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引用李杜诗辑考

2011-11-20 09:06李鸿渊
中国文学研究 2011年4期
关键词:杜甫李白红楼梦

李鸿渊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红楼梦》第一回中,曹雪芹开宗明义地批评“佳人才子等书”的作者,为了“要写出自己的那两首情诗艳赋来,故假拟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然”。以曹雪芹之才识,当然不会也不屑去重蹈覆辙。据深知创作底里的脂砚斋说,“雪芹撰此书,中亦有传诗之意”(甲戌本第一回贾雨村中秋对月口占五律诗前夹批)。由此可见,作者打破传统的写法,精心创作出一大批诗词曲赋,固然主要是为小说的思想艺术服务的,但也有让这些作品随小说一道问世传播之意。从这个意义上说,《红楼梦》诗词等于曹雪芹诗词,也未尝不可。曹雪芹学识渊博,素养深厚,所以能广泛而又充分地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成果,吸纳百家,酿花成蜜,从而达到了博采众长,自成高格的境界。其中,他对李白、杜甫的诗歌尤其熟稔,引用次数也最为频仍。有研究者统计《红楼梦》中的韵文所引用的唐诗,涉及作者26人,引用较多的诗人及频次依次为杜甫11次、李白10次、白居易6次、王维4次、李商隐4次、李贺3次、杜牧3次〔1〕。还有研究者列表指出,引用杜甫诗9处〔2〕。据笔者统计,《红楼梦》引用李、杜诗之处远不止此数,今辑录于下,以飨读者,并就教于方家。〔3〕

一、引用李白诗之处

第5回,《警幻仙姑赋》中“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化用李白《怨情》诗意:“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第5回,《红楼梦曲·分骨肉》中“自古穷通皆有定”,化用李白《笑歌行》“男儿穷通当有时,曲腰向君君不知”之意。《庄子·让王》曰:“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通也。”《红楼梦曲·乐中悲》中“水涸湘江”,化用李白《远别离》“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之意,喻指史湘云痛哭她早死的丈夫,会象娥皇、女英二妃痛哭舜帝的野死一样,直哭至泪尽眼枯。《红楼梦曲·世难容》中“风尘肮脏违心愿”,借用李白《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中“有如张公子,肮脏在风尘”之意,肮脏(读作kǎngzǎng),同“抗脏”,形容高亢刚直、不屈不阿的样子,而非“不洁”。

第17、18回,《大观园题咏·文采风流》(李纨)中“神仙何幸下瑶台”,“瑶台”指传说中的神仙居处,这里代指皇宫。蔡义江注曰:“李白作《清平调》,曾以瑶台仙子比杨贵妃。这句说元妃省亲,如仙子下凡。”李白《清平调词三首》之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大观园题咏·世外桃源》(林黛玉)中“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金谷酒”典出晋代石崇,有别馆金谷园,曾宴宾客于园中,饮酒作诗,《金谷园诗序》载曰“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后世遂以金谷酒作为饮酒赋诗的典故,凡罚酒三杯,称为金谷酒数。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中有:“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借此典故,形容大观园开筵赋诗的盛况。

第38回,《菊花诗·簪菊》(蕉下客探春)中“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化用李白、陆游之诗意。李白《襄阳歌》中曰:“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陆游《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中曰:“儿童共道先生醉,折得黄花插满头。”

第40回,《牙牌令》其三(史湘云)中“双悬日月照乾坤”,引自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之十:“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照乾坤。”天宝十五载,玄宗西逃蜀地,太子李亨于灵武称帝,称玄宗为“上皇”,故曰“双悬日月”。《牙牌令》其四(薛宝钗)中“三山半落青天外”,引自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牙牌令》其六(贾迎春)中“桃花带雨浓”,引自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

