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商用的PTN承载LTE解决方案

2011-12-17 09:14中兴通讯承载网规划系统部黄富荣
通信世界 2011年27期
关键词:核心层商用基站

中兴通讯承载网规划系统部 | 黄富荣

走向商用的PTN承载LTE解决方案

中兴通讯承载网规划系统部 | 黄富荣

截至目前,中国移动已经进行了多轮的PTN承载LTE的测试,尤其是在今年3~4月份,中国移动集团公司在广东移动深圳公司进行的PTN承载LTE的外场承载验证测试中,对于PTN承载网进行了LTE业务的割接,充分肯定了PTN承载LTE方案的可行性。“PTN承载LTE方案”把VPN路由技术和PTN的隧道技术进行了深度融合,面向LTE承载提供了一种“成熟可靠、可运维可管理、低成本”的端到端解决方案。

LTE承载需求

LTE网络的最大特点是网络扁平化,引入了S1和X2接口。基站eNB和aGW之间的接口定义为S1接口。相邻的eNB基站之间的接口定义为X2接口。

LTE业务的承载,相比3G业务承载,最大的变化在于两点:S1接口需要灵活的调度能力,使eNB可以灵活的归属到多个a-GW;在相邻的eNB基站之间有X2接口的承载需求。

S1接口承载需求:需要在承载网中引入IP路由转发功能(L3 VPN),完成不同LTE基站到不同a-GW的灵活转发。

X2接口承载需求:由于X2的带宽只占S1带宽的3%~5%左右,因此,X2与S1可共享承载通道,利用承载网的IP转发能力来支持(L3 VPN)。

从需求分析得知,LTE承载的关键是L3 VPN的部署。但L3 VPN部署在承载网的哪个层次合适?

从网络复杂度、传送质量、可扩展性、可维护性、成本、成熟度等多个网络实际商用维度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承载网仅需“在核心调度层部署L3 VPN”即可满足LTE承载,也是综合最优的L3 VPN部署方案。具体如表1所示。

PTN承载LTE的方案和价值

PTN承载LTE的解决方案,接入层和汇聚层使用E-line实例(L2 VPN),而L3 VPN功能只需开启在PTN的核心层上,即“L2 VPN+L3 VPN”,仅核心层PTN支持简化L3 VPN,即可满足LTE的承载需求,实现2G/3G/HSPA+/LTE的综合承载。如图1所示。

PTN承载LTE方案具有以下显著的价值。

1.低代价演进:全面降低CAPEX和OPEX。

当期采购成本优势明显。如已部署核心层PTN设备,则直接开启L3 VPN即可,极大降低了建网成本。

可最大程度减少对原有运维的冲击,整体运营成本具有显著优势。

2.电信级规模组网能力强:OAM强大、保护能力强、组大网能力强。

提供CC/CV/AIS/ RDI/LB/APS/LM/DM/MCC等丰富的OAM,提供50ms电信级保护能力。

图1 PTN“L2 VPN+L3 VPN”实现LTE承载

支持各种规模组网,已大规模商用部署,具备单一本地网6000节点以上的组网能力。

3.易维护、冲击小、易实施:PTN继承了原有MSTP的维护技术体制和模式。

能够对业务进行全面监控,仅在核心层设备上开启L3 VPN即可满足LTE承载,无需复杂配置和规划。

中兴PTN承载LTE外场测试中的优异表现

在广东移动深圳公司进行的PTN承载LTE外场承载验证测试中,中兴通讯负责在深圳的CBD商业中心区和业务密集区(深圳福田区和南山区)搭建LTE的PTN承载网络,该测试充分展示了中兴PTN承载方案的优异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指标优异,性能突出:首家完成单厂家测试,各测试用例一次性通过,指标优异。其中,关键指标如VRF实例数,支持静态、动态路由能力等均达到业界平均水平的5到10倍。

● 性能稳定,表现出色:顺利通过综合业务(LTE、3G、2G、专线业务)承载的大业务量长期稳定性测试;30个节点大业务量压力测试,24小时挂表无误码、无丢包。

● 业界最紧凑的接入层10GE设备:ZXCTN 6200(仅3U高)盒式10GE/GE一体化PTN设备非常适合LTE承载网接入层网络,10GE组网应用时功耗低于200W,已在现网大规模商用,可灵活配置成10GE和GE接入,具备大容量交换和灵活的多业务接入能力。

● 出色的电信级50ms保护能力:保护压力测试(饱和配置保护组)顺利通过,S1/X2业务LSP线性保护压力测试倒换时间小于50ms;S1/X2业务VPN FRR保护组和VRRP保护组联合压力测试倒换时间小于50ms。

● 网管端到端易用性:U31网管端到端的业务配置能力,提供网络扩、缩容,业务自动割接等多种智能工具,极大提高了业务开通、维护、管理效率。

● 支持多厂家对接:可支持UNI、NNI多种对接方案,满足多厂家组网场景。

猜你喜欢
核心层商用基站
某商用皮卡NVH性能试验
兵学商用人物
——徐小林
2021年《商用汽车》回顾
油田光纤化改造核心层建设方案的探讨
基于移动通信基站建设自动化探讨
浅谈宽带IP城域网结构规划和建设
可恶的“伪基站”
校园网核心层设计探究
政府办公区域无线网络覆盖的设计
基于GSM基站ID的高速公路路径识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