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定山
——激情满溢的导演

2011-11-16 12:07中央戏剧学院教授
中国戏剧年鉴 2011年0期
关键词:视点张之洞女兵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

林荫宇

黄定山
——激情满溢的导演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

林荫宇

诚如黄定山在导演阐述中所说,《张之洞》的主题有:“革新、勇气、责任、权谋、利益、复仇、亲情、国家、生死、情义、背叛、价值等命题……”;黄导对《我在天堂等你》音乐音响的构想则是“紧张、恢弘、大气、震撼、抒情、优美、明亮、颂扬、浪漫……”——黄导擅长用大字眼,在他的导演阐述中,也可以感受至他那种军人的豪迈、博大的气概与情怀。

他曾明确地说:小桥流水的东西,我是不做的。

这正是黄定山导演作品的特点:大叙事、大主题、大激情、大场面,或曰:宏大叙事、重大主题、巨大激情、庞大场面。

同是黄定山导演的作品《我在天堂等你》、《太阳雪》,就其改编与舞台呈现的不同,便可见其特点。

两部戏都改编自裘山山的小说《我在天堂等你》。不过,前者编剧是黄定山本人,后者编剧是冯柏铭、冯必烈二人。同一篇小说,但剧本的选材角度、剧作架构、主题选择大相径庭。

《太阳雪》以女兵白雪梅为主人公,主要撷取了她与辛明、欧战军之间的情感发展,描述了一个年轻女军人即使在艰苦环境中仍对爱情有着美好、执著的向往与追求,刻画了白雪梅这一人物的成长与成熟。

《太阳雪》在结构上有现实、回忆与想象的交互编织。但无论哪个层面,都是进藏途中的现实,进藏途中的回忆,进藏途中的想象,而且是进藏途中顺自然时序发生的现实、回忆与想象。因此,全剧总的结构仍然是线性结构。

黄导编剧的《我在天堂等你》则是以老年欧战军在家庭会议上与五个子女意见不合、突发心肌梗塞而死为由头,以老年白雪梅因丈夫去世引发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为线索,描述五十年前女兵运输队进军西藏艰险途中,一桩桩—件件泣鬼神、动天地的事情:刘毓蓉为抢救运送物资、被牦牛牵拽而牺牲了;年长的管理员为女兵们悄悄省下自己的口粮、因饥饿而永远合上了双眼……通信员小冯在护送白雪梅途中落崖身亡了;女兵运输队苏队长为救藏族姑娘沉陷沼泽,女兵们眼睁睁瞧着她没顶而无法营救……还有医生辛明、辛明的妻子、藏族姑娘尼玛、白雪梅的第一个孩子……都牺牲在这条风雨晦暝的路上。

黄导改编的《我在天堂等你》刻画的是一个个烈士,是一代英雄,是英雄群像——年轻的白雪梅对爱情的追寻只是穿插其间——讴歌的是—代“以生命为旗、灵魂为足而终生行走的人”,这更显出他的磅礴气势。这就是黄定山追寻的大叙事、大主题。

《我在天堂等你》的编剧结构在舞台时间上有五十年后与五十年前的交叉,在舞台空间上有现实场景与回忆场景的交叉,回忆本身就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因此,也可称之为有现实时空与心理时空的交叉。因为戏剧场景不断转换在五十年前后,所以,情节线不是顺自然时序发展,而是跃动式的。

更有意思的是,在现实场景与回忆场景中,黄导采用了不同的叙事视点(即叙述者与故事的关系:谁在看?谁在说?谁在叙述?)。现实场景是全知的视点,即全知型的叙述者,即编剧者,他无所不知,无所不在,对所有临场人物的外在行为、内心隐秘无所不晓。而回忆场景是白雪梅看到的、听到的、经历到的人与事,凡是她没看到的、没听到的、没经历过的统统不在情节之内,即采用了自知视点与旁知视点的结合。不同视点的转换,尤其是回忆场景里自知视点与旁知视点的运用,增强了女兵运输队进藏过程的可信性、真实性以及感染力、震撼力。

黄氏改编与冯氏改编,两者不存在伯仲之分,更没有高下对错之分。只是两相比较,《太阳雪》是管中窥豹,从—个年轻女军人的追求看—代人的价值观。而黄导的改编作品是让一代当代青年面对一代50年前的年轻人,两代人相对,看两代人的不同价值观。黄导更在乎的是群像,是一个个倒下的烈士,他所用的红长绸、军号声、漫天飘洒的白“雪”(纸)片,是—个个牺牲者灵魂向天堂的飘逸升腾,是凤凰涅槃。由此可见,大叙事、大主题正是黄定山作品的特点。

虽然《太阳雪》的改编不是大叙事,但黄定山在导演时,加进了队伍不断行走的场面,配之以转台的转动和音乐音响的效果,用感官形象呈现了赴藏大军的威武坚定、气势宏伟,营造了大场面,展现了大激情。

黄定山在叙事、场面上的“大”之外,他的构思十分细心与精密。

在《张之洞》的舞台呈现中,十分突出的是他善用灯光切割。而何处用灯光切割?何处用传统场景?黄导是有精心选择的。例如,与贪官葆东的唇枪舌剑,将其收入大牢的一场戏是在官府;张之洞接收刘将军所赐之剑是在后庭院内;与洋务奇才盛宣怀的论道是在自家厅堂……尽管简单,但都有具体的布景道具。

而众臣为包庇葆东,向慈禧状告张之洞;张之洞与慈禧、李鸿章争论对法之战是继续打?还是自行告败、签订屈辱和约?明调暗撤,张之洞的两广总督由李翰章接任,二人不同政见之争论……等场面都是在黑空中,由灯光切割,每人站在一个追光区内,隔空对话。这种灯光切割、隔空对话的导演处理方法带有一种抽离性,抽离了事情发生的具体时间、具体场景、具体环节,抽离了一切细枝末节,不追究事情发生的合理性、逻辑性,使观众全神贯注于人物的对话、全神贯注于人物的思想交锋与人物的情感表达,反而增强了思想交锋的真实性和人物剧中行为的真实性。

在灯光切割场景的非此即彼的选择中,可以感受到黄定山内心的激荡,他更着重的是剧中的君臣冲突与改革派反改革派间的冲突,他更在意更用心的是如他在导演阐述中所写“人物的大思想、大情怀、大视角、大意识”。

从黄定山的剧作改编,他书写的导演阐述,至他处理呈现的舞台场面和他运用的灯光技巧,都让我们感受到黄定山是一位追求“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般诗情、诗意、诗风的导演。

猜你喜欢
视点张之洞女兵
张之洞的“三不争”
特战女兵
微视点
张之洞治赌
环境视点
张之洞被“教育”
张之洞被“教育”
寻找新的视点
法国女兵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