第48回,《吟月三首》(香菱)其一中有“野客添愁不忍观”,圆圆的月亮容易引起离家客居者的团圆思乡之愁,所以“不忍观”,暗用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意。其二中有“试看晴空护玉盘”一句,其中“玉盘”指喻皎洁明亮的圆月,语出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第49回,《吟月三首》(香菱)其三中“一片砧敲千里白”,化用李白《子夜吴歌·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之意境,借月夜砧声,抒发了闺中怨女的愁思;“半轮鸡唱五更残”中的“半轮”,似借用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轮秋”;“红袖楼头夜倚栏”句,似化用李白《关山月》:“戍客望边邑,思妇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应未闲。”

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中“何处梅花笛”(贾宝玉),“梅花笛”指吹奏《梅花落》曲的笛声,也泛指优美的笛声,化用李白《从军行》“笛奏梅花曲”。郭茂倩编《乐府诗集》卷24:“《梅花落》,本笛中曲也。”鲍照有《梅花落》:“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风飙,徒有霜华无霜质。”可见又衍而为诗,非仅笛曲矣。

第52回,《真真国女儿诗》(薛宝琴)中“今宵水国吟”,“水国”指水域或多水的地方,这里指海洋。李白《送陆判官往琵琶峡》有“水国秋风夜,殊非远别时”,杜甫《入乔口》有“残年傍水国,落日对春华”。该诗中的“月本无今古,情缘自浅深”一联,似取意李白《把酒问月》中:“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古诗词中,此类感慨良多,李白诗应是较典型的。

第62回,《酒令三首》其一(林黛玉)中“何来万户捣衣声”,引自李白《子夜吴歌·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均为怀念良人之诗。其三(史湘云)中“玉碗盛来琥珀光”,引自李白《客中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琥珀光,形容酒的色泽。

第74回,〔如梦令〕《柳絮词》(史湘云)中“卷起半帘香雾”,“香雾”形容柳絮在空中飘扬,如雾气濛濛,化用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之诗意。

第76回,《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中“空剩雪霜痕”(林黛玉),“雪霜痕”代指月光,捏合庾信《舟中望月诗》“山明疑有雪,岸白不关沙”和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之意。

第78回,《芙蓉女儿诔》(贾宝玉)中“石椁成灾,愧迨同灰之诮”,“同灰之诮”指宝玉平日爱说的化烟化灰之类的痴话,“同灰”典出李白《长干行》“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晋代杨方《合欢诗五首》之一:“生为并身物,死为同棺灰。”本谓夫妇情爱坚贞。

第87回,《与黛玉并诗四首》(薛宝钗)之二中“云凭凭兮秋风酸”。云凭凭,指乌云层层堆积的样子;秋风酸,指秋风令人悲戚。此句系捏合李白《远别离》中“云凭凭兮欲吼怒”和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关东酸风射眸子”二句之意而成。第87回,《琴曲四章》(林黛玉)之三中“予之遇兮多烦忧”,语出李白《宣州谢眺搂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此处谓黛玉父母早丧,寄人篱下。

第117回,《酒令》中贾蔷说的“飞羽觞而醉月”,出自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羽觞,古代盛酒的器具,形状如鸟张两翼,故又称羽杯。

二、引用杜甫诗之处

第1回,《中秋对月有怀口占一律》(贾雨村)中“自顾风前影”,典出杜甫《饮中八仙歌》:“宗之萧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风前顾影”,本为自负有才貌,这里反其意而言之,谓穷途落魄,顾影自怜之意。

第3回,〔西江月〕《嘲贾宝玉二首》之二中“寄言纨绔与膏粱”,“纨绔”本意是细绢做成的裤子,泛指贵族子弟之服,后来代称富家子弟,含有鄙薄之意。此处似借用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第5回,《红楼梦曲·虚花悟》(咏贾惜春):“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青枫林”,典出杜甫《梦李白》:“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李白遭流放时,杜甫疑其已死,因有是梦、是作。后世以青枫林、白杨村代指墓地。这里用以形容贾府势败之后的荒凉景象,引导人们参悟到“色空”的禅理。

