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全氟壬烯基单体的合成与聚合

2011-12-08 01:07史鸿鑫陈立军武宏科项菊萍
化工生产与技术 2011年3期
关键词:全氟含氟共聚物

史鸿鑫 黄 磊 陈立军 武宏科 项菊萍

(浙江工业大学,绿色化学合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杭州310032)

氟化工

含全氟壬烯基单体的合成与聚合

史鸿鑫 黄 磊 陈立军 武宏科 项菊萍

(浙江工业大学,绿色化学合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杭州310032)

制备了1种含有全氟壬烯基的单体,与其他单体聚合得到含氟共聚物乳液。全氟壬烯(I)和烯丙基(p-羟甲基苯基)醚(II),在催化剂存在下得到含氟单体p-全氟壬烯基氧基苯酚烯丙基醚(Ⅲ);以K2S2O8为引发剂,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Ⅲ为共聚单体,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带蓝色荧光的含氟乳液。用傅立叶红外(FT-IR)、核磁共振(1H-NMR)、质谱(MASS)、接触角等手段对制备的含氟单体(Ⅲ)和Ⅲ-BA-MMA共聚物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n(I):n(II)=1:1,丙酮作溶剂,吡啶存在下,室温反应6 h,含氟单体Ⅲ的收率为70.4%;引入含氟单体后,聚合物的疏水性有提高。水在含氟共聚物上的接触角随Ⅲ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当Ⅲ占单体总质量的25%时,水的接触角为85.6°。

全氟壬烯;含氟单体;氟代共聚物;乳液聚合;接触角

含氟单体是含氟整理剂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有机硅类和烃类整理剂相比,含氟整理剂在表面活性、防水、防油、防污、耐热性和耐腐蚀性等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点,已在纺织、涂料、建筑、光导纤维和国防材料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含氟单体是合成含氟整理剂最关键的一步,开发含氟单体不仅具有很高的技术和经济价值,而且对我国材料行业的发展,改善材料品种结构都具有积极的意义[1-2]。目前,含氟聚合物单体大多是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类,也有丙烯酰胺类单体和苯乙烯类含氟单体[3-10]。烯丙基类和马来酸酯类单体也有报道[8,11]。

目前含氟聚合物的含氟部分主要是全氟辛基磺酸(PFOS)及其衍生物,由于其在环境中有高持久性和累积性,存在潜在的危险,因而在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受到严格限制。PFOS替代品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其中以六氟丙烯齐聚体作为聚合物的含氟基团是一种有效替代途径,早在1976年就有报道,但近年来报道较少[12-13]。

笔者以全氟壬烯(I)和烯丙基(p-羟甲基苯基)醚(II)为主要原料,合成了含氟单体p-全氟壬烯基氧基苯酚烯丙基醚(III),将其和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进行乳液聚合制得一种含氟共聚物乳液,并测试了水在含氟共聚物上的接触角。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I,质量分数≥99%;II,质量分数≥99%。 MMA,BA,丙酮,吡啶,过硫酸钾(KPS),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碳酸氢钠,氨水,均分析纯。

Waters 515 HPLC Pump/Waters 2487 Dual λ Absorbance Decter液相色谱,AVATAR370 FTIR红外光谱仪,Mercury Plus 400核磁共振仪(400 MHz),DECAX-60000 LCQ Deca XP 质谱仪,Oca-20接触角测量仪。

1.2 III的合成

在带有回流冷凝器的100 mL四口烧瓶中,加入 20 mL 丙酮、1.6 g(0.02 mol)吡啶和 3.48 g(0.02 mol)II, 搅拌 5 min;20 ℃下缓慢滴加 9.00 g(0.02 mol)I,约30 min滴完,滴加完毕后室温搅拌反应6.0 h;将反应混合物注入20 mL质量分数2.5%的盐酸溶液中,分液,下层液体用10 mL质量分数5%盐酸洗1次,3×30 mL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产物溶于六氟丙烯二聚体中,液体分2层,取下层,减压蒸馏除去六氟丙烯二聚体,得到黄色油状液,硅胶柱层析分离(V(环己烷):V(乙酸乙酯)=9:1),得淡黄色澄清油状液体。

反应式如下:

1.3 共聚物乳液的制备

在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器的50 mL四口烧瓶中,加入去离子水、复配乳化剂和NaHCO3搅拌升温至75~80℃,同时滴加单体混合液和引发剂溶液,约3.0 h滴完,再保温反应2.0 h;冷却至室温,氨水调节pH=8~9,得带蓝色荧光乳液。其中乳化剂为0.2 g OP-10和0.1 g SDS复配,引发剂为0.12 g KPS,单体BA与MMA质量比为3:2,单体总量10 g。

