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的着力点

2011-12-23 11:45蒋海晖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1年12期
关键词:着力点爱心读书

蒋海晖

“有目的的阅读,善于迁移应用,在精读课本教材的基础上,向课外延伸,走向生活,扩展学习资源。”这是新课程的要求。如何确定延伸阅读点,如何选择延伸阅读材料,如何合理运用延伸阅读材料,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精神成长,受到心灵濡染呢?我认为延伸阅读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

着力点一:依据单元主题确定延伸点

依据教材的单元主题确定阅读延伸点,有利于学生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延伸点可以是同一作者不同作品的延伸,可以是不同作者同一主题作品的延伸,可以是同一主题不同体裁作品的延伸。如人教版第九册第六单元的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学会看病》《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父母深厚而宽广的爱。我在班级读书课上以“感受爱,学会爱”这一单元主题为延伸阅读点,与学生共同阅读了同一主题不同体裁的作品。如图画书《爱心树》,短篇小说《走在路上》,诗歌《感恩父母,点燃亲情》以及散文《世界上最爱我的去了》。师生一起在延伸阅读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感受爱和学会爱。

着力点二:多样素材丰富阅读视野

形式多样的延伸阅读素材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多个感官参与到阅读实践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使用的是文字阅读素材、图片阅读素材和影视阅读素材。如《感谢有你》班级读书课,我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上阅读了电子图画书《爱心树》,纸质作品《走在路上》,网络文章《世界上最爱我的去了》,媒体文章《寻常处感恩 最拨动心弦》《感恩父母,点燃亲情》,课后推荐学生观看电影《漂亮妈妈》《花木兰》《葫芦兄弟》。紧扣延伸点推荐优秀的延伸阅读素材,让学生走出课内教材,步入文学的森林,体验文字的美妙,丰富内心的情感,生长自己的智慧。实践证明,让学生到“外面”走一遭后,回头再读教材中的这几篇课文,课文就变得浅显易懂。

着力点三:班级读书课分享阅读体验之果

崔利斯的阅读循环理论:孩子的阅读没有交流就不能形成更好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要通过交流来强化。班级读书课就是个宣泄阅读情感的会所。读书课上没有对错,没有权威,只有读友,只有思想的交锋、情感的交融。在读书课上,学生的情感体验逐层推进,内心感受日益丰富。

1.个体体验层面

这是学生个体与阅读素材的对话,是学生心灵闲逛的时间。课前鼓励学生运用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独立阅读,并留下阅读的痕迹,思想的轨迹,为读书课上的交流作准备。这个环节视阅读素材的长短、深浅,可以放在课外,也可以放在课内,还可以两者结合。如人教版第九册第六单元的课文《感谢有你》班级阅读交流会,谢尔·希尔福斯坦写的《爱心树》篇幅不长,在读书课上以电子图书的形式现场呈现给学生,瞬间吸引了所有学生的眼球。学生在以《大地》为背景音乐的阅读中,情感不断积聚,为之后的交流做足了准备。而梅子涵的少年短篇小说《走在路上》,考虑到篇幅长,文中有些特定时代的词汇和事件,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故提前两天分发给学生在课前阅读。让学生借助各种资源,应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提前进行个人与文本的对话,形成自己的观点,为分享交流环节作准备。

2.分享体验层面

一个苹果与另一个苹果交换还是一个苹果,一个思想与另一个思想交流就是两种思想。如《感谢有你》主题延伸班级读书课,设计三个层面的分享体验环节:(1)分享师生阅读感受。读了《爱心树》,你想说什么?在学生交流了自己的阅读感受后,老师与学生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感受:你们知道老师阅读了《爱心树》后是怎么想的吗?有一首诗歌《感恩父母,点燃亲情》写出了老师的心声。老师深情诵读诗歌。(2)分享彼此的生活。阅读梅子涵的少年短篇小说《走在路上》,以“小远的奶奶让你想到了谁?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举小说中的事件说说”为话题。概括出描写奶奶的五个画面,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感受,在交流中学生分享彼此生活中关于爱与被爱,付出与索取的人与事。(3)互文对照加深体验。在读书课上,让学生阅读同一主题不同体裁的《爱心树》和《走在路上》,谈:“《走在路上》中的小远让你想起了《爱心树》中的谁?他们之间有什么异同点?”通过互文对照,感受文中人物小时候和长大后对爱与被爱、付出与索取的不同态度,深化对主题的理解。学生与老师分享自己阅读体验的过程,是师生情感升华的过程,也是师生在阅读中逐步修正、完善自己的过程。

着力点四:当堂抒写促进精神成长

当孩子在延伸阅读素材中走几个来回后,就应适时提出当堂抒写阅读感受的要求。此时的写是“有所悟”而“动其情”,“动其情”则“辞必发”,此时的写更是精神成长的需要。如《感谢有你》读书课上,在课的后半段我借助张洁在母亲去世时,写下的一篇散文《世界上最爱我的去了》的开头:“人的一生其实是不断地失去他所爱的人的过程,而且是永远地失去。这是每个人必经的最大的伤痛。”引导学生当堂抒写:“同学们,趁现在爱我们的人还在跟我们同行,你可以用哪种感恩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他们的爱意?”在学生情意绵绵之际,适时将内心的情感体验由口头的表达转化为书面描写,满足了学生情感宣泄的需要,也促进了学生成长。毕竟,阅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阅读,而是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濡染。

找准延伸阅读的着力点,延伸阅读就会成为美国希尔曼在《破译心灵》中那召唤学生灵魂的声音,在学生的生命中结出一颗颗饱满的果实。

猜你喜欢
着力点爱心读书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爱心树(下)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把治污的着力点放到基层去
爱心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