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Single,如何打赢“整体架构”这一战?对话:华为全球解决方案Marketing部副总裁张宏喜

2011-12-17 09:14鲁义轩
通信世界 2011年27期
关键词:运营商架构华为

本刊记者 | 鲁义轩

“网络架构创新”企业访谈(二)

编者按

经过多年发展,电信网络形成了PON、NG-PON、GSM、UMTS、LTE、SDH、ATM、PSTN、Softswitch等多种技术共存的局面,这种“一种技术对应一张网络和一个维护队伍”的传统建网模式,导致新技术和摩尔定律带来的成本下降被管理多张网络的OPEX所淹没,需要新的建设思路。

为了应对现实网络挑战,同时瞄准运营网络的下一个十年走势,华为推出“Single战略”整体解决方案。如何在运营商网络中体现出Single的更大价值?华为全球解决方案Marketing部副总裁张宏喜为我们作了全面解读。

华为Single,如何打赢“整体架构”这一战?对话:华为全球解决方案Marketing部副总裁张宏喜

本刊记者 | 鲁义轩

华为全球解决方案Marketing部副总裁 张宏喜

华为的业务云是完全开放的,希望和业界合作伙伴特别是互联网的伙伴一起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业务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简单的业务集成,也可能是进一步的业务聚合(Mashup)。HiQQ就是我们和腾讯一起合作的一套互联网业务套件,在HiQQ里用户将无缝体验到腾讯的所有业务。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到开放的业务云。

Single“下一个十年”的意义

《通信世界周刊》:进入数据和全业务时代,运营商网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华为提出的可通过全IP平台,实现无线、固定宽带、城域网、OSS/BSS等网络组织部分的平台化,从而支持不同技术体制的设备的“Single战略”,在您看来,这一整体战略对于提升运营商运营水平和盈利水平,有何实质推动作用?

张宏喜:华为经过多年在无线、固定和IP网络的积累,从2006年初就判断ALL IP技术将成为下一代网络的基础,通过IP技术统一承载多种业务,实现单一网络的目标,从而制定了Single战略,华为的Single战略包括以下几大核心内容。

从网络架构上看,Single网络是把“多张垂直网络”融合成“一张水平网络”;ALL IP技术是实现网络融合的基础;

从产品形态上看,Single网络是把网络每一层的“多种产品形态”整合成“统一的平台,进一步是单一的设备”;超前规划的产品平台,能够满足未来10年的流量增长和新技术对平台需求,实现新技术和新业务的即插即用,实现未来10年的无代演进。

华为提出Single战略以后,通过与全球客户的广泛合作与联合创新,大家共同认为,Single 网络是构建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融合网络的最佳选择。基于ALL IP的Single 网络是网络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一张网络支持各种技术,实现一次部署支撑10年的技术平滑演进,一个团队维护多种网络,超越摩尔定律,架构性降低OPEX,从根本上解决技术演进和流量增长带来的成本问题,从高大大改善运营商的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通信世界周刊》:在“云、管、端”的大趋势下,智能终端、智能管道、云计算的应用成为热点,在管道方面,由于电信业需要低成本、高能力的数据导向的新的网络架构,扁平化、智能化及宽带化将成为最重要的发展趋势。您认为,Single战略是否能够完全满足这一需求?

张宏喜:扁平化和端到端网络融合,是Single战略两大特点。“大容量、少局所”是电信和IT永恒的主题。受过去网络容量的限制,网络汇聚的层次太多,因此,成本很高。IT领域的数据大集中,也是这样的思路。华为业界领先的大容量“波分、路由器、云计算平台”为网络的扁平化奠定了基础。

今年6月华为与挪威电信巨头Telenor成功开通了位于全球最北端的LTE站点,该站点采用了SingleRAN LTE解决方案。

在端到端的网络融合上,Single网络包括了接入、城域网、骨干、核心网、云计算平台、业务平台、OSS/BSS等端到端的融合,从而是系统化的工程,但网络每一层是标准的和独立的,可以单独进行改造和升级,走向融合。

云战略的重点:开放合作

《通信世界周刊》:云计算不仅帮助网络实现按需购买、动态分享,也使动态、虚拟网络的建设成为可能。Single战略在云计算的应用上,有何具体内容?

