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新品种“凤稻23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2011-12-08 13:39宋天庆赵慧珠
云南农业科技 2011年4期
关键词:稻区大理州大理

宋天庆,赵慧珠

(大理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 大理 671005)

云南省高海拔稻区主要分布在海拔1950~2400 m地区,常年水稻种植面积10万hm2左右,占全省粳稻种植面积的1/5。海拔高、气温低致使育秧及抽穗扬花期低温冷害频繁,最热月温度不高且较难与水稻需高温时段同步,7~8月降雨多、湿度大,极利于病害滋生,两季作物茬口矛盾突出,是该区水稻生产的主要障碍因子,也是该区水稻产量低的症结所在。由于本区水稻生产在接近其分布的极限地区进行,产量障碍因素众多,是中国乃至世界最特殊的稻区之一。多年实践表明,云南高海拔稻区无法直接引种外省和本省其他稻区育成的新品种,解决后继接班品种问题须靠自育。高海拔稻区生产难度大、科技支撑力不强、单产低已成为障碍云南省水稻生产发展的瓶颈,因此,加强科技创新,提升支撑力,积极促进高海拔地区水稻生产的发展显得十分迫切。

1 选育经过

凤稻23号系大理州农科所用云南省农科院粳稻育种中心提供的凤稻14号/合系42号(F2)为材料,经4年4代连续定向选择育成的高海拔粳稻新品系。1998年编号为D7,1999年编号为1183-9925,2000年编号为232-002,2001年编号为640-011,2002年性状稳定出圃参加株系生产力测定试验,并按试验编号暂定名为02-34。2003年至2004年参加新品系比较试验,2005年至2006年参加大理州中北部水稻良种区试,2007年至2008年参加云南省中北部水稻良种区域试验,正式命名为凤稻23号。2009年参加云南省中北部水稻品种生产试验,同年9月通过同行专家田间鉴评;2010年9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滇审稻2010008)。凤稻23号性状稳定,综合性状优,特征特性与凤稻14号有明显差别,最突出的是株高增加5 cm左右,穗子增大,每穗总粒数增加5~10粒,千粒重增加2 g左右,无芒,品质有较大改进。与亲本材料比较有明显的超亲优势,与原高海拔主栽品种比较也有较强的优势。

2 产量表现

2.1 试验产量

2.1.1 株系生产力测定试验

2002年在大理州农科所试验场参加株系生产力测定试验,每公顷产11879.1 kg,居13个参试株系的第2位,较对照种鹤16每公顷增产1565.85 kg,增15.18%。

2.1.2 新品系比较试验

2003年参加新品系比较试验,大理州农科所试验场、鹤庆县田屯2个试点平均每公顷产11201.25 kg,居12个参试品系的第4位,较对照种鹤16每公顷增产960 kg,增9.37%。

2004年继续参加水稻新品系比较试验,大理州农科所试验场及鹤庆县田屯2个试点平均每公顷产8216.25 kg,居14个参试品系的第2位,较对照种鹤16每公顷增产1065 kg,增14.89%。

2.1.3 大理州中北部水稻良种区域试验

2005年至2006年参加大理州中北部水稻良种区域试验,大理州农科所试验场、祥云、大理、弥渡县密祉、剑川、鹤庆6个试点平均每公顷产11426.25 kg,与凤稻21号并列居10个参试种的第2位,较对照种鹤16每公顷增产1409.4 kg,增14.08%。产量居前3位的点次有7个,较对照鹤16增产的点次有11个。

2.1.4 云南省中北部水稻良种区域试验

2007年至2008年参加云南省中北部水稻良种区域试验,昆明、晋宁、曲靖、大理、保山、永胜、武定、昭通8个试点平均每公顷产9901.5 kg,居12个参试种的第3位,产量与居第1、第2位的品种间差异不明显;较对照种银光每公顷增产601.5 kg,增6.5%,差异不大。产量居前3位的点次有12个,较对照种银光增产的点次有13个。

