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掀起“云产业大户”争夺战实际经济价值有待后效评估

2011-12-17 09:14张鹏
通信世界 2011年27期
关键词:产业基地厂商重庆

本刊记者 | 张鹏

各地掀起“云产业大户”争夺战实际经济价值有待后效评估

本刊记者 | 张鹏

到“十二五”末,中国云计算的产值规模将突破万亿元,正是各界看到了如此诱人的市场空间,一场由地方政府主导“云产业大户”争夺战拉开帷幕。

云计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蓝图,但其实际经济价值仍有待后续观察。

今年以来,各地方政府频频推出有关云产业基地的发展规划,这其中除了去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圈定的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5个先行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的试点城市以外,天津、成都、重庆、苏州、青岛、南京、秦皇岛等地也相继出台了类似规划。

据初步统计,目前由地方政府主导建设的云计算产业基地数量已接近20个,其发展思路也很类似——建立数据中心园区、搭建信息化平台,聚拢更多的IT软件企业形成完善的IT产业链条,以此创造更多的信息服务创新模式,促进地方的经济效益提升。

据有关机构测算,未来几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超过80%,到“十二五”末,产值规模将突破万亿元。正是各界看到了如此诱人的市场空间,一场由地方政府主导“云产业大户”争夺战拉开帷幕。

不过,各地大规模的云产业基地“扎堆”现象也引发了业界的冷思考。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陈英就曾在内部会议上表示,目前各地云计算中心建设所采购的软硬件产品多采用国外产品,且部分数据中心还处在业务模式摸索期的闲置状态,各地应避免投资过热和盲目跟风现象。

重庆“云端”激化竞争

“如果未来2~3年内大部分软件企业都转向云的服务模式,那么现阶段‘单一买断式’的IT服务将会发生彻底改变,而信息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趋势将会直接体现于那些具有相当规模实力的数据中心,正是看到了这一前景,各地政府才争先抢建云产业基地。”某跨国IT厂商人士这样告诉记者。

在众多云中,重庆市政府公布的“云端计划”最引人注目,按照重庆市市长黄奇帆的说法,重庆将在未来3年内成为国内乃至亚洲最大的云计算基地。

重庆“云端计划”

据介绍,重庆的“云端计划”主要由两部分组成:首先,重庆正在其两江新区建设“两江国际云计算中心”,总建筑面积约为207万平方米,总投资达到400亿元人民币,建设规划期为5年时间;其次,“云计算产业基地项目”也在今年4月底正式上马,该项目规划的建设面积为15平方公里,总投资500亿元人民币,并将建设成为以国产芯片为基础、国产服务器为载体的云计算服务器数据储存中心。

在过去,重庆通过吸引HP、DELL等国际IT厂商落户建厂,成为了亚洲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硬件生产基地。如今的“3年承诺”当然也不是空穴来风,目前重庆政府已为自己争取到了一个“特殊身份”——中国惟一特批的云计算“特别管理区”,也就是说,凡在重庆“云特区”内从事离岸数据业务,可以不经过国家关口局的数据检查,可以获得电信和数据营业执照,甚至可以对电信业务100%控股。

具备如此“天时地利”优势的重庆自然也得到了产业界、投资市场的积极反馈。最近,国内最大的软件开发企业——东软已决定落户重庆,而思科、HP等IT企业也表示出浓厚兴趣。至此,这场“云产业大户”争夺战升级至白热化阶段。

新技术需要“斤斤计较”

不过,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城市云蓝图都像重庆设想得那么长远。

一些缺乏地域优势和产业基础的城市也在这场汹涌的云产业热潮中开始了自己的云之旅,其最终的经济效用更人担忧。

前述厂商人士对此认为,云计算的愿景是希望能够带来信息服务的转型,而转型的成功需要依靠切实可行以及具备创新性的商业模式。“当反映到城市中,CIO们则要用战略性的视角、构思和设计,结合当地的宏观经济特点、社会发展找到适合切入点。而这一过程应是一个动态、曲折的发展轨迹,切不可大跃进或者匆忙上马。”

美国道纳斯格罗夫市CIO吴量福也在最近公开撰文表示,没必要担心在这场所谓的新一轮技术浪潮中失掉任何市场机会,从云计算技术在中国的发展现状来看,应该由市场来引导,无论技术开发还是设备采购,都不应过于急功近利。“因为新技术而采用新技术是没有道理的,就算在美国也不是人人都忙着入云。”

有统计显示,美国政府机构已经采用云计算的比例只占29%,大约有61%的政府还处在研究和计划阶段。预计2016年,美国各级政府机构在云计算方面的投资才会占到IT总投资的23%。

“美国政府部门对待IT投资方面的态度完全丧失了一个大国风范,我们反而更加关注新技术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创新改变,政府的角色是应用者而非开发者,”吴量福如是说。

实践年的商用尴尬

事实也是如此,尽管2011年被称作是中国云计算的“实践年”,但真正投入商用并实现盈利的商业模式却是凤毛麟角,对于政府的决策者而言,在初上云建设时,的确需要对很多后续发展问题进行探讨。

比如,云计算尚未形成统一标准。目前业界对于云计算的定义和理解已有超过30个版本,各类标准化组织也在积极商讨和公布有关云计算在商业模式、技术水平、用户需求等方面的参考框架,但云计算标准至今还未有定论,因此地方政府在建设云计算产业基地时,对于设备技术的选择需要综合权衡,避免厂商形成新的技术垄断。

毕竟在当下,国外IT厂商在云计算领域还是具有绝对优势,无论是服务器、存储、数据库还是虚拟化技术,国内IT厂商短期内由于缺乏核心技术还无法与之抗衡,而诸如东软、用友等国内实力厂商也将精力主要用在了软件应用层面。因此,政府决策者在采购IT设施后,对于一些关键业务领域和核心部门,也要考虑其系统数据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产业基地厂商重庆
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大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大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重庆客APP
玩具厂商及合作机构新年进步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厂商对北京卡车市场不抱希望
视觉重庆
在这里看重庆
考虑产能约束的耐用品厂商易耗部件兼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