反应式如下:

1.4 分析与表征

1.4.1 液相色谱

紫外检测器,ODS2反向填充柱,柱长150 mm,内径4.6 mm,数据处理采用面积归一法进行分析,检测波长226 nm,流动相为甲醇,体积流量为0.7 mL/min,进样量 1.0 μL。

1.4.2 红外光谱

将含氟乳液涂在载玻片上,自然烘干成膜,用红外光谱仪进行表征。

1.4.3 接触角

将含氟乳液均匀地涂在洁净的载玻片上,在空气中放置24 h,自然风干成膜。用接触角测量仪测量水对聚合物薄膜的接触角。

2 结果与讨论

2.1 III的表征

I的红外光谱:1 618.08 cm-1为C=C伸缩振动吸收峰,1 513.79 cm-1为苯环C=C伸缩振动吸收峰,1 192.58 cm-1和754.5 cm-1为C—F的伸缩振动吸收峰。

III的1H-NMR,δ(CD3OD):δa=7.25 (d,2H),δb=6.91(d,2H),δc=6.12~6.05(m,1H),δd=5.40(d,1H),δe=5.25(d,1H),δf,g=4.52~4.54(m,4H),

III的 EI-MS 谱,m/z:594.0([M]),147.4([CH2=CHCH2OC6H4CH2]+)。

2.2 III的合成

在极性非质子性溶剂丙酮中,催化剂吡啶存在下,II与I摩尔比为1:1反应合成含氟单体III。盐酸中和吡啶,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得到产物III。为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以产物收率为参考指标,考察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得到较佳工艺条件。2.2.1 反应温度对III收率的影响

反应温度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如表1所示。

表1 反应温度对III的影响Tab 1 The effect of reaction tempretuie onIII

由表1数据可以看出,反应温度对III的收率有一定影响。反应温度为25℃时,产物收率最高,反应温度继续升高时,收率反而有所下降。这可能因为温度升高后副反应增加,使得III的收率下降。25℃接近室温,容易实现,所以含氟单体III合成的较佳反应温度为室温。

2.2.2 反应时间对III收率的影响

反应时间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如表2所示。

表2 反应时间对III收率的影响Tab 2 The effect of reaction tempretuie onIIIyeild

由表2数据可见,反应时间对III收率的影响较大。当反应时间6 h时,收率达到70.4%;反应时间继续延长,对产物收率的提高作用不大。所以III合成的较佳反应时间为6.0 h。

2.3 含氟共聚物

含氟共聚物III-BA-MMA乳胶膜的FT-IR谱图如图1所示。

图1 共聚物III-BA-MMA的FT-IR图谱Fig 1 The FT-IR of copdymerIII-BA-NMA

图 1 中,2 956.9、2 916.9 和 2 864.8 cm-1为甲基和亚甲基中C—H键的对称伸缩振动和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1 729.9 cm-1为BA和MMA的酯基中C=O键的伸缩振动峰,1 676.8、1 456.1 cm-1为苯环的骨架振动吸收峰,1 239.6 cm-1为MMA和BA中 C—O—C 的伸缩振动峰,1 164.5、752.1 cm-1为C—F键的伸缩振动峰。图1表明,III与BA、MMA共聚制得了含氟聚合物。

2.4 III用量的影响

图2为含氟单体的用量对共聚物III-BA-MMA乳胶膜与水的接触角的影响。

图2 含氟单体用量对膜的接触角的影响Fig 2 Influence of the fluorine content on the contact angle of the film

由图2可以看出,在其他单体不变的情况下,含氟单体的用量越多,乳胶膜与水的接触角越大,当含氟单体质量分数达到25%时,共聚物乳胶膜与水之间接触角为85.6°,与没有含氟单体时涂膜与水的接触角约为35°相比,它具有一定的拒水性,接触角越大,拒水效果越好。这是因为C—F键的结合能大、键长短、键能高,含有大量C—F键的化合物分子间凝聚力小,使其表面能降低。在膜的成型过程中F原子趋向于分布在膜的表面,使得含氟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疏水性,而且含氟量越多疏水性越好。

3 结论

以丙酮作为溶剂,在催化剂吡啶存在下,I与II反应生成III,反应的较佳工艺条件为:丙酮20 mL,I 0.02 mol,n(II):n(I)=1:1,室温反应 6.0 h。在此条件下,III的收率为70.41%,

III与BA、MMA非氟单体共聚,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得到带有蓝色荧光的乳白色乳液聚合物。反应条件如下:m(OP-10):m(SDS)=2:1复配作为乳化剂,乳化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3%;以K2S2O4为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6%~0.8%;反应温度为70~80℃。含氟乳液的疏水性较普通乳液有明显的提高,当含氟单体质量分数为25%时,与水的接触角为 85.6°。

[1]陈国强.纺织品整理加工用化学品[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

[2]罗巨涛,姜维利.纺织品有机硅及有机氟整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9.

