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健康”思辨

2011-12-07 20:31桂海荣张雅玲孙计金郝文亭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体质健康体质概念

桂海荣,张雅玲,孙计金,盛 彦,郝文亭

(1.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104;2.海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海南海口 571158; 3.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海南海口 571100)

“体质健康”思辨

桂海荣1,张雅玲2,孙计金3,盛 彦3,郝文亭2

(1.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104;2.海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海南海口 571158; 3.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海南海口 571100)

通过比较和分析体质、健康等概念,并从中探讨体质与健康的关系,发现词语“体质”不适合与“健康”结合在一起使用。作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用语,“体质健康”一词对于健康的理解意义不大,不宜继续作为官方正式语言使用。

体质;健康;体质健康;概念

我国自2002年起在学校开始试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替代了原有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五年后,该文件经过修改和完善,更名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规定全国各级各类学校自2007年4月4日发布之日起全面实施[1],标志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时代的到来。但是,关于“体质”、“健康”、“体质健康”等概念,以及体质与健康的关系,似乎一直是体育学术界探讨和争论的热点。因此,深入分析和辨别这些基本概念,规范体育用语,不仅能够丰富体育的文化内涵,而且有利于我国体质研究进一步发展。

1 关于健康、体质概念的基本认识

1.1 健康的认识

“健康”一词作为一个长期演进和发展的概念,一直有着丰富的内涵。在我国古代,“健康”最早是由“健”和“康”两个多义词演化而成,其中“健”指“伉也”(《说文》),意指身体健康,“康”有安乐、安宁之意。在当时健康主要用来说明一个人身体状况的好坏。当然,古代关于健康的研究,着意于人的“精、气、神”的修炼,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以保健养生、延年益寿为最终目的。

现代社会对于健康的认识越来越全面。在《辞海》中对“健康”这样描述: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健全的身心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状态。通常用人体测量、体格检查和各种生理、心理指标来衡量。

医学界认为健康除了身体健康外,还应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方面的健康[2],通常称为三维健康观。由此看来,“健康”普遍认为是人体的一种完好状态,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

1.2 体质的认识

关于体质,在我国中医学界、体育界和人类学界都有着比较深入的研究。自从现代体育引进中国以来,体质一词作为体育功能的基本术语,在体育界得到广泛认识和应用,体质和体育,从此相依并存。

从定义来看,体育学界长期认为“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3]在这里,体质被赋予三个方面内容,即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方面。在实践中,主要对应于前两个方面,即身体形态和机能进行调查研究,再加上身体素质测试,构成了现有学生体质实践研究的内容。亦有学者在研究中把体质认定为“特质”,认为“体质是健康的物质基础,健康是体质的外在表现”,或认为“体质一分为二,就是健康和体力”[4]。另外国内有些学者把国外体质相关研究命名为体适能,认为体适能以人体适用工作和生活环境的体育能力作为研究重点,并把身体体适能分为健康体适能、一般运动体适能和专项技术体适能,对其进行分类和深入研究;其中健康体适能要素包括肌力、肌耐力、柔韧性、心肺耐力及体脂百分比等[5]。

2 “体质健康”概念表述逻辑分析

体质与健康的结合即“体质健康”一词最早出现在2002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然而对于“体质健康”一词,自提出开始,由于对体质和健康认识上的不同,一直难以确切定义。在对体质健康作权威解释时,《标准》研制组专家前后说法相互矛盾,不能自圆其说。

在表述体质与健康的关系时,一方面认定体质概念并列于健康概念。如《标准》研制组专家认为,“体质是侧重讲人体的内在方面,健康是侧重于讲人体的一种状态,课题组认为两者论述的角度有所不同,但是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另外,在体育界多用体质的提法,医学界多用健康的提法,近年来人们则习惯将二者并列起来使用”[3]。

另一方面则认为体质概念从属于健康概念。如《标准》研制专家也认为,“《标准》涵盖的是与学校体育教育密切相关的学生身体健康范畴。为了界定它的内涵,又避免与三维的健康概念相混淆,故将‘体质’作为‘健康’的定语以示其内涵”[3]。其意在说明体质健康只是健康的一个方面,即身体健康层面,在表达时用“体质”来替代“身体”。