张宏喜:如同IP改变电信产业,云计算将改变IT产业。云计算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变革、产业链处于同样的起跑线,为运营商和华为都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

云计算是华为Single战略的一部分,即Single Cloud。华为云计算的战略包括三个方面。

1.构建云计算平台。云计算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通过“虚拟化服务器、无阻赛网络、全分布式存储”等面向云计算优化的硬件以及包含“虚拟化、分布式存储和数据库、并行计算框架、自动管控”等关键能力的云操作系统,来构建华为云计算的竞争优势。

2.电信业务云化。华为在电信应用和运营支撑软件领域耕耘多年,把电信业务、OSS/BSS等迁移到云上,从而使得各种电信业务共享云计算平台,提升整个运营的效率;同时,云计算平台提供大规模、低成本的计算和存储能力,能够支撑海量用户以及用户数据挖掘等业务的需求。

3.开放合作。开放合作是华为云计算最重要的战略之一,通过与各个行业的伙伴合作,提供各个行业的业务云解决方案;如电子医疗、智能电网、电子政务等等。

除了以上业务,华为在云计算方面还为运营商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和系统集成服务,通过与应用软件开发商合作,帮助运营商向ICT转型,帮助运营商在IT变革中发展新的业务,扩展新的收入来源,如计算和存储出租服务、Web hosting、在线软件服务等。

《通信世界周刊》:国内运营商在网络设备的更新上,投入是巨大的但同时也是务实和谨慎的,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对厂商的“全网战略”予以全部采纳,而是更为看重针对目前网络突出矛盾上的解决方案。据您了解,Single战略融入三大运营商的网络还需要分哪些阶段以及根据哪些需求决定?

张宏喜:Single网络是一个整网架构的发展方向,但是,网络发展和改造上,是可以分步实施的,并且网络的每一层之间的接口是标准的,是可以独立实施的;具体实施的步骤需要综合考虑“业务发展、流量增长、成本结构、现网设备的生命周期、实施难度”等多种因素。一般来说,网络的改造是比较容易的,如SingleRAN、SingleMetro等,因为网络设备相对来说是标准的,业务系统和OSS/BSS的改造是比较困难,这些系统标准化弱,而且涉及到运营商的管理和计费等一系列的问题。

因此,Single战略在每个运营商的实施,需要和运营商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整体的演进策略以及分步实施的放方案。一般来说先改造网络,然后改造相应的业务系统和OSS/BSS的管理系统。

实现Simple world的三大路径

《通信世界周刊》:在终端领域,移动宽带、数字家庭、物联网将成为明显的行业趋势。终端目前也是华为的一大战略之一。Single战略是否也给华为的终端创新提供了支持?

张宏喜:作为“云、管、端”战略中重要一员,终端的重要性日益凸现,终端要成为带动网络增长的发动机,如果产业是车,终端就是方向盘、仪表盘。

终端的理念是“Smart Device,Simple World”(汇智、简悦),这个理念以“Simple”为目标,与华为的Single战略一脉相承。Simple world要求终端必须具备以下四个特性:化繁为简、无处不在、情景智能、融合体验。

实现Simple world有3大路径:开放的业务云、易用的管理云、泛在终端。

此外,华为Smart Device Solution有个人、家庭、办公、行业四大系列,我们构建了从Device ->Package -> Solution 的三层架构,根据最终用户及运营商的需求情况,提供系列化方案,最终建立一个Simple World。

随着移动宽带向消费电子领域渗透,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被连接,由此带来MI模块以 Mobile Wi-Fi等数据终端的巨大发展空间,华为通过与高通的紧密合作,率先推出承载最新技术的产品。此外,电力、汽车、物流、支付、监控等行业应用领域,为M2M模块(即物联网)带来新的市场空间,华为终端正全力开拓行业终端市场。

固定、无线宽带的升级,以及三网融合、OTT互联网视频发展,使视频为重的媒体娱乐业务成为未来家庭业务的热点。华为终端针对家庭通信、娱乐、控制构建Connected Home的整体解决方案,围绕三个中心(接入、媒体、控制)、两朵云(业务云、管理云),正在提高一致性用户体验。

标准领域体现强者之音

《通信世界周刊》:除了在技术创新上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在标准化领域,华为哪些标准化成果对于通信业的网络架构变革非常有意义,而且引起产业链的积极反应?

张宏喜:对传送网而言,早期基于语音的网络架构面临挑战。在业务分组化和多样化的当前,华为主导的光传送网(OTN)的国际标准演进使得传送网架构具备了多业务的承载能力。在完成ODUflex无损调整标准之后,对分组业务的支持将更加灵活;同时OTN将增加对以太网虚连接业务(E-OTN)和MPLS业务(M-OTN)的支持。设备架构方面,板卡级的分组交换能力将过渡到统一交换平台,同时兼顾波长交换、ODU交换和分组交换,进一步简化网络架构层次,最大限度降低网络的CAPEX和OPEX,使网络部署更加灵活和经济。

华为在数据通信领域大力参加了IETF/IEEE/BBF的标准化工作,目前实力处于第一阵营。数通/IP方面的重要变革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IPv6。华为在IPv6领域有几十篇标准贡献并且在IETF主导成立了Renumbering工作组以解决IPv6站点重编址问题。

2. 数据中心。华为早些年在云计算/数据中心领域的IETF TRILL和IEEE 802.1上的标准布局正逐渐开花结果。华为在IETF主导成立了ARMD工作组已解决云计算带来的数据中心二层报文增长的问题,正在IETF推动的数据中心策略迁移技术可以保证数据中心业务在节能或灾难情况下无宕机迁移,将极大改善用户体验,让云应用更加灵活。