[3]川口武行.含弗素不飽和单量体の製造法:JP,50052019[P].1975-05-09.

[4]清水弘明,白崎秀男,根本藤人.2-(ペルフルオロアルケニルオキシ)エチルアクリレートもしくはメタクリレート:JP,61010534[P].1986-01-18.

[5]丸山俊城,横尾秀次郎.フッ素化アルキルアクリレート類の製造方法:JP,61180743[P].1986-08-13.

[6]藤田和男,丹史郎.フルオロ脂肪族基含有高分子化合物:JP,2003221419[P].2003-08-05.

[7]松枝宏尚,小磯彰宏,高野聖史.フッ素系界面活性剤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感光性組成物:JP,2008269978[P].2007-10-18.

[8]David K Johnson,Patricia M Savu.Acrylic surfactants and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those surfactants:US,5270378[P].1993-12-14.

[9]Schmidt Donald L,Coburn Charles E,McCrackin Perry J.Fluorocarbon-containing reactive polymeric surfactants and coating compositions therefrom and process for preparing the same:EP,0293963[P].1988-12-07.

[10]Yoshio Hayakawa,Taizo Ono.Facile synthesis of polystyrene bearing highly branched perfluorinated groups[J].European Polymer Journal,2006,42(6):1357-1361.

[11]腾原豊,小松忠名.ヘキサフルオロプロペソオリゴマー残基を有するフルオロオルガノシリコソ化合物およびその用途:JP,53147029[P].1978-12-21.

[12]水野哲也,中村誠一,三上太平,等.高分子撥水撥油剤:JP,51023489[P].1976-02-25.

[13]中村誠一,水野哲也,三上太平,等.撥水撥油剤:JP,52007882[P].1977-01-21.

Preparation and Polymization of a Monomer Containing Perfluorononyleneyl

Shi Hongxin,Huang Lei,Chen Lijun,Wu Hongke,Xiang Juping

(State Key Laboratory Breeding Base of Green Chemistry Synthesis Technology,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gzhou 310032)

A monomer containing perfluorononyleneyl was synthesized and co-polymerized with other monomers for a copolymer emulsion.p-Perfluorononenoxy-phenoxymethyl allyl ether(Ⅲ)was synthesized from perfluorononene(I)and allyl p-hydroxymethylphenol ether(II)in the presence of a catalyst.The fluorinated-copolymer emulsion with blue-fluorescence was prepared by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initiated by K2S2O8from butyl acrylate(BA),methyl methacrylate(MMA)andⅢ.The monomerⅢ andⅢ-BA-MMA copolymers were characterized by FT-IR,1H-NMR,MS and/or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 respectively.The yield ofⅢis 70.4%when n(I):n(II)=1:1,in the presence of pyridine and acetone as solvent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6 h.The hydrophobicity of the copolymer is improved when the fluorinated monomerⅢ is introduced.The water contact angle is 85.6°when 25% Ⅲ is used in the copolymer.

perfluorononene;fluorinated-monomer fluorinated copolymer;emulsion polymerization;contact angle

TQ325.7

ADOI10.3969/j.issn.1006-6829.2011.03.001

2011-04-12

猜你喜欢
全氟含氟共聚物
光伏含氟背板隐忧
1种制备全氟聚醚羧酸的方法
1种制备全氟烯醚磺酰氟化合物的方法
POSS 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双亲嵌段共聚物PSt-b-P(St-alt-MA)-b-PAA的自组装行为
EPDM接枝共聚物对MXD6/PA6/EPDM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DADMAC-AA两性共聚物的合成及应用
中空纤维膜萃取电喷雾电离质谱测定水中的全氟化合物
AM/AA/AMPS/AMQC12AB 四元共聚物的合成及耐温抗盐性研究
一种用于光降解全氟有机酸的掺杂二氧化钛炭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