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校车不如办学校

2011-12-25 15:07郑根岭
民生周刊 2011年48期
关键词:校车上学小学生

□ 郑根岭

买校车不如办学校

□ 郑根岭

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发生的校车重大伤亡事故,又把人们的目光吸引到了校车问题上。校车出事已经不止一次两次了,每当出现诸如此类的事件,公众舆论要么把矛头指向校车不合格、无照运营、超载等问题上,要么批评基层政府没有尽到责任提供好的校车,抑或上升到公共财政政策的高度。

然而,理论和道理上的推演,遇到现实中的变通花样,往往会产生事与愿违的滑稽效果。教育部急令全国各地普查校车安全问题,于是不少地方索性停了校车,因为现有充当校车的各种车辆基本上都不合乎校车标准。可停了校车带来的麻烦更多,导致一些小学生步行10多里地甚至一两个小时上学,路上更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也有一些小学生因为父母在外打工,平时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无法接送,就不得不请假缺课。

有数据表明,目前全国中小学校在校学生1.8亿人,其中能乘坐校车的只占2.77%;现有接送上下学的车辆28.5万辆,其中符合校车国标的2.9万辆,仅占10.32%。如果不折不扣地执行关于校车安全的规定,就会出现大面积的学生不能到校上课、学校无法正常教学的尴尬局面。这,能是治理校车举措的初衷吗?

如此进退两难的困局,不能不让人进一步思考:这并不单纯是校车的问题。出现校车,还不是因为路远需要接送学生?换个角度想一想,如果让小学生就近入学、上课更方便些,岂不可以减少校车接送?在目前全国中小学生上下学的交通方式中,能够乘坐校车的仅2.77%,这意味着,校车真要发展到满足需要的地步,那将是一个非常大的社会工程,耗费的资金可不是小数目。

媒体作为正面宣传报道的两个样板中,唐山市丰南区投入1400多万元买了60辆校车(另有旧校车12辆),维持经费每年要500-600万元;浙江省德清县斥资2000多万元购买79辆校车,运营费用每年400多万元。这两个地方大刀阔斧普及校车,值得赞扬,可别忘了,人家都是全国百强县,有财力支撑校车的庞大开支。这种模式在全国有多大的可复制性,着实令人怀疑,因为不少地方连乡镇几大班子的办公经费都捉襟见肘。

更令人心里不爽的是,年年这么多钱白白花在校车上,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打水漂儿一样。因为校车除了自身折旧、维修和各种必要费用之外,还消耗汽油、污染空气、占用交通资源,而居住分散的学生乘坐校车也会浪费时间、影响学习。可以说,校车从根本上讲其实利弊俱存。

倒不如多建些学校,合理布局,让孩子们就近读书,不仅省了校车的一次性巨额投入和年复一年并非小数目的维持费用,无形中还减免了本无校车的地方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精力、财力,何乐而不为呢?

回想笔者当年读小学、初中时,就在村子里的学校;可如今村里的孩子,却要到七八里外去读书。30多年过去了,农村各方面的条件越来越好,小学生教育也有了长足发展,但上学便利反而成了问题。究其原因,就是近年来全国各地农村刮起的“并校风”所致。过去就近上学,根本谈不上校车的问题,正是因为一窝风似地并校,才出现每天一两个长距离往返学校这种情况,进而又衍生出校车的需求。

不难看得出来,当前热闹的校车问题其实正好折射出了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滞后的困境。如果说农村“一村一校”没必要的话,方圆一两公里范围内设立一所中小学并认真办好,算不上过分的要求吧?今天的乡村,孩子每天上学反而不如30年前方便,是无论如何也不可忽视的事情!

在庆阳校车事件的冲击之下,不光当地,就连其他地方,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之下,都痛下决心下血本购买校车,可我冷静思考之下,觉得买校车真的不如多办所学校。

今天的乡村,孩子每天上学反而不如30年前方便,这是无论如何也不可忽视的事情!

□ 编辑 刘文婷 □ 美编 阎 瑾

猜你喜欢
校车上学小学生
未来的校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