对于体质与健康关系的表述,在同一文中既认定其为并列关系,又认定其为从属关系,有违概念表达时形式逻辑的“同一律”,在概念逻辑上是矛盾的。

以上情况反映出国内关于体质概念的定义范围宽泛,在健康概念不断演进变化的情况下,在确认体质与健康的关系时,大家只能盲人摸象,各执一词,这样不仅影响了对体质概念的确切认识,更使得体质健康的研究陷入分歧,矛盾突现。因此,体质健康概念的提出,建立在对体质概念的多重理解之上,无法做到对健康的体质方面确切定义。

3“体质健康”的健康含量考究

既然体质与健康之间关系密切,体质主要对应于人的身体方面,那么体质好坏就应视作身体健康的好坏。体质健康概念把体质研究引向健康方向,无论其理解为体质的健康,还是健康的体质,理应在学生的身体健康方面作出成绩。但是,从以下情况来看,这个目标并不切实际。

其一,在评价方面,过于倚重量化结果,量化情况决定客观存在,量化效果夸大。通过设置若干项身体指标,来判断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并对所有学生进行等级评定和学业赏罚。这种人为的划定身体健康评价标准,无视人体差异的多样性,未免有失偏颇。依照规定,凡是通过标准的学生,体质健康就是合格的,未能通过标准的学生,体质健康就是不合格的,且规定耐力测试类项目不及格者最高记为59分[1],意味着其他条件再好也不能达标。暂不谈论得分与身体健康的相关程度如何,即使在久未参与或从未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中,身体健康和长寿者亦大有人在。说明体育锻炼并不是决定身体健康的唯一因素,故依赖其实施的《标准》,其考核目的无法做到有的放矢。

其二,从测试指标与身体健康的相关程度来看,有力论证不足。《标准》解读中介绍说,所选用指标为反映与身体健康关系密切的身体成分、心血管系统功能、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以及关节和肌肉的柔韧性等要素的基本状况[1]。明显可以看出这主要是借鉴国外关于健康体适能研究的内容。对于国外的情况不仅缺乏客观追踪,国内的学者亦少有开展此类研究,更谈不上研究结果证据确凿;何况中外国民体质及所处环境差异悬殊,如何才能反映中国的真实情况?再者,对于有关因素对中国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究竟多大,相关程度如何,似应在《标准》解读里明确说明。遗憾的是,除了在《标准》中看到项目分配的权重大小,并没有列出多少实证研究内容。

其三,在重点监测指标的科学合理性方面,疑点亦多。王健、邓树勋在研究后认为,对于备受推崇的台阶试验项目,虽然研究认为其间接反映心血管机能水平,但是台阶试验指数与运动耐力和最大耗氧量之间无高度相关,不能对心血管系统功能作出准确评价,且不能有效反映以最大耗氧量、最大心输出量为代表的心脏功能增龄性变化规律及其性别差异[6]。对于800/1000/1500米跑等中长跑项目测试,《标准》解读里一方面引用2001年全国体质调研报告,介绍该项目运动强度大,持续时间较长,人体接近生理极限状态,让学生感到非常难受,有很大心理压力,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却坚持安排测试该项目,认为其(长跑)属于低强度、长时间运动,能够促进身体健康,能够反映人体多项功能指标,且测试方法简单易行,具有不可替代性;并以把它作为一种锻炼手段,借此试图阻止各身体素质下滑趋势为主要目的;还认为通过标准引导和师生共同努力,可以扭转现有身体素质不高的现状[1]。前后表述不仅充满了矛盾,无视师生对于中长跑的主体感受,还混淆了正式测试和平时锻炼两者间在身心反应上存在的显著差异。另外在国内《体育测量与评价》(2010年高教版)教材中,关于心血管机能试验测量指标的介绍,也未见述及该项目[7],故中长跑测试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考虑及其测试价值值得怀疑。此外亦有学者质疑肺活量的测量意义,认为其不能充分反映通气功能的状况,且因仪器或受试方法导致测量误差太大,同台阶试验一起被列入可用可不用的测试指标[8]。

