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厂商贴近手机用户“棋先一着”

2011-12-17 09:14作者陈亮
通信世界 2011年27期
关键词:主导权陈亮手机用户

作者 | 陈亮

互联网厂商贴近手机用户“棋先一着”

作者 | 陈亮

近日,HTC与新浪联合发布了首款新浪微博手机;阿里巴巴也于近日公布了其“阿里云”手机战略细节;此外,QQ手机、小米手机等也不断问世,互联网厂商介入终端领域愈来愈成为一种趋势。

为何互联网企业要将触角延伸至传统通信行业的“地盘”上来?究其原因是为了寻求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业主导权。由于移动互联网是一个新兴的市场,传统的互联网思维或者通信运营思维实际上都已经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发展。有人说:过去的经验越丰富,现在就死得越快。虽然有些夸张,但确实十分在理。过去互联网企业做好内容、做好服务以换取注意力经济的时代早就一去不复返,如今的互联网新贵们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更进一步贴近客户需求。

今年上半年的互联网应用调查结果显示:微博、团购、网上支付已经成为用户增长率最高的三种应用;即时通信、个人空间、网上银行和网上购物虽然不是新生事物,但依然保持稳定的增长;网络炒股、论坛和社交网站则是排名垫底,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负增长。这些纷纭复杂的变化背后是“需求释放理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调节——谁能够让用户的需求更便捷、更安全、更充分、更有创造性地释放,谁就能够拥有更多的市场份额。

例如,最早的论坛满足了用户表达自我和交流的需求,但很快就被博客超越,因为后者在满足了用户表达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满足了受关注、受尊重的需求;微博的飞速增长则是因为进一步降低了博客的门槛,同时其快速响应、随时随地的“短平快”特性也使用户的需求更进一步地释放。因此,百度、腾讯、阿里巴巴都想做自己的定制终端,实际上是期望以此为跳板将自身的服务直接“推送”到用户的手中,既降低了用户的需求释放成本、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竞争对手。一旦借助定制手机打通了提供商和用户之间的服务/信息双向通道,实际上就相当于将商店开到了消费者的门口,不但赚钱更赚足了前景,赚足了未来的主导权。

面对新对手的挑战,通信运营商的响应显然慢了半拍。目前通信运营商思考最多的问题还是今后的角色定位——是走中国移动一直以来都想“包打天下”的Smart Operator(智能运营商)思路、还是近期都在提倡的Smart Pipe(智能管道)思路亦或是稳中求胜的Pure Pipe(纯管道)思路,与其说对未来之路是“雾里看花”,倒不如说是现在已是“找不着北”。无论通信运营商最终选择了何者,新的对手们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保住未来“蛋糕”的压力,恐怕会比想象中来得更快、更强烈。

猜你喜欢
主导权陈亮手机用户
试论青年婚姻家庭话语主导权
书法作品
主动自锁托槽在一例上中线偏斜病例中的应用
基于蓝牙技术的蓝牙路况测险仪设计研究
陈亮:惹祸不由己
基于安卓手机用户行为的人口学信息预测
高原美景
潮妆在“线”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内围绕东北工作主导权的博弈——以张学良、齐世英为中心
基于手机用户认知视角的“双十一”期间网络广告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