2.1.5 云南省中北部水稻品种生产试验

2009年参加云南省中北部水稻品种生产试验,昆明、昭通、曲靖、大理、保山、永胜6个试点平均每公顷产9694.5 kg,居6个参试种的第2位,较原主栽种增产0.89%。

2.2 试种及示范产量

2004年试种0.06 hm2,折合每公顷产9525 kg,较对照种凤稻 15号每公顷增产 1342.5 kg,增16.41%。2005年在大理、鹤庆示范0.41 hm2,折合每公顷产9525 kg,较对照种凤稻14号平均每公顷增产1125 kg,增13.39%。2006年在大理、鹤庆、剑川、祥云扩大示范10.53 hm2,加权平均每公顷产8550 kg,较对照种凤稻14号平均每公顷增产1200 kg,增16.33%。2007年在大理、丽江、昭通、曲靖扩大示范106 hm2,加权平均每公顷产9030 kg,较原栽种凤稻15号平均每公顷增产1342.5 kg,增17.46%。2008年在大理、丽江、昭通、曲靖、楚雄、昆明扩大示范633.3 hm2,加权平均每公顷产9217.5 kg,较原主栽种凤稻9号、凤稻14号、合系35号、沾粳7号等平均每公顷增产1477.5 kg。2009年在大理、丽江、昭通、曲靖、保山、昆明、楚雄扩大示范1533.33 hm2,加权平均每公顷产8970 kg,较原主栽种凤稻14号、合系35、沾粳7号等平均每公顷增产1068 kg。其中在剑川县沙溪镇举办高产示范样板266.67 hm2,加权平均每公顷产9645 kg,较原主栽种凤稻14号平均每公顷增产612 kg,最高单产达12345 kg/hm2。2010年在大理、丽江、昭通、曲靖、保山、昆明、楚雄、临沧、怒江推广3986.67 hm2,加权平均每公顷产8917.5 kg,较原主栽种平均每公顷增产1068 kg,示范推广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3 主要特征特性

3.1 高产稳产,适应性好

云南省中北部水稻良种区试结果,凤稻23号小区产量与居第1、第2位的会粳10号、丽粳11号间产量差异不明显,品种主效较大,丰产性较好,稳产性参数品种×地点的互作方差、变异系数较大,稳产性一般,适应性好;大理州中北部水稻良种区试丰产性及稳产性分析结果,凤稻23号小区产量与居第1位的凤稻22号间产量差异大,品种主效(0.689)大,丰产性好,品种×地点互作方差、变异系数小(0.444,4.384),稳产性及地区适应性好。

3.2 植株性状

凤稻23号株高90 cm,分蘖力强,茎秆粗壮,耐肥抗倒,剑叶直立,株形好,成熟时呈叶下禾。一般每公顷最高茎蘖数750~825万,群体较大时抽穗期易出现喜鹊尾现象;每公顷有效穗570~600万穗,成穗率75%左右。与凤稻14号的主要差异是株高增加5 cm左右。

3.3 穗部性状

凤稻23号穗长 18~20 cm,每穗总粒数 95~105粒,结实率80%左右,单穗重2.5 g左右。与凤稻14号的主要差异是穗长增加2 cm左右,每穗总粒数增加5~10粒。

3.4 种子性状

凤稻23号籽粒圆形,颖壳黄色,熟相好,千粒重26~27 g,无芒,不易落粒。与凤稻14号的主要差异是千粒重增加2 g左右,无芒。

3.5 品质

2007年经云南省农科院粳稻育种中心统一送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检测,凤稻23号出糙率84.1%,精米率75.9%,整精米率73.5%,粒长5.1 mm,长宽比1.7,垩白率40.0%,垩白度6.4,透明度2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66 mm,直链淀粉含量16.8%,蛋白质含量8.2%,达国家优质稻谷标准4级,在2007年至2008年云南省中北部水稻区试中品质居中等水平。大理州农科所组织品尝食味明显优于凤稻14号、凤稻15号。

3.6 熟期

凤稻23号在海拔1950~2250 m稻区种植,3月底、4月初播种,5月移栽,8月上旬齐穗,9月下旬成熟,全生育期185 d左右,较原主栽种鹤16早熟5~7 d,属早熟类型。

