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钢结构行业的基本现状

2011-12-30 01:04金洁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11年3期
关键词:钢结构建筑企业

金洁

我国建筑钢结构行业的基本现状

金洁

随着节能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钢结构作为绿色环保型产品得到公认。特别是我国钢产量的快速增长,使得钢结构运用领域不断扩大,建筑钢结构市场增长迅速。目前钢结构行业的年产量估计约为1400万吨,产值1000亿元以上,加工能力基本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目前还在不断扩大。大型标志性建筑应用钢结构已成为时尚,钢结构已得到普遍应用,整个行业呈现出兴旺的景象。

1990年代初:我国钢结构房屋的建造面积仅为300多万平方米/年,钢结构加工产量为100多万吨,钢结构制作安装企业仅有400多家。到2005年:钢结构房屋2800多万平方米/年,钢结构加工1000多万吨,有市场准入条件的钢结构制作安装企业上千家。与钢结构行业配套的相关企业及未登记在册的小企业有上万家。其中:年产量2万吨的有约50家;部分企业的年产量达10万吨以上,在国内承担了一大批结构复杂、规模宏大、难度很高的钢结构制作、安装工程。我国钢结构行业已经具备较强的生产能力和较高的技术水平。

截止2010年,年加工5万吨以上的特级企业有39家,年加工1.2~5万吨的一级企业60家。大型钢结构制造企业构件质量优良、管理科学,走在行业前头,有的年产量已超过70万吨,制造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一、我国建筑钢结构行业的基本特点

建筑钢结构行业是最大的用钢行业之一,建筑钢结构的用钢量约占钢产量的3%。2005年中国钢产量达到了3.494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31.6%,已超过美、俄、日、韩的总和。钢产量的快速增长为建筑钢结构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带动了建筑钢结构行业的发展。我国钢结构行业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1.随着钢结构运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建筑钢结构市场迅速增大。目前,我国建筑钢结构市场主要分布在冶金、电力、化工、道桥、海洋工程、房屋建筑、大型场馆、民用住宅等领域。建筑钢结构产业正在变成国民经济的主要产业之一。上世纪90年代年,我国钢结构每年的加工量仅100多万吨,到2007年,全国建筑钢结构总量达到1000万吨左右,增多了10倍;钢结构房屋,从90年代年建造300万平方米,发展到目前的年建造2400万平方米,增长了8倍。从现在到2020年我国建筑钢结构总量将以每年6%-7%的速度增多。

2.国家的 “节能减排”政策的全面推进,使节能、环保、绿色的建筑钢结构大有用武之地,拉动了建筑市场对钢结构的需求。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世青会的配套设施都采用了大量钢结构建筑。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和各大省会城市,以及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型城市,建筑钢结构项目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3.建筑业的结构安全和技术进步要求,是促进钢铁产品升级换代的强大动力,也是支撑钢结构市场趋好的内在动力。2010年,我国建筑业的强化结构安全和加速技术进步掀起了新一轮高潮,结构安全标准提高带来的结果:一为钢结构在建筑设计中的比例提高;二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高强度级别钢筋比例提高;三为节能型建筑的比例提高,对建筑钢结构用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我国钢产量的快速增长,促进了我国建筑钢结构产业迅速稳健发展。1996年,我国钢产量超过1亿吨大关,随着我国钢铁产量的迅速增加,以及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出现,为建筑钢结构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业内人士认为,2010年至2012年,我国的钢结构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钢结构市场前景广阔。国家 “十一五”时代建筑钢结构的发展目标是:争取获得每年建筑钢结构用钢量占全国钢材总产量的3%;2015年建筑钢结构的发展目标是:争取每年全国建筑钢结构的用钢量达到钢材总产量的6%。专家瞻望,随着建筑钢结构产业的技术瓶颈的不断攻破,我国建筑钢结构每年的工程量将至少达到3000亿元。

二、国内钢结构加工企业现状

随着全国各地钢结构建筑的蓬勃兴建,一大批有实力的钢结构生产和安装企业承担了国内重点大型钢结构工程的建造和安装,其施工安装能力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行业新技术、新工法、新设备层出不穷。钢结构配套产品齐全,加工设备制造企业发展迅速,满足了钢结构行业的需求。

