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交通的爱与哀怨

2011-11-30 03:49刘阳
市场周刊 2011年9期
关键词:保有量城市交通修路

刘阳

如果说城市用地像躯体和肌肉,那么,城市的交通网络正如骨骼,血脉,维系并生生不息——座城市,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公路桥全面开通。这是长江上第一座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它是南京的骄傲。除此,记忆中,南京的交通就像这座“中庸”的城市,节奏不快,没压迫感,不先锋不时尚,总之无功无过。

近些年来,南京在城市交通建设上有些急功近利之举。比方桥梁、道路等基础城建修了又修,路成了“短命路”,越修路越堵,老百姓也有埋怨:一修路就意味着噪音、尘土,还有公交车绕行、道路拥堵,这“安宁”日子就或多或少受到干扰;比方南京高铁南站前段时间闹出漏雨、地基下沉等负面新闻;解决南京市民过江难的问题已经是个老话题了,随着江北开发形成较大规模,过江人数、车辆越来越多,大桥堵塞越来越严重,给两岸市民出行带来繁重困扰,同时过江难也成为江北发展的最大瓶颈……

再说到城市交通的“特色”,南京既不像杭州有整体特色规划,打造“慢交通”以配合旅游城市的名片,也不像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城市那样,有太过沉重的交通负担,有那么大的私家车保有量……再看,哈尔滨大部分道路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设的,路面相对窄,当时道路荷载设计为4吨至7吨,设计使用年限为8年至15年。但随着哈尔滨市的城市交通的发展迅猛,车辆荷载已达10吨、20吨至30吨,严重超过现有道路的荷载、承受能力,路面破损尤为严重。曾经看过某位作家写道:“哈尔滨的道路好像一位老人的肠道,老化,功能减弱,无法根治,但你仍必须赖以它生存。”重庆,有中国首条城市跨江客运索道,贯穿嘉陵江,被称之为“江上的公共汽车”,不久前它停运了……

关于“城市交通”,每座城市都有着回忆、困惑和照进现实的未来畅想。今天,随着交通机动化程度的提高,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城际交通与区域经济发展不适应,旧城新区交通与城市扩张不适应,中心区交通拥堵,停车供求不平衡,城市交通方式结构不合理等,中国大部分城市在道路交通问题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南京的交通,翻开掺杂了荣耀与困惑的历史,又该书写怎样的未来?

猜你喜欢
保有量城市交通修路
水泄不通
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44万辆
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4亿辆
对我国私家车保有量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对我国私家车保有量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共享单车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共享单车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修路》教学设计
“要想富先修路”先富了谁
城市交通旅游电子地图的研究与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