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1-12-27 02:48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理论职业高职

赵 岩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教学部,辽宁 大连 116035)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

赵 岩*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教学部,辽宁 大连 116035)

以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改革为背景,以目标体系为导向,以课程体系为主体,探讨了构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学”“园”结合“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人才培养构建和“学”“园”结合模式的运行保障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学”“园”结合;教育模式

模式一词在我国《教育大辞典》中的解释是,“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的、为保持某种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具有直观性、假设性、近似性、完整性。”美国教育家沃纳等人将模式定义为“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的形式。”我国教育家吴志超认为,教学模式是按照一定教学原理设计的一种具有相应结构和功能的教学活动的模型或策略。从以上可以看出,教学模式都是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具有一定结构并可以操作和迁移的模块。[1]所谓“学”“园”结合体育教学模式,就是在体育基本理论和学前教育理论指导下,以培养具备学前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指导及管理能力的学前教育者为目的,通过学校与幼儿园联合教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设计或教学方法的组合,达到理论、技能教学与幼儿园体育教育相适应。此教学模式是教学实践和理论的统一,具有职业针对性和使用性的特点。

一、构建“学”“园”结合体育教学模式的意义

1.“学”“园”结合体育教学模式与高职育人目标的定位相适应

学前教育专业主要研究幼儿教育活动的一般规律,探索教育活动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它的特点是教学任务具有双重性,即自身锻炼和职业能力训练。职业能力是指在科研、社会实践中完成专业实践任务的能力。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岗位的可预知性,80%的学生将以幼儿教育为主业,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首要任务。采用“学”“园”结合体育模式教学,使学生懂得基本的体育教育理论,掌握专业技能技巧,培养幼儿体育教育活动设计和组织能力。这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

2.“学”“园”结合体育教学模式是培养学前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园”结合的体育教学模式,一方面,学生通过学校的体育课,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增强体质;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幼儿园教育见习、实习,体验工作过程,在组织幼儿体育活动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回归课堂,这是一个学习——实践——再学习的递进过程;第三方面,教师直面于幼儿园的教育实践,能快捷地了解幼儿教育发展的新动态、新理念,有针对性地充实和更新体育教育的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园”结合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

1.构建学前教育专业体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

体育教学目标作为一个整体,是由总目标、各学段教学单元目标和教学课时目标组成的具有递进关系的系统。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特点,按“基础理论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水平高”的原则,重新构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结构,以培养“有理论、会设计、能组织、懂教学、善创新,会示范”的人才为目的,从体育基本理论、动作技能、“学”“园”结合职业能力培养三方面构建“学”“园”结合的体育教学模式的总目标,并由此派生出若干子目标,具体见图1。

2.构建学前教育专业体育人才培养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

从体育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构建。“学”“园”结合的教学体系是由多个单元教学模块组成,根据课时目标将相互联系的模块组合成相对独立的子模块,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逐级达成。具体内容见图2。

3.重构学前教育专业体育人才培养过程

教学过程即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通过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自身的过程。“学”“园”结合体育模式的教学过程与职业岗位紧密结合,以学期为单位分三段:第一学期重基础,即理论和运动能力加上基本职业能力(应变指挥能力、动作讲解与示范能力)的训练;第二学期重教学能力的培养,即体育理论与运动能力训练加上职业能力培养(组织幼儿游戏、主题活动的试教与创编);第三学期重体育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即独立设计幼儿体育教育的主题活动与实践。学生可根据计划中的教学实习,进入幼儿园实训基地学习。“三段”式模式,使职业能力培养与体育教学刚柔结合,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三、“学”“园”结合体育教学模式的运行保障

1.加强校内体育课堂模拟试教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模拟试教是将同班同学视为幼儿作为教学对象,模拟创设幼儿教育环境,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学生在试教中体验幼儿教师角色,感知幼儿教学过程,了解幼儿教学特点,通过教学理论与方法的运用提高组织教学的能力。要加强与幼儿园的联系与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分批定时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实习,建立“学”“园”合作教育机制 ,为“学”“园”结合的体育教学模式的运行创造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2.以教学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建立一体化教学模式

根据体育理论课和技术实践课不同的教学特点,在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理论课应改变以往教师是演员学生当观众单向流通的封闭式教学方法,采取阅(自学)→议(互交)→练(相长) →结(小结)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最终达到获得真知、学会方法、形成能力的目的。体育技能实践课兼顾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练结合。教学中注重示范、讲解、纠正、点拨,采用跟练、结对、分组循环的练习方法,使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发展运动能力的同时,掌握幼儿的基本动作、游戏方法和体操的创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学会教学,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能力培养为一体,突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综合性和先进性。

3.以高职体育教育模块化为基础,加快学前教育专业教材重建

课程教学的模块化引起了课程内容的分化和重组。教学内容要体现新技术、新成果,突出应用性、先进性和创造性。体育基础理论课教材要融入实践教学相应的理论内容。专项技术教材要加强实践能力训练,按岗位体育能力需求组织教材内容,把岗位能力与素质培养结合起来,克服专业技术教材空洞、无物、脱离实际、缺乏创新的弊端。

4.以幼儿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为中心,促进体育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育的双重性,决定了教师应该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跳出技术传授范围的定势,结合高职教育实际,确立新的教育理念,从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取。“学”“园”结合的体育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育见习、实习,提高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成为双师型教师。另外,聘请有经验的幼教工作者进校助讲,充分发挥“学”“园”结合的教育优势,互通教育改革的前沿信息,资源共享,形成合作效应。

一个新的教学模式的建构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它顺利运行的基础是各组成部分工作的完善和细化,最终在职业教育改革的实践中落实。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学”“园”结合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就是致力于改革,着眼于未来学生所从事的职业,从体育教学层面上进行的研究,以求得高职的体育教学更好地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服务。

[1]赵立.体育教学模式问答[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1.

On Construc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 ode of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ZHAO Yan

(Elementary Education Department,Dalia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Dalian 116035,China)

Based on teaching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guided by objective system and curriculum system,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eaning of constructing“three-phase”training mode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 of combing“study”and“kindergarten”,training process,and security problem s of the mode of combing“study”and“kindergarten”.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combination of“study”and“kindergarten”;education mode

G632.3

A

1008-388X(2011)02-0035-03

2011-04-20

赵岩(1962-),女,山东莱州人,副教授。

阅力]

猜你喜欢
理论职业高职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