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纤维化临床观察

2011-12-09 19:06刘江如汪秋春
亚太传统医药 2011年9期
关键词:胶原体征纤维化

刘江如,汪秋春

(湖北省孝感市中医院,湖北孝感 432000)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肝、脂肪肝、血吸虫病肝未经治愈转变而来,该病病程长,易发肝硬变,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和经济负担。笔者从2007年3月至今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41例肝纤维化患者进行治疗,经临床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41例均为我院就诊的肝纤维化患者,其中男36例、女 5例,年龄在 30~67岁,病程最长 21年,最短7年,经询问病史,检测肝纤四项、肝脏超声检查符合肝纤维化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中医治疗

口服中药鳖甲煎丸进行治疗,方中鳖甲咸平,散结消症 ;大黄、蟅虫 、桃仁、芍药 、赤硝 、丹皮、紫威活血化瘀,行血分之瘀结;厚朴、半夏、乌药、蜂房、蜣螂下气化痰,利气分之结滞;石苇、瞿麦、葶苈子利水导邪,使之从小便而出;更以干姜、黄芩调和阴阳寒热;人参、阿胶补气养血,扶正祛邪。用法:每次口服6~9g,每日3次,3个月为1疗程。

2.2 西医治疗

调节免疫微环境,抑制纤维蛋白合成。选用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安珐特)40~80mg,每日 3次口服,3个月为1疗程,并视病情给予对症治疗。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以治疗1~3个疗程后的检查结果为准,显效:症状、体征消失,肝纤四项恢复正常,B超检查肝实质回声均匀,血管走行清晰,肝脾超声未见异常;有效:症状、体征减轻,肝纤四项好转,肝脾超声改善;无效:症状、体征、肝纤四项、肝脾超声无改变。

3.2 治疗结果

显效18例,占 43.9%,有效 20例,占 48.7%,无效 3例,占7.3%,总有效率92.6%,平均治疗时间76天。

4 讨论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发展至肝硬化的共同病理学基础。近年来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肝纤维化的形成是胶原合成增加,降解减少所致,因而抑制胶原合成,促进胶原降解则可能延缓、阻止甚至逆转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祖国医学文献中尚无肝纤维化之记载,就此病证临床表现归纳起来,可列为中医之“胁痛”、“积聚”等病证范畴,该病病因虽有多端,其主要病机是肝气失疏,血瘀内结,正虚邪实,虚实夹杂,治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扶正补虚为基本法则。鳖甲煎丸为其代表方剂,方中鳖甲软坚散结、消痞化症为主药,大黄、蟅虫、桃仁、芍药、紫威活血化瘀通络,人参、阿胶补气养血、扶正祛邪,诸药合用,消补兼施,气血同治。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该类药既能扩张微循环,促进肝毛细血管网开放,增加肝血流量,又能提高胶原蛋白酶活性,促进纤维蛋白吸收,具有改善血流动力学和抗纤维化作用。配合西药安珐特调节免疫微环境,促进免疫细胞成熟分化,诱导免疫反应,抑制纤维蛋白合成。本资料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纤维化能取得满意效果。

猜你喜欢
胶原体征纤维化
线粒体自噬在纤维化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研究进展
黑鱼胶原溶液的流变、热稳定性及化学交联改性研究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病人体征缓变监护方法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
响应面法优化可口革囊星虫胶原抗氧化肽的制备研究
末端病大鼠跟腱修复中胶原表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