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山隧道岩爆段开挖处理技术

2011-12-31 06:51庞建康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28期
关键词:掌子面锚杆围岩

庞建康

一、工程概况

中天山特长隧道位于托克逊、和硕间中天山东段的岭脊地区,穿越中天山北支博尔托乌山中山山地,平均海拔1100-2950米,最高海拔为2951.6米。山岭南北两侧地形切割剧烈,山高坡陡,基岩裸露,沟壑纵横,地形复杂,植被稀疏,相对高差800~1200m。隧道左线起讫里程为DK141+590~DK164+042,全长22452m。

该隧道穿过多个褶皱、断裂构造发育带,隧道通过埋深>1500m段落十余公里,最大埋深达1700m以上。根据地应力测试结果对隧道围岩稳定性进行的分析,初步判定本隧道存在高地应力甚至极高地应力的影响,地应力状态复杂。近期施工中天山隧道的岩爆主要分布在DK156+700—K156+850的混合片麻岩段,混合片麻岩属极硬岩,其弹性能量指数(Wet)和脆性指数(Kr)都高。该段岩层走向为北偏西80°,倾角为55°,向北倾斜,中薄层状,隧道埋深约1500m,掌子面干燥、无水,围岩整体性较好。

二、存在的问题

2010年10月26日经过洞内现场观察,该段岩爆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在岩爆未发生前,并无明显的征兆,虽经过仔细寻找,并无空响声,一般认为不会掉落石块的地方,也会突然发生岩石爆裂声响,石块有时应声而下,有时暂不坠下。 2、岩爆发生的地点多在新开挖的工作面附近,个别的也有距新开挖工作面较远,常见的岩爆部位以拱顶或拱腰部位为多;岩爆在开挖后陆续出现,多在爆破后的2~3小时,24小时内最为明显。 3、岩爆围岩的破坏过程,一般新鲜坚硬岩体均先产生声响,伴随片状剥落的裂隙出现,裂隙一旦贯通就产生剥落或弹出,属于表部岩爆,一般在新开挖的掌子面。4、该段岩爆时围岩破坏的规模为以下三类:

1)剥落型:围岩呈块、片状爆裂,爆裂声微弱。爆裂的岩块需经过一段时间后才从母岩表面弹射下来,弹射距离较小。弹射速度一般小于2m/s,部分岩块是自上而下的坠落;为微弱的岩爆,但因其规模大、持续时间长,对隧道的破坏、对机械和施工人员的安全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2)爆裂弹射型:岩片的弹射及岩粉的喷射,爆裂声响如同鞭炮,爆出的岩块成片状弹射或剥离,射出来的岩块多为中间厚、周边薄的鳞片,其较大的块体达到直径D=0.2~0.6m、厚度h=0.1~0.4m,岩片弹射的速度一般约为2.0~7.0m/s,发生的部位一般在新开挖的工作面及其附近的拱部。岩爆发生前连续发生有如破竹般的劈啪声,发生后有岩粉尾随出现。发生岩爆的洞壁岩面一般光滑平整。此类型为中等岩爆,此种类型岩爆无明显预兆,持续时间短(一般在开挖后6~12小时),对隧道破坏和机械损坏影响不大,但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威胁较大。

3)爆炸抛射型:巨石抛射,声响如炮弹爆炸,“砰”的一声抛石体积有数立方米,抛射距离5.0~10.0m。弹射的速度一般大于5m/s,岩爆部位集中于爆破后的开挖面。岩爆发生也在爆破后6-12小时内,并很快趋于平稳,此类型为强烈岩爆,具有一定规模,也具备一定的偶然性和突然性,对机械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有较大影响,对隧道的破坏也有一定影响。

4)掌子面5~60m范围拱部设计为局部挂网,拱部虽然喷射了8cm混凝土,但受高应力影响,多处发生掉块现象,属于二次岩爆,尤其2010年10月26日,掌子面20m ,DK156+840处发生突发性二次岩爆,抛石体积近四立方米,这种类型的岩爆持续的时间长,对机械设备、施工人员作业有很大的影响。

三、现场调查

根据我单位多年来修建公路、铁路隧道工程的施工经验,针对现状通过深入调查和认真分析,产生岩爆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的条件:(1) 岩石的强度Rb≥80MPa;(2) 岩层中的原始初应力σ0≥(0.15~0.2)Rb;(3) 围岩的级别:Ⅰ、Ⅱ或Ⅲ级;(4) 隧道的埋深H≥50m;(5) 岩石干燥无水,呈脆性,节理基本不发育。式中 σ0为原始最大主应力;Rb为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