建筑钢结构产业的发展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程度和发展速度联系很大,我国建筑钢结构企业主要分布在上海、苏杭、天津、粤闽和北京等五大地区。近年来建筑钢结构企业开始跨区域大规模扩张,多数建筑钢结构企业的资本投入大多流向提高产能、扩大规模、区域扩张等用途,而没有输送到创新技术、改进工艺、添置设备、研发材料等方面,真正具有研发、设计、制造、施工一条龙能力的企业为数并不多。

1.大型钢结构公司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具有市场准入条件的建筑钢结构企业在1000家以上,一级资质以上的近百家。大型企业的年产值总共约为500-600亿元。这些企业资金较充足,品牌较响,质量较好,设计制作施工力量较强,市场范围遍及全国,一般在各地分区域设立分公司,大都具有特定的钢结构体系优势 (如浙江杭萧、浙江精工在高层钢结构方面、东南网架在网架方面)。 [注]

经营模式:设计、加工、施工一体化。

市场定位:各种厂房项目、多高层项目、展馆等特种建筑。

2.国有钢结构公司

国有钢结构公司一般为大、中型建筑钢结构企业,市场范围覆盖面较广 (如宝冶、中建系统等)

经营模式:以提供材料与加工、工程施工为主,内部工程比重较大。

市场定位:重钢为主,以各种厂房、建筑结构项目居多。

3.中小型民营钢结构公司

在市场机制下,一大批中小规模的民营加工企业应运而生,虽然年产能力不足1万吨,但这些企业有着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可弥补大企业的不足,形成配套完整的钢结构加工行业市场格局。这些企业运作灵活、整体实力较弱、质量一般,市场范围集中在所属特定区域,依靠与企业周边区域业主建立相对稳定的业务关系介入市场,生产运营成本较低。经营模式有以下三种类型:

经营模式之一:提供材料与加工为主。市场定位:构件加工。

经营模式之二:设计、加工、施工一体化。市场定位:厂房、多层项目。

经营模式之三:工程总包与设计。市场定位:各种厂房、多层项目等。

4.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

随着国外资本和技术设备进入我国,出现了许多中外合资企业、独资企业,我国钢结构行业发展在体制、规模、加工方向等方面形成了多样化趋势。国外全资钢结构公司具有知名度高、资金雄厚、技术先进、品牌较响、质量优异、收费较贵等特点。这些企业 (如上海美建钢结构公司、上海巴特勒钢结构公司)在钢结构技术方面积累较多,具备综合优势,且拥有企业独特的业务、设计软件支撑系统,市场范围覆盖全国。

经营模式:设计、加工、施工一体化,其中重钢方面以设计与工程总包为主。

市场定位:大面积厂房项目、多高层项目、大型展馆等特种建筑。

5.各类企业所占比例

(1)按产品分:仅有几十家企业生产重、大型构件,其余大部分为生产轻钢、网架、彩板的企业。

(2)按企业地域分:上海地区、浙江、江苏长江三角洲地区企业相对集中,其钢结构产量2008年达到450万吨,约占全国产量的45%;河北、山东、北京、天津及渤海湾地区占1/3;其次是广州、深圳、珠江三角洲地区、东北、中西部地区。

(3)按行业产品分:房屋建筑钢结构约600多万吨,冶金、电力、交通等其他行业约900多万吨,约占全国的60%。

(4)按产品所用钢材品种比例分:中厚板 (包括特厚板)约占60%以上,热轧H型钢占15%左右,管材占9%左右,其他彩涂板 (包括镀锌板)及冷弯型钢约占10%(2008年)。

[注]按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结构制造企业资质评定标准:特级 (5万吨/年以上)、一级 (1.2~5万吨/年)、二级 (0.6~1.2万吨/年)、三级 (3000~6000吨/年)。

三、国内建筑钢结构市场及前景

1.当前国内建筑钢结构市场的主要产品

(1)重型工业厂房; (2)轻钢门架; (3)多、高层钢结构; (4)大跨钢结构 (网架、网壳,悬索,索膜,张拉整体,斜拉……),近十年在空间结构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了进展,跨度超过100米的空间结构大量出现,网架、网壳、管桁架、索膜张拉结构与张弦梁结构成为大跨空间钢结构的主流; (5)钢结构住宅 (框架,轻钢龙骨); (6)钢管结构; (7)组合结构。