3. 视频。华为在IETF音视频传输(AVT)方向主导多篇重要草案和RFC,并有高端专家担任3个相关工作组的主席职位。在IETF视频分发方向担任DECADE(网络存储技术)工作组主席,并掌握多篇核心草案的撰写权。

专家点评

“运营商选择的每种网络架构都应该与其发展战略和商业模式高度契合,具体技术、产品、解决方案则是各家设备厂商能够提供的最具价值的地方。”业内人士如是说。

针对华为Single战略对整个通信网络以及未来发展产生的影响,以及运营商的具体需求,三位业内专家提出了各自的见解。

江苏邮电设计院通信技术研究院院长 朱晨鸣

整体架构创新与细节完善同样重要

Single整个创新网络架构本身与各大运营商的网络现状和演进路线是一致的、适用的,而整个战略中的一些产品设计细节更是运营商想要去关注的重点。

在“宽带化、移动化、智能化”趋势下,无论是华为的Single战略还是其他厂商的同类战略,其核心都是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解决运营商多张网络并存、多种技术更新迭代的情况下如何减少重建成本,如何控制OPEX;二是解决运营商网络建设的平滑演进,提升网络的全业务运营能力。

分析一下华为Single战略可以看到在细节上的一些创新、融合思路与运营商实际建网需求的紧密契合度,例如SingleRAN解决决了运营商站点资源稀缺、多网建设维护成本高等问题;整网交付、融合网管、IP可视化等服务和工具可帮助运营商提升运维效率、加深运营支撑、降低部署成本等等。

运营商选择的每种网络架构都应该与其发展战略和商业模式高度契合,具体技术、产品、解决方案则是各家设备厂商能够提供的最具价值的内容。

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科技委副主任 陈如明

优化全网资源是务实的创新

产业链应进一步加强有核心价值的全方位创新,及密切注意加强系统架构创新方面的战略作用与有效实施,包括由平台型Single RAN向架构型C-RAN的融合演进等。

华为继2009年成功推出SingleRAN作为X-RAN统一平台型解决方案之后,又率先提出扩展面向全网的Single战略,促使全网资源进一步联合优化:从站点资产、频谱资产、管线资产、用户资产和员工资产等五个维度,帮助运营商全方位提升资产效率,这是十分正确而务实的创新理念。

事实上,提升收入固然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但在以IP多业务异构网络协同融合时代,资源消耗与运营赢利往往矛盾凸显,如何确保其赢利最大化才是运营商最根本的追求目标。运营商站点资产瞄准Broader(更宽)、Closer(更近)、Greener(更绿)三大发展方向。频谱资产可借助MIMO、Single RAN、SDR等手段持续提升频谱效率;管线资产方面,3D Single All-IP可以帮助运营商在接入、汇聚、核心三层面同时借助IP微波平滑演进,基于路由器的移动回传方案支持静态、混合和动态这三种路由方式,实现UMTS/HSPA/LTE的灵活汇聚。同时借助各种技术制式的融合管理和全网端到端的融合管理完善员工资产,促使人均效率的提升及运营成本的降低,均为Single值得称道的思路与实施途径。

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项目经理 朱裕忠

单/双边缘架构取决于运营商具体需求

采用BRAS和SR分设(双边缘架构)方式可带来维护界面分开、易进行故障定位的好处,而且不同的用户业务设立不同的网关会有更好的体验;但在部分场景下采用合设(单边缘架构)方式,可降低冗余备份成本,并提高设备利用率。

从设备发展演进的角度看,华为Single这类改变了传统的不同业务终结于不同业务网关、整合网络资源在一个平台上集成很多功能的单边缘架构应该是趋势。但实际运用中,运营商出于管理维护等角度,也会长期采用双边缘架构。根据运营商的具体需要,Single架构目前在中国移动的网络中应用较多。

中国移动从2008年开始发展全业务,各省建网过程中,单边缘及双边缘网络架构均有采用。采用单边缘架构的典型省份如江苏、浙江等,采用双边缘架构的典型省份如广东、广西、云南等。

目前在各省份应用的过程中,中国移动江苏公司采用的单边缘架构体现出一定优势:其一,组网架构简单,按覆盖区域部署业务控制层设备,无需分别采用BARS和SR分担同一区域的业务;其二,业务开通便捷,区域内的所有业务均在同一台设备上配置。

广东移动最终从管理维护角度考虑,选择了双边缘架构,但要求设备支持单边缘演进。

中国电信目前还普遍采用双边缘架构,即BRAS承载家庭宽带、WLAN等业务,SR承载集团专线等业务。

猜你喜欢
运营商架构华为
基于FPGA的RNN硬件加速架构
现在的余华为谁写作?
赛力斯华为智选SF5
功能架构在电子电气架构开发中的应用和实践
基于云服务的图书馆IT架构
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华为
WebGIS架构下的地理信息系统构建研究
取消“漫游费”只能等运营商“良心发现”?
第一章 在腐败火上烤的三大运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