚长荣,中国剧协顾问徐晓钟,中国剧协副主席王晓鹰和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季国平,中国剧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刘卫红,中国剧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周光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评委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由季国平主持,尚长荣宣读共青团中央贺信,董伟代表文化部艺术司致贺信,屠光绍代表上海致欢迎词,国际剧协主席拉门度·马珠姆达致辞,陈小娅和李牧分别代表教育部和中国文联致词,胡振民宣布第二届中国校园戏剧节开幕。开幕式结束后,上海戏剧学院学生演出了音乐话剧《瞬间不是永远》。

为期10天的第二届中国校园戏剧于9月18日晚在上海戏剧学院圆满落幕,经专家评委会评审,共评出第二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奖”优秀剧目奖9台,分别为非艺术类院校4台,包括闽江学院的话剧《青春起跑线》、重庆大学的话剧《重庆往事·红色恋人》、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和台湾南亚技术学院合作演出的京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上海交通大学的相声剧《交大这些事》;艺术类院校5台,包括中央戏剧学院的音乐剧《名扬四海》、上海戏剧学院的音乐话剧《瞬间不是永远》、南昌大学赣剧文化艺术中心的赣剧《临川四梦》、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越剧《红楼人物秀》、河南师范大学帕瓦罗蒂音乐艺术中心的歌剧《贾尼·斯基基》。

同时,还评出了7个单项奖,非艺术类院校优秀导演奖:孟凡超、陈喆(话剧《孤》),优秀编剧奖:周涛、朱忠壹、谌梦如(话剧《小巷总理》),优秀编剧奖:刘贝贝、胡翰文(话剧《支教的老师来了》),优秀表演奖:欧阳帆(话剧《我和你,在一起》饰陈退耕);艺术类院校优秀编剧奖:郭晨子(音乐话剧《瞬间不是永远》),优秀表演奖:虞佳(川剧《死水微澜》饰邓幺姑),优秀表演奖:金戈(音乐剧《名扬四海》饰卡门)。此外,本届中国校园戏剧节还评选出优秀剧目奖22个,校园戏剧之星26个。优秀组织奖14个,组织奖14个。《我们的2010》获特别奖。闭幕式上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随后,专家和观众一同观看了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带来的新创优秀剧目《1977)。

本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举办期间还开设了3次论坛,邀请著名戏剧评论家毛时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著名戏剧导演王晓鹰进行了演讲。

本届校园戏剧节的演出吸引了大量观众,尤其大学生观众十分踊跃。而各大高校所演出的剧目,充分体现了大学生戏剧的特点,展现了鲜活的大学生活,突出了当代大学生拥抱现实、超越自我的勇气。他们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多彩的艺术形式表达了自己对事业和人生的独特理解。

(晓 罗 小 靳)

猜你喜欢
上海戏剧学院戏剧节艺术类
艺术类高校融媒体平台建设的实践探索研究
2020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部分)
戏剧·乌镇
山西省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一带一路”与上海戏剧学院实践案例
第14届契诃夫国际戏剧节圆满落幕
2018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上海戏剧学院图书馆戏剧特色展综述
The view on teachers’corrective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