第6回,正文开头有“标题诗”(见于甲戌本、己卯本、戚序本、蒙府本、杨藏本):“朝扣富儿门,富儿尤未足。虽无千金酬,嗟彼胜骨肉。”是说刘姥姥逼于生计,到荣国府打秋风,受恩不忘,后来搭救巧姐之事。首句出自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曹雪芹的朋友敦诚《寄怀曹雪芹霑》诗中也有类似的诗句:“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扣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因此可知,曹雪芹在家族败落后曾有过告借亲友而遭受冷遇的经历。第11回,《会芳园赞》:“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之榭;纵观西北,结三间临水之轩。笙簧盈耳,别有幽情;罗绮穿林,倍添韵致。”簧指笙中的薄片,笙簧,这里指笙的乐音,以其形容流水声的悠扬悦耳,语用杜甫《题终明府水楼》:“绝壁过云开锦绣,疏松夹水奏笙簧。”

第17、18回,一门客题联后来取名的蘅芜院“麝兰芳霭斜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其中“麝兰”,犹兰麝,指兰草、麝香,这里泛指香草,似语出杜甫《咏丁香》“晚堕兰麝中,休怀粉身念”。

第17、18回,《大观园题咏·文章造化》(惜春)中“景夺文章造化功”,“造化”指创造化育万物的大自然,《庄子·大宗师》曰:“念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杜甫《望岳》中有“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大观园题咏·文采风流》(李纨)中“绿裁歌扇迷芳草,红衬湘裙舞落梅”,套用杜甫《陪邓广文游何将军山林》“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之句法;同一诗中的“珠玉自应传后世”,与第22回《春灯谜》(薛宝钗,后人改属林黛玉)中“朝罢谁携两袖烟”,均化用杜甫《和贾至早朝大明宫》:“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两袖烟”既隐藏谜底“更香”,又含两手空空,荣华过后一无所有之意,这里具体暗示了宝钗日后孤凄的结局。珠玉,喻指美好的诗文,这里指元春的诗作。《大观园题咏·有凤来仪》(贾宝玉)中“堪宜待凤凰”,化用杜甫《江亭王阆州筵饯萧遂州》中“俱宜下凤凰”。黛玉代宝玉拟的《大观园题咏·杏帘在望》“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联,均由名词构成诗句,这种句法从杜甫《旅夜抒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和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中套用而来,显得自然贴切。

第23回,《四时即事·冬夜即事》(贾宝玉)中“女儿翠袖诗怀冷”,“翠袖”指青绿色的衣袖,意谓翠袖生寒,语出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第26回,黛玉因与宝玉怄气,独立花阴之下悲咽,因秉绝代姿容,草木鸟兽亦为之动容,作者赞之以“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这两句似从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化出。杜诗借花鸟倾诉对家国的忧虑,曹公借其诗意描摹黛玉的姿容和痴情。

第27回,《葬花吟》中“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落花意境,借鉴自杜甫乾元元年春供职长安时所作的《曲江二首》之一:“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第37回,《招宝玉结诗社帖》(贾探春):“若蒙棹雪而来,娣则扫花以待。”化用杜甫《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本意在于表明自己由于生活疏懒,而待客不周之意,探春此帖却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一种殷勤期待之意。

第37回,《咏白海棠》(贾宝玉)中“清砧怨笛送黄昏”,“清砧”,此指捶衣声,也是捶衣石的美称,语出杜甫《捣衣》“亦知戍不还,秋至试清砧”;《暝》“半扉开烛影,欲掩见清砧”。

