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那些事儿

2011-11-21 12:46□一
四川文学 2011年12期
关键词:三桥茶楼吊脚楼

□一 毫

昨晚看了部土电影功夫明星陈天星自己编剧、导演、主演的功夫片《截拳道》。片中几次展现了沱三桥壮丽镜头,很美很美。今天是周六,我有意迟些起床,开始了我几年来坚持不辍的“功课”:晨跑。我来到木崖公园悬崖边上,站在陈天星镜头中站立的位置,第一次深情注目沱三桥——这是我几乎每天都要跑过的桥啊,这么长的时日怎么就没发现它竟这样美呢?这是镜头的力量、艺术的力量、明星的力量?

一张红红的巨大的弯弓卧在绿波粼粼的沱江之上,弯弓里往返的车辆疾速奔驰,江波里小船悠悠。此岸,鳞次栉比的高楼怀抱着小巧清新的公园,公园里跑步的、打太极拳的、舞剑的、遛鸟的,怡然自得;彼岸,青山隐隐,山水相连,山云相连……我深切地感到,静与闹的对立统一,幽雅与雄浑的互补天成。我居住的小区“锦绣山水”,入则宁静,出则繁华。这环境的宁静不正是与我精神追求的宁静暗相契合吗?感谢陈天星,让我们从“此山中”走出来。

我从木崖公园顶端中间沿蜿蜒的石板路跑下,跑过沱三桥,又从桥上返回从另一侧回到公园顶端口子上。此时,一项改建工程让我大为惊讶。

这里原来是一排吊脚楼形式的茶楼。今夏连续几场大雨,让这些茶楼成了典型的“楼歪歪”。后来,茶楼老板派员进场维修。在绝大多数人看来,都只有拆除重建了。可是三、四个月过去,这些“楼歪歪”不见了,又还原成吊脚楼。怎么回事?老板从里边新修了一排茶楼,新修的茶楼牢牢抓住原来的吊脚楼,吊脚楼下边再修平台,平台上艺术地以柱强力支撑上边的吊脚楼。吊脚楼内有拉力外有支撑力,自然稳如磐石。一朋友说:“风尘中大有豪杰。”今以此观之,信然。我满怀欣喜慢跑到我家楼下的一家门口时,发现地上有一张用小作业本纸写的留言条:“廖冰如,我在老地方等你。”廖冰如,正是此家在读小学的男孩儿。平时我多次听见对面楼上有一个小男孩在喊他的名字。发现这张纸条,就像谍战片里地下党发现秘密情报一样惊喜。小孩用这种方式联络,多原始滑稽啊!怎么不像往常一样直接呼喊?怎么不打电话或者发短信?怎么走到门外不直接敲门进去?啊我猜测,今天尽管是周六,孩子们也是不能随便邀约出去玩的,特别是不能让家长知道。留言条上不就没有留言人的名字吗?两个孩子留给我的谜让我唏嘘不已!

回到家里,我照例冲了个澡。穿罢衣服出去吃早餐顺便买菜。我一身清爽通泰。刚走出小区大门,有老两口儿上前热情招呼:

“毛部长:你好!我们专程到泸州买房子,你那里有啥房子的信息没得?我喊你‘部长’不介意吧?我总觉得‘部长’比你现在的‘科长’好听。”先生说。

“‘科长’怕要安逸些哦,人家‘科长’是正科级,是市里的;‘(副)部长’是副科级,是县里的。”夫人忙接茬。

我说:“这个不重要。你们喊我的名字或者外号最安逸,最亲切。况且我这个最低级别的身外之物本身微不足道,不值一提。”

……

送走老两口,我的心情很久不能平静。我没想到,现在的“官”念如此深入人心。不是他们提及,我还真没想过哪个称谓好听的问题。我常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有一点小钱,更要有一点小闲,过愉快的自己的生活,这就是幸福,或者叫生活的智慧。

到对门早餐店吃面条,我报了一两杂酱面。

刚落座,旁边一位四十开外的女士说:“毛老师,你慢吃噢,我有点事,先走了。面钱我付了。”

“怎么好意思呢……谢了啊!”我在记忆的仓库里搜索了半天,终归没能搜索到这位女士的任何信息。我好生感慨!

刚吃完面条出来,一位老太婆追前撵后的要为我擦皮鞋。

我边擦鞋边问:“多少钱一双?”

老太婆答:“两元。”

我说:“那边街口上有个长摊子,过去一直1元1双,现在长到1.5元1双。生意一直很火。你可以向他学习啊。”

“现在物价都高到啥子程度了?那个死老头儿,我才不向他学习呢!”

我说:“问题是你的生意不好,还长期‘打游击’。”

她答:“生意各做各,我才不管呢!”

我哑然。

来到御景街口买菜。我刚到,只见那些菜贩子几下收拾好小摊,吆喝着——“城管的来了!城管的来了!”飞叉叉跑了个精光。

当四个穿制服的从公务车上下来时,哪还有菜贩子的影子?穿制服的巡视了一下,重又回到车上,“嘭”的一声关上车门,“呜”的一声,一溜烟绝尘而去……

我说:“我看年看月买一次菜就遇到这事儿,真倒霉!”

街民说:“你倒霉?人家卖菜的才倒霉!”

我仔细想:“耶,倒也是。其实人家城管也不容易!”

猜你喜欢
三桥茶楼吊脚楼
Stilted houses in harmony with nature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吊脚楼
山城吊脚楼
茶楼包厢外为什么排起长龙
“三桥”下的幸福社区
苗族民居吊脚楼的再生设计
我与南京长江第三大桥的十年之缘
我在三桥的第一个12年
张婧红室内设计作品
吊脚楼“直木匠”
任素梅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