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摆脱资源依赖 创新赢市

2011-11-20 02:47陆才德
陶瓷 2011年8期
关键词:夹江消耗陶瓷

■文/陆才德

夹江摆脱资源依赖 创新赢市

■文/陆才德

我国陶瓷产业分布广,产能、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据统计,目前,我国日用陶瓷产量约占全球70%,艺术陶瓷产量约占全球65%,建筑卫生陶瓷产量约占全球60%……一系列数据表明,我国是当之无愧的陶瓷大国。

然而,受资源分布不均、各产区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等因素的影响,能源的大量消耗并未换来高质量产能,名誉上的“陶瓷大国”并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陶瓷强国”。近年来,金融危机带来全球经济持续萎靡;欧盟诸国多轮反倾销沉重打击了国内陶企拓展海外市场的信心;“国十条”等一系列房产新政的颁布,进一步加大了国内房地产及其下游家居产业的发展。据业内人士推测,下半年,国内陶瓷市场形势仍错综复杂,市场情况仍不明朗。陶瓷业发展正遭受内忧外患,危机四伏。

夹江陶瓷还很弱

夹江陶瓷起步较晚,多定位中低端,产品销售区域集中在西南地区。近年来,夹江陶业虽取得一些进步,然而,与佛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品牌建设方面:夹江陶瓷品牌建设严重滞后,“低端”、“贴牌”已成夹江陶瓷的代名词。虽然自产区形成以来,夹江陶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然而从整体来看,其竞争力不强。

产业配套完善程度方面:夹江陶业的形成并未带动相关配套产业的稳步发展。陶企生产过程中所需色釉料、陶机等配套设备等还需从佛山甚至国外引进,而企业自身的研发、设计能力有限,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据了解,夹江陶企每年因此向外流失上千万元。

红坯陶发展方面:夹江拥有可供开采百年之久的红坯陶土(4亿立方),然而,近年来,当地陶瓷仍习惯用白坯土烧制陶瓷。目前,国内红坯土烧制技术仍是一片空白。虽说夹江县县委、县政府很早就注意到这一点,但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红坯土的研发进程一直较为缓慢。如何在当今错乱复杂的陶瓷丛林中闯出一条特色之路,是夹江陶瓷真正有别于佛山及国内其他陶瓷产区的关键所在。

此外,受技术、研发能力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夹江陶瓷对资源、能源的依赖度较东部沿海陶瓷产区更高,造成巨大的资源、能源浪费,不利于当地陶瓷业长远发展。然而,多年的消耗让国内陶土资源越来越少,拼销量的时代即将过去,如何增加产品附加值、减少消耗成为陶企不得不开始考虑的问题。总体而言,目前,夹江陶瓷仍未摆脱贴牌命运,整体实力仍较弱。

未来市场不拼销量拼科技含量

悠久的发展历史让国内陶土资源愈来愈少,原材料价格大涨,未来靠销量盈利的陶瓷企业将遭淘汰,陶企惟有转换跑道另谋发展。陶瓷企业在节能、降耗的同时,更应考虑如何增加产品附加值。科技创新将成为陶企持续发展的惟一出路。引进并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资源消耗成为陶企逐鹿未来陶瓷市场的必要前提。

目前,各国陶企积极尝试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为企业的长久发展打好基础。诸如陶瓷薄板、喷墨技术等创新科技的发明,极大地鼓舞了陶企突出重围的信心。与此同时,能源公司也纷纷助阵陶企,从节能角度研发出包括高效粉磨技术、工业微波加热技术、变频技术等在内的多个降耗生产技术。此外,节能窑炉的发明也加大了低能耗生产的可能。

降耗同时 兼顾减排

陶瓷业被称为“三高”行业,在不断消耗资源的同时,也让环境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重。1986年,夹江首家作坊式陶瓷企业诞生。其后,夹江陶企数量迅速增长。夹江陶企发展一片火热。然而,其迅猛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难以回避的问题,如陶企生产所排放的煤烟污染程度高,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等。

此事引起了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政府迅速找寻问题根源,采取果断措施,先后铺设多条天然气管道,在生产过程中减少煤炭使用量,通过改用天然气达到减少污染的目的。此举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同时,由于烧制温度的控制,提高了产品质量,夹江陶瓷产品的市场地位也由此得到提升。

人们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加大了其对生活环境的关注度。随着全球气候环境日益恶化,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日趋流行,节能、绿色的陶瓷产品成市场新星。夹江陶瓷要在未来市场更具竞争力,必须通过提高企业的科技运用水平,真正实现节能降耗生产,摆脱销售盈利,才能在资源受限的困境中寻得一条出路。

猜你喜欢
夹江消耗陶瓷
玉钢烧结降低固体燃料消耗实践
转炉炼钢降低钢铁料消耗的生产实践
降低钢铁料消耗的生产实践
我们消耗很多能源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加快建设县域经济强县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陶瓷艺术作品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夹江立足国内求发展
陶瓷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