因此,现行的体质健康标准,即使加上一个“健康”词语,其实质还达不到健康水平,单单通过设置几项体质指标来判断身体健康状况,显得比较片面和不够科学。

4“体质健康”的应用前景分析

体质的形成、增强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遗传、环境、营养、教育、体育锻炼、卫生保健、生活方式等[9]。因此体育锻炼只是因素之一,虽然重要,但并非或缺。即使体育锻炼本身,虽有增强体质之功效,但其独特的追求却是强化体能,虽为身体健康提供了可能性,却无意于此,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强化体能,其表现是不断打破机体原有的稳定状态,并在更高层次上形成新质平衡,从而不断适应运动训练与竞赛的需要,并远离健康目标的追求。为了获取远超常人的体能,伴随运动员终生的,多是挥之难去的各类运动性损伤,其生活的健康质量,并非远在常人之上,有时恰好相反。在近几年的新闻报道中,事关运动员的伤残与生活问题,早已不是个案和传奇。

然而“健康”的保持在于退守平衡而抑制行为过于超常。只有持续守护机体动态平衡才能保持健康,任何失衡状态都会对机体构成损伤乃至削减寿命[10]。大凡健康长寿之人,无不远离剧烈运动,保持平和心态和自然的生活态度。

鉴于健康语境中体质概念理论上的认识与实践操作上的混乱,于涛、魏丕勇认为“健康和体质分属不同的概念体系,两者不可交替使用或叠加使用”,并主张在体育与健康的语境中弃用体质,而用体能来代替[11]。

因此,体质和健康的形成过程各异,追求目标相远,勉强捆绑在一起,时日难以长久。即使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保持,也绝非体育一家能够维持得住,环境、医疗、卫生、营养、学习压力等其他它因素同样重要。然而《标准》的实施与考核,似乎主要针对体育教育工作者和学校体育[1],目标责任的放大与完成能力的弱小,似乎也在表白这只能是一个口号。

5 结论

“体质”概念在理解与实际应用上自相矛盾,“体质”与“健康”组合形成“体质健康”概念并无特指意义,“体质”不能对“健康”清晰定位,两者结合在一起意义不大。体质与健康确实存在紧密联系,但在哪些体质因素与健康高度相关还没有彻底搞清的情况下,得出的体质健康标准其健康性值得怀疑。从《标准》实施的目的来看,现有《标准》以体质健康来突出健康的目的,实则是强体育之难,其对健康的追求无异于缘木求鱼,对学生实质健康状况影响不大。因此,体质健康一词用在《标准》中值得慎重考虑。

[1]编委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95.

[2]王景连.大学体育基础理论[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22.

[3]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之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55-57.

[4]何仲凯.体质与健康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1:31-32.

[5]魏 勇.体适能—学校体育的核心概念(上)[J].体育教学,2008(11):64.

[6]王 健,邓树勋.台阶试验质疑[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 (2):61.

[7]孙庆祝,郝文亭,洪 峰.体育测量与评价(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24-132.

[8]陈文鹤.体质测试指标的遴选及意义[J].体育科研,2008,29 (1):10.

[9]王占春.也谈“学生体质下降该怪谁”[EB/OL].(2006-12-08)[2011-03-10)]http://www.pep.com.cn/tiyu/gxrz/ 201012/t20101208_983208.htm.

[10]张洪潭.体育基本理论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86.

[11]于 涛,魏丕勇.“健康”语境中的“体质”概念辨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135.

Analysis of Physical Constitution Health

GUI Hairong1,ZHANG Yaling2,SUN Jijin3,SHENG Yan3,HAO Wenting2
(1.Suzhou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Suzhou 215104,Jiangsu,China;
2.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Hainan Normal University,Haikou 571158,Hainan,China;
3.Department of P.E.,Qiongtai Teachers College,Haikou 571100,Hainan,China)

In order to researc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constitution and health,two concept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such as physical constitution,health.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hysical constitution could not to combine with health.As a part of Physical Health Standard for Students,Physical Health was not useful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health.So it is unsuitable to use in formal language environments continue.

physical constitution;health;physical Health;concept

G80-05

A

1004-0560(2011)06-0080-03

2011-08-07;

2011-11-07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黎族藏族塔吉克族学生身体形态的调查与研究》(编号为FLB080571)的成果。

桂海荣(1973-),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健康促进。

郝文亭(1958-),男,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体质健康。

责任编辑:乔艳春

◂博士论坛

猜你喜欢
体质健康体质概念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幾樣概念店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影响西安市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因素分析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