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奋勇进发
——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看中国文化发展前景

2011-11-17 06:48李亚杰,华春雨,白瀛
今日海南 2011年11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全会强国

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奋勇进发
——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看中国文化发展前景

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

编者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党的十七大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文化投入,对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基层群众文化权益起到了重要作用。10月15日至18日,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自2007年十七大以来,中共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也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中共决策层再一次集中探讨文化课题,其战略部署和政治意义备受关注。

金秋的北京。10月18日下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全会的一个重要议程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文化淬炼时代精神,文化凝聚奋斗力量。

全会及其审议通过的决定,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文化上的高度自觉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必将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全会一个鲜明的主题,就是科学概括和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中央党校副教授洪向华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新时期中国文化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指明了我国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路径。

全会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提出了基本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紧扣时代脉搏、顺应人民期待,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用鼓舞人心而求真务实的笔触,勾勒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辉煌前景,成为这次全会一个突出的亮点。

党的十七大提出,今后要继续努力奋斗,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与国家现代化建设战略部署相联系。为此,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号召全党全国为实现这个目标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专家认为,我国文化改革发展面临两个目标:即总体战略目标和为实现总体战略目标打下坚实基础而制定的到2020年要实现的目标。目标清晰,催人奋进。

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作出新部署

党的十六大以来,一场影响深远、触动深刻的文化体制改革稳妥而坚定地推进,为推动我国从文化资源大国向文化强国迈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会牢牢把握历史和人民的厚望与期待,针对当前文化建设中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重大措施: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

——“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专家表示,这是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实现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而提出的一系列重大举措,是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作出的新部署。这里既有原则性的要求,又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产业、文化体制改革、文化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哪里有改革创新,哪里就有新局面。全会准确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脉搏,提出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

“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要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全会公报的这一表述振奋人心。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郭建宁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全会向人们昭示,不论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多变,不论人们价值取向发生怎样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绝不能动摇。

全会对于进一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了具体要求——

为了增加参训教师的参与度,我们随机抽取每一次参与活动的教师,让他们为自己量身定制活动方案,包括送培主题、送培方式、送培流程、送培课程设置和考核标准等。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考虑每次参与教师的不同水平和实施分小组讨论方案的可执行性,如因工作冲突确实不能前往讨论现场的可通过QQ群、微信群等信息平台与小组成员交流,形成统一意见后再敲定最终的执行方案,并于培训前1~2周将方案具体内容以及培训相关资料用电子稿形式呈现给每个参训教师。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创作生产更多的优秀作品

全会认为,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

党的十六大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意气风发,文艺创作更加积极活跃,我国文艺各个门类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演到哪里、观众追到哪里的话剧《立秋》《黄土谣》;应观众要求反复播出的电视剧《亮剑》《恰同学少年》;融中国武术、杂技和舞蹈于一体,风靡海内外的舞剧《风中少林》、杂技剧《天鹅湖》;朗朗上口、清新明快、广为传唱的歌曲《我和你》《北京欢迎你》《吉祥三宝》……这些深受观众喜爱的文艺作品先后荣获“五个一工程”奖。

为了创作生产更多的优秀作品,全会强调必须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话剧《立秋》

电视剧《亮剑》

舞剧《风中少林》

杂技剧《天鹅湖》

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全会公报突出强调,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

全会提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进入到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根据国家统计局最近发布的报告,2010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为1105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2.75%。2008年至2010年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年均增长24.2%。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步提高。

专家表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提升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全会对发展文化产业提出了明确要求——

“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扩大文化消费。”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罗贵权认为,文化产业发展中,只有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既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客观要求,也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方针。

加快培养造就文化人才队伍

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

2003年,中央宣传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作意见》。“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实施以来,已经成为宣传思想文化人才建设的重点工程、品牌工程。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在编工作人员130多万人,宣传文化系统的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也得到普遍提高。

面对文化改革发展新目标、新任务,全会对文化领域的队伍和人才建设再次作出部署——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

“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

记者李亚杰华春雨白瀛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8日电)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全会强国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走进省纪委十一届六次全会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纺织强国再出发
“学习强国”礼赞
全会表情
秦晋争霸
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作报告时的插话》等文中引用
图说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
以“三项活动”为载体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