2.市场基本需求

每年新建的钢结构工业、民用建筑大体为:高层钢结构20幢,150万平方米;重型工业厂房,1000万平方米;网架、网壳1500座,250万平方米;空间桁架建筑20座,60万平方米;轻钢门架厂房1000万平方米;波纹拱形钢屋盖250万平方米;钢结构住宅100万平方米;桥梁30万吨;容器100万吨;塔桅100万吨;海洋工程10万吨;城市建设用钢200万吨。

3.市场前景

国内建筑钢结构市场前景广阔,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在下列几个领域内钢结构市场将会显著增长:

(1)由于火力电厂建设速度还会不断加快,主厂房和锅炉钢架产品会增加。

(2)交通工程中的钢结构桥梁会有所增加。铁路桥梁均采用钢结构,公路桥梁采用钢结构已成为近几年来的一个发展趋势,因此,随着桥梁建设项目的增加,桥梁钢结构项目也会增加。

(3)市政建设中采用钢结构的项目会增加。地铁和轻轨工程、城市立交桥、高架桥、环保工程、城市公共设施及临时房屋等都越来越多的采用钢结构,尤其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和各大省会城市以及经济发达的中型城市,建筑钢结构项目会明显增加。

(4)钢结构住宅将增加。国家提倡建设节能省地住宅,而有关钢结构住宅的设计规范及配套技术、材料基本具备。如果我国每年竣工6亿平方米的城镇住宅项目中有5%采用钢结构,将会产生3000万平方米的多层、高层钢结构建筑,按平均每平方米用钢50公斤计算,将需要每年150万吨的钢构产品。

(5)由于中国钢材价格、劳动力成本都比国际市场低,而且钢结构产品质量优良,因此,在国际工程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这几年国外企业在中国的钢结构采购量有所增加,许多建筑钢结构厂都承接了海外订单。

四、我国钢结构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建筑钢结构产业发展势头很好,但是钢结构市场的急剧增长和企业规模的快速膨胀也给行业的发展带来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由于钢结构市场具有较高的成长性,导致很多企业对这个市场盲目乐观,加之企业进入钢结构行业门槛较低,部分地区钢结构企业出现盲目上马的现象。这不仅造成行业产能过剩,也使市场出现了无序竞争、恶性竞争的现象,其结果是加工和安装企业竞相压价,加上钢材价格上涨,造成企业效益逐年降低。

2.我国建筑领域钢结构的广泛应用起步较晚,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我国钢产量的增长,钢材供应紧张局面缓解,大型公共建筑使用钢结构的情况才逐渐增多,因此,我国钢结构产业尚不够成熟。多数中小型钢结构加工厂和施工安装企业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企业的生产管理流程、质量保障体系都不够规范,产品质量和管理工作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

3.由于行业发展经历较短,因此行业缺少专门的培训机构和培训力量,钢结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生产一线没有专门的技术岗位要求,关键岗位操作人员经常流动,操作技术不稳定,导致产品质量难以保证。这些问题在中小企业尤为突出。

4.由于市场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市场出现无序竞争,钢结构产品和工程优质不能优价,导致企业缺乏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积极性,装备相对落后,计算机管理水平、劳动生产率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

5.由于建筑钢结构在我国是个比较新的行业,政府主管部门对这个行业的了解还不够深入,相关科研院所对这个行业也不够关注,导致建筑钢结构行业科研立项不足,国家拨付的研发资金不够,标准及应用规范、规程缺项、滞后;标准及规范修订周期太长;钢材标准与工程设计、施工规范规程衔接不上,影响了整个产业的发展。

6.行业协会的作用和功能远未到位。特别在规范和引导市场秩序、服务企业、开拓钢结构市场、标准规范的编制修订和专业人才的培养等方面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1]《我国钢结构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中国钢结构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陈禄如

[2]《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中国钢结构协会常务副秘书长 刘万忠

[3]《中国建筑用钢的现状与发展》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钢铁工业首席分析师 李世俊

[4]《我国钢结构产业化发展浅析》 (“考试大”网站结构工程师编辑整理)

[5]我国钢结构行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考试大”网站)

C

1671-3362(2011)03-0015-04

猜你喜欢
钢结构建筑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首件钢结构构件确认机制在钢结构施工中的应用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建筑的“芯”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钢结构建筑发展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