第38回,《菊花诗·种菊》(怡红公子贾宝玉):“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故故”语出杜甫《月三首》之三:“万里瞿塘峡,春来六上弦。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仇兆鳌《杜诗详注》:“故故谓,犹云屡屡。”即频频,一次又一次,此处引申其义,作“处处”解。第五十回《芦雪庵即景联句》中“斜风仍故故”(林黛玉)的“故故”,同出于此。《种菊》中“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诗千首”、“酒一杯”借用杜甫想念李白的诗篇《不见》:“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菊花诗·对菊》(枕霞旧友史湘云)“萧疏篱畔科头坐”中“萧疏”,似语出杜甫《除架》:“束薪已零落,瓠叶转萧疏。”《菊花诗·咏菊》(潇湘妃子林黛玉)中“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的“无赖”二字,“顽皮”、“可爱”之意。如杜甫《送路六侍御入朝》:“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杜甫《绝句漫兴九首》:“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徐凝《忆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菊花诗·簪菊》(蕉下客贾探春)中“短发冷沾三径露”,“短发”语出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第38回,《螃蟹咏》其三(薛宝钗)中“长安涎口盼重阳”,“涎口”即流口水,意指好吃贪馋者,这里指嗜酒者,取意于杜甫《饮中八仙歌》:“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麯车口流涎。”汝阳,指玄宗侄子、汝阳郡王李琎。

第40回,《牙牌令》其四(薛宝钗)中“水荇牵风翠带长”,引自杜甫《曲江对雨》:“林花着雨燕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浦起龙《读杜心解》以为此诗“回首繁华,不堪俯仰”。《牙牌令》其五(林黛玉)中“双瞻玉座引朝仪”,引自杜甫《紫宸殿退朝口号》:“户外昭容紫袖垂,双瞻御座引朝仪。”御座指皇帝座位,这里改为“玉座”,或谓隐指宝玉,或谓音讹。

第48回,《吟月三首》(香菱)其一中“月挂中天夜色寒”,化用杜甫《后出塞》:“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第49回,《吟月三首》(香菱)其三中“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是很老健的句法。“一片”,指捣衣石头的声音,“千里白”,就是月光;同时,千里可形容砧声,一片可指月光。“五更残”,五更已经到最后一更了,已经残了;这个残,也指月亮残,更声残。这是运用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一类的句法。杜甫这两句中的动词,是两面用的。“两开”,指菊花开,也可指泪花开;“一系”,说心给系住了,也是说船给系住了。这是诗歌艺术的特殊句法。可见杜甫《秋兴》的这种句法,香菱也学到了。

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中“葭动灰飞管”(李绮),化用杜甫《小至》中“吹葭六琯动飞灰”。葭,芦苇;灰管,即灰琯,玉制,古代测定节气的一种器物。据《汉书·律历志》记载,古时以音乐十二律与节气相配,测定节气时,把芦苇茎里的薄膜烧制成灰,放入十二乐律的管内,把管放到密室中特制的内低外高的木案上,到了某一节气,相应律管里的葭灰就会因气温变化而自行飞动。《太元经》曰:“调律者,度竹为管,芦莩为灰,列之九,闭之中,漠然无动,寂然无声,微风不起,纤尘不形,冬至夜半,黄钟以应。”

第50回,《咏红梅花》(李纹)“酸心无恨亦成灰”,梅花之果梅子味酸,故曰“酸心”,心如死灰,极言消沉也。此句似借用杜甫《郑驸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白发千茎雪,丹心一寸灰。”

第51回,《怀古绝句十首》(薛宝琴)之《青冢怀古》中“冰弦拨尽曲中愁”,化用杜甫《咏怀古迹·昭君》:“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冰弦,指一种光洁透明的优质丝弦,一说指用冰蚕丝制成的琴弦,此指昭君琵琶上的弦。洪升《长生殿·舞盘》一出中有“冰弦玉柱声嘹亮,鸾笙众管音飘荡”。传说昭君出塞时曾弹琴寄意,古乐府《琴曲歌辞三》有《昭君怨》;而所谓弹琵琶以寄恨之事,本不属王昭君,乃晋代之后的附会。

第62回,《酒令三首》其二(史湘云)中“江间波浪兼天涌”,引自杜甫《秋兴八首》之一:“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第70回,薛宝钗与宝玉等人讨论诗艺时说:“难道杜工部首首只作‘丛菊两开他日泪’不成!一般的也有‘红绽雨肥梅’、‘水荇牵风翠带长’之媚语。”三句诗的出处,已见前述。这里肯定杜甫诗歌具有多样化的艺术风格,既有沉郁苍凉的,也有清丽妩媚的。