DK156+700—K156+850段设计为Ⅲ级围岩,开挖段隧道埋深约1500m,最大水平应力值σ0=18.65MPA,掌子面为片麻岩Rb=92MPa,该段岩层走向为北偏西80°,倾角为55°,向北倾斜,中薄层状,掌子面干燥、无水,围岩整体性较好。一般来说,发生岩爆的隧道基本上能同时满足这5个条件。但是,也有极少数的隧道,在并未完全满足这5个条件的情况下,也出现了岩爆,且有的岩爆的强度还不低。因此,为了更具普遍性,只要满足其中任意三项指标时,即可判定岩爆的存在。

四、施工处理措施

一般情况下,对隧道岩爆应采用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岩爆的发生机率,减小岩爆强度。对于岩爆较严重的部位,要先处理后施工,确保施工安全。

1、岩爆预测。在岩爆隧道施工过程中,采用以超前探孔为主进行地质预报,并在开挖面及其附近的观察预报,通过地质的观察、素描,分析岩石的“动态特性”,主要包括岩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声响和局部岩体表面的剥落等。

2、岩爆预防措施。根据预测岩爆强度大小对其进行严格分级,针对不同的岩爆级别采取下列技术措施:

1)切实提高光面爆破效果,保证洞室轮廓规则圆顺,避免应力集中;并严格控制装药量,以尽可能减少爆破对围岩的影响。

2)微弱岩爆地段,爆破后立即对围岩喷洒高压水,软化表层,促使应力释放和调整,减弱岩爆强度。

3)中等岩爆地段,在隧道开挖断面轮廓线外10~15cm范围内,在侧壁及拱部,打设注水孔,并向孔内喷灌高压水,软化围岩,加快围岩内部的应力释放。

4)加强机械找顶和人工来回找顶。

5)选用预先释放部分能量的办法,在靠近掌子面的5m范围的拱顶和拱腰部位打径向应力释放孔,加快围岩内部的应力释放。应力释放孔为不装锚杆的Φ42空孔,孔深2m,间距2~3m,按实际需求布置。

3、岩爆处理措施。隧道施工中,一旦发生岩爆,应立即采取下列应急处理措施:

1) 停机待避,同时进行工作面的观察记录,如岩爆的位置、强度、类型、数量以及山鸣等。

2)加强光面爆破,保证洞室轮廓规则圆顺,避免应力集中;并严格控制装药量,以尽可能减少爆破对围岩的影响。在中等岩爆、强烈岩爆地段采取短进尺(每循环进尺2.5m)、多循环、弱爆破措施。

3)爆破后立即向工作面及工作面后方10m范围的隧道洞壁,用高压水进行喷洒以降低岩石的脆性从而减弱岩爆强度,洒水工作不间断的连续进行,必须经常保持洞壁的湿润。

4)爆破后至少0.5h才可进行出碴,出碴车停在掌子面30m范围外。

5)加强掌子面的找顶工作,在侧壁和拱部,每一循环内进行2~3次找顶、排险。找顶彻底后,展开下道工序的施工。找顶应特别注意安全,听到围岩内部有闷响时,人员必须及时撤离到安全地点。

6)对于岩爆特别严重的部位,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围岩进行锚喷网支护,防止作业时落石伤人,在拱顶和拱腰打设L=2.5m系统锚杆,锚杆间距1.2*1.2m(环*纵),按梅花形布置,同时在靠近掌子面的5m范围的拱顶和线路右侧拱腰部位打径向应力释放孔。应力释放孔为不装锚杆的Φ42空孔,孔深2m,间距2m,特别是在线路右侧拱腰的部位。并安装钢筋网,网格间距25cm,挂网后在锚杆外露端头横焊Φ22的钢筋,加固后再对底部3m以上的范围进行二次喷射混凝土施工。

五、结束语

2010年11月16日,现场检查支护质量,经检查:通过对岩爆研究、分析及处理,采取定人、定岗施工及监控等有效措施后,较好地通过了85m岩爆段,所喷的混凝土个别处发生开裂、剥落;围岩收敛变形基本稳定,对岩爆段的处理是比较成功的;虽然施工进度减慢了,但保障了施工安全,质量也满足了设计要求,没有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由于中天山隧道地质复杂,且是南疆施工的最长的隧道,因此对该隧道质量管理特别严。通过本次小组活动,提高了全体成员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了长大隧道岩爆地段的施工经验,得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施工参数和施工方法,为今后施工提供了技术保证。同时,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长期开展质量管理活动,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掌握新工艺,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为企业争得良好的信誉。

猜你喜欢
掌子面锚杆围岩
复杂隧道围岩安全性及其评价方法
基于松动圈理论的隧道初期支护时机分析
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应用技术研究
软弱围岩掌子面挤出变形影响因素分析
隧道开挖对掌子面前方围岩影响范围研究
锚杆参数对围岩支护强度的影响
爆破掘进巷道支护锚杆的振动响应研究
TRT6000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
锚杆支护技术研究
煤井锚杆支护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