3.7 耐寒性

经云南省农科院粳稻育种中心特性鉴定组鉴定,凤稻23号耐寒性评价2007年及2008年均为R,综合评价耐寒性强。

3.8 抗病性

经云南省种子管理站统一送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鉴定,凤稻23号稻瘟病发病等级为6,抗性评价为S;白叶枯病发病等级为5,抗性评价为MS,抗病性在12个参试种中居中等水平。多年多点试验试种结果表明,凤稻23号田间表现较抗稻瘟病及白叶枯病,极少感染恶苗病及稻曲病,综合抗性明显优于高海拔稻区原主栽种鹤16、凤稻14号、凤稻15号等品种。

3.9 适应范围

多年多点试验及示范结果表明,凤稻23号兼具早熟、耐寒、较抗病、高产、稳产、品质较好等优点,适宜在海拔1950~2250 m的高海拔稻区种植。

4 高产栽培技术

4.1 严格进行种子消毒,预防恶苗病等种传病害的危害

播种前严格进行种子预处理,将种子中的秕粒、杂质等除净,晒种1~2 d,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在此基础上严格进行种子消毒,一般用25%施保克2500~3000倍液浸种72 h,捞出晾干后即可催芽播种。

4.2 坚持肥床薄膜旱育秧,扣种稀播培育带蘖壮秧

重视苗床地的选择与培肥,建设高标准肥床,打好培育旱育带蘖壮秧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强调扣种稀播匀播,每公顷秧田播种量控制在375~525 kg,并切实加强秧田期温度、水分、肥料管理,为秧苗正常生长、分蘖创造良好条件,育成量足、适龄、无病、带蘖旱壮秧,确保移栽到大田后早生快发,实现高产稳产目标。

4.3 适期早栽,避过8月低温冷害,确保高产稳产

适期早栽是高海拔稻区水稻避过8月低温冷害,实现高产稳产最关键的技术环节。在凤稻23号的栽培过程中,一定要选择蚕豆或大麦等早熟作物为前作,积极创造早栽条件,栽期最迟不宜超过5月底,确保能在安全齐穗期(8月20日)前齐穗。

4.4 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在多穗基础上争大穗夺高产

凤稻23号株形紧凑,适宜密植,穗数不足时难获高产,大田栽培宜采用主攻足穗,力争大穗多粒,并兼顾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的策略。坚持合理密植,规格化拉线条栽,一般每公顷栽60~75万丛,每丛1~2苗,每公顷基本苗120~150万苗,每公顷最高茎蘖数720~780万,每公顷有效穗570万穗以上,每穗总粒数95~105粒,结实率80%左右,千粒重25~27 g,在足穗的基础上争大穗夺高产。

4.5 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促早生快发

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坚持前重、中控、后巧的氮肥施用原则,适施磷钾配合的穗肥。一般氮、磷肥总量的80%作基肥,钾肥及20%的磷肥作穗肥。通过前期重施肥促早生快发争多穗,中控肥、后巧施肥促进争大穗促粒重。

4.6 科学管理,为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创造条件

加强以水浆管理为主的田间管理工作,重点抓好浅水促蘖争多穗,苗够晒田攻大穗,齐穗后干干湿湿以湿为主,以气养根,以根养叶,以叶促粒重3个关键环节。同时根据苗情和病、虫、鼠害预测预报,及时抓好病、虫、草、鼠害的系统防除。

[1]蒋志农.云南稻作[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5.

[2]赵慧珠,宋天庆.云南省高海拔高产优质粳稻新良种选育方法[J].中国稻米,2004(2):20~21.

[3]樊红柱,曾祥忠,张冀,等.移栽密度与供氮水平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4):1137~1141.

[4]李政芳,陈孟珍,吴素芳,等.不同施肥量与施肥方法对优质水稻品质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2):424~426.

[5]宋天庆,赵慧珠.大理州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稻米,2006(2):57~58.

猜你喜欢
稻区大理州大理
做梦都要去大理
大理好风吹
解读“风花雪月”唯大理之最
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及趋势分析
稻区冬闲田种植油菜经济效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