第70回,〔临江仙〕《柳絮词》(薛宝钗)中“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反用杜甫《漫兴绝句》“颠狂柳絮随风舞”之意。杜甫当时飘泊在外,“肠断江春”,以至眼中景物殊无美感,连纷纷扬扬的柳絮似乎也无状之极;而身在玉堂的宝钗心境恬适,所见柳絮自然雍容柔美,“均匀”有致。

第71回,贾府为贾母80大寿大宴宾客,“两府中俱悬灯结彩,屏开鸾凤,褥设芙蓉,笙箫鼓乐之音,通衢越巷”。其中“屏开鸾凤,褥设芙蓉”,典出杜甫《李监宅二首》:“屏开金孔雀,褥隐绣芙蓉。”

第76回,《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中的“药经灵兔捣”(史湘云),出自晋代傅玄的《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捣药”,见于《太平御览》卷四;杜甫《月》诗有“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之句。“寒潭渡鹤影”(史湘云)句,化用并捏合杜甫《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中“鸟影度寒潭”与苏轼《后赤壁赋》中“适有孤鹤,横江东来”之诗意。“烹茶更细论”(妙玉)句中“细论”,语出杜甫《春日忆李白》:“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这里的“论文”,指讨论诗文,“论”字读阳平声。

第79回,《紫菱洲歌》(贾宝玉)中“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意境似从杜甫《绝句漫兴》(其三)“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著人”中化出。

第89回,《赞黛玉》(贾宝玉)中“亭亭玉树临风立”,借用杜甫《饮中八仙歌》:“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向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三、结 语

综上可知,《红楼梦》对李、杜诗的引用频次均较高,且方式多样,或直引全句,或借用诗句中的词语典故,或化用诗句的意境,或套用句法,或将其与他人之诗句捏合,可谓出神入化。不仅如此,“在《红楼梦》里,唐宋诗词的出现不再属于点缀文辞、增添风雅,甚至卖弄才学的需要了,而是成为刻画人物、描写景物、叙述故事、推进情节等的一种必要的艺术手段,唐宋诗词与小说的内容有机地融会在一起,反映出了作者高深的诗词艺术修养和渊博的才气学识”〔4〕。此外,还可看出,后40回中的诗词数量大减,引用李杜诗的频次很低,且粗俗不堪,艺术水准几乎不能与前80回相提并论。这或可从一个侧面证明,后40回与前80回非出一人之手。

《红楼梦》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与作者广泛、充分地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养料是分不开的。因此也可以说“《红楼梦》是几千年来传统文化的结晶”,“在《红楼梦》里可以说凡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各种形式,几乎都运用到了,而且用得那么自然和巧妙”〔5〕。有研究者指出,“单就林黛玉的诗而言,就有王维诗的自然、杜甫诗的沉郁、李白诗的飘逸、陶渊明诗的孤傲、魏晋名家的简远”〔6〕。《红楼梦》的巨大成就再次表明:世上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推陈方能出新,创新才有艺术生命力。

〔1〕参见张浩逊.《红楼梦》与唐诗〔J〕.苏州大学学报,2006(2).

〔2〕参见李新.《红楼梦》对于杜诗的接受〔J〕.山西师大学报,2009(1).

〔3〕笔者参阅了冯其庸、李希凡主编《红楼梦大辞典》,红楼梦研究所校注本《红楼梦》,蔡义江著《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等,特此志谢。

〔4〕刘永良.袭故弥新点铁成金——红楼梦对唐宋诗词的借鉴〔J〕.红楼梦学刊,2005(3):290.

〔5〕冯其庸.论红楼梦思想〔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5:171-172.

〔6〕姜志军.论《红楼梦》诗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吸纳〔J〕.红楼梦学刊,2001(4):179.

猜你喜欢
杜甫李白红楼梦
登高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别样解读《红楼梦》
绝句
倒下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