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观念为价值取向的现代园林设计

2011-12-31 06:51高剑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28期
关键词:园林设计园林观念

高剑

摘要:当下现代生活环境的恶化及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传统的园林设计概念与内涵已经不能适应生态时代的要求,本文运用生态观念的观点指导园林艺术设计,在地形、植物、水景、建筑等规划设计过程中体现出生态观念,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已成为当代园林设计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生态观念;园林设计

在当代社会给予环境问题以突出地位的视点下,生态观念不断深入人心。人们开始从征服自然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转变,园林设计也向着合理利用土地的方向发展。现代园林不再局限于以某一群人为服务对象,而是将人类视作一个与其他物种相依存的自然系统中的一分子,现代园林设计的视野拓展到了整个人类文化圈与自然生物圈的相互作用与持续发展上。

生态观念下的园林地形设计

在园林设计中,地形的设计是很重的一部分。自然大地是人类园林活动的基础,千变万化的形态使其成为园林设计环境中一个重要的元素。把阳光、空气和水带入人们的生活,这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目标。在按照人们精 神、美学、生态的高标准营造宜人的景观环境时,必然要更多地考虑到地形的因素,将地形巧妙地融入园林的空间序列和意境的建构中,探索各种新的表现方式,丰富人与环境的关系。

1.1 地形的利用与塑造

园林是从大的自然环境中用艺术手法划分出来的,它只能依赖环境、借助环境,而不能人为地改变环境。因此,如何积极利用园林的固定特性,妥善处理好它同环境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美,是园林创作的关键。这里我们以山西地形的概况来说一下;山西省境内地形多样,山地、丘陵、残塬、台地、谷地、平原等交错分布,而以山地,丘陵为主;地面侵蚀切割强烈。黄土是风成作用形成的特殊堆积物,我国的黄土高原以其独特的地貌形态称著于世。山西普遍分布着黄土,被认为是黄土高原的一部分,黄土分布的地区造成大量的水土资源流失。面对这样的地形概貌,我们在园林的设计中对地形的处理更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一方面我们要因地制宜根据土壤、环境、位置和功能等综合因素、适应性和利用城市特殊小气候、地下环境,促进栽植植物及建成群落与城市环境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改善以土壤为核心的立地条件,推广以人工介质为基础的种植土,创造适生环境,提高绿地维持机制。另一方面借鉴地带性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合理选择耐荫植物,开发利用绿化空问资源,丰富林下植物,改变单一物种密植的做法,使自然更新种具有生存和繁衍空间,以快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建立接近自然和符合潜在植被性的绿地。如Minawaki 利用演替理论,快速恢复和重建当地的潜在植被,效果明显。

2.生态观念下的园林植物设计

植物是园林的构成要素之一,它是园林空间的弹性部分。它可以根据当前地形与人们的需要来进行选择,在不失生态环境的保护下又供人们欣赏。所以,园林中的植物的选择与摆设,不是可有可无、随意遣置的摆设,而是深寓含义和颇具匠心的。山西普遍分布着黄土,被认为是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在这样得地貌特征下,我们在园林设计中对植物的选择更应该符合当地的现实状况。从长远的角度,从整个环境景观去考虑,做到宏观的把握,以生态学为指导,植物为主体,使植物景观与周围环境和谐、共融,建立一个完善、多功能、良性循 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绿地环境,使“回归自然”成为现实。

现代植物的选择不仅要满足当今对植物景观功能提出的生态环境保护、人工再现自然和经济上的多面要求,还要满足人们在视觉和心理上的需求。乡土植物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及物种演替后,对某一特定地区有高度生态适应性的自然植物区系成分的总称。它们是最能适应当地大气候生态环境的植物群体,对环境的抗性强,不易爆发病虫害,因此无需使用农药及杀虫剂,这对不太完善的城市生态系统而言,比什么都更可贵。乡土植物是经过长期的栽培得以肯定的、抗逆性强、栽培技术简单、也具有极高的观赏 价值。只要通过科学的配植和植保防护,完全可营造繁花似锦的美化效果,实在是极其优良的营造城市园林的材料。

3.生态观念下的园林水景设计

水体在园林中是最为活跃的构景要素。在现代晋北地区园林设计中,水景的设计无疑是重中之重。由于晋北地区多是黄土分布,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所以,我们在晋北地区的园林设计中更加着重的处理好对水资源的安排。塑造出具有时代特征,反应现代人的审美要求,满足功能需要,符合环境生态安全并且节约资源、经济适用的“作品”。

我们应该遵循生态规律和美的创造法则,在园林设计中建造符合生态美学、和谐、健康的水体景观。

3.1 和谐

即人工与自然的和谐,人工与人的和谐。人工系统与自然系统互惠共生,各有所得,相互支持以造就人工水景与生态环境的和谐之美。对于理水而言,和谐不仅是感官上的融洽,更应包含物尽其用、因地制宜与可持续发展。而以人的本为设计价值取向的做法在当前显然是不合适的,这种衡量标尺未必是符合自然逻辑与生态需求的。

3.2 健康

水景最终是为人服务的,因而使其具有生命力,使其与自然与人和谐也只是前提,最终目的是设计出使人身心健康,满足人类现在将来需要的健康生存空间。现代大多景观水体的治理采用传统物理过滤方法,不能保证水体有机物污染的降低,只能短时间内改善水质,难以彻底净化水质。为了节约水资源,解决景观环境水体采用中水等水资源作为补充水源而带来的水质富营养化、藻类繁殖、水体恶化等重大问题,以生物处理技术为核心的景观生态水处理,通过强化水体环境的生态自净能力,辅以人工处理措施彻底改善水质。

4.生态观念下的园林建筑设计

在园林中,建筑元素处于一种点缀的地位,用于增进景色,因为“主”、“宾”地位的不同,建筑物就必须强调和景物协调及配合。随着地形起伏,依着山水曲折,前提并不完全在于求得建筑设计本身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保持总体设计的精神,使人觉得事事都顺乎自然。现代大都市高楼林立,人们生活在其中离开了熟悉的自然环境。如何使建筑朝着更有利于人类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能既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环境,又能保护好周围的环境,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需要从园林设计与建筑设计两个方面入手进行综合设计,应建立生态美思想,尊重自然环境,用科学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方法进行规划和设计,并将建筑节能意识贯穿于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以目前的现代科技,想要设计一个“零能耗、零污染”的生态建筑已经不是一个梦想,充分利用技术手段来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利用室内循环体系来避免建筑对外部环境的污染是生态建筑设计的出发点与立足点。减轻环境负荷、减少资源消耗,创造舒适、健康、高效的室内外环境是生态建筑的核心思想。节地、节能、节水、节约资源及废弃物处理是生态建筑设计中特别关注的技术内容。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生态建筑涉及的技术体系则更为庞大,包括能源系统(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水环境系统、声环境系统、光环境系统、热环境系统、绿化系统、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绿色建材系统等。

5.结束语

生态学原理要求我们尊重自然,以自然为师,研究自然的演变规律;要顺应自然,减少盲目的人工改造环境,减低园林景观的养护管理成本。要根据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营建园林景观类型,避免对原有环境的彻底破坏;要尊重场地中的其他生物的需求;要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减少能源消耗等等。许多未知的内容,需要我们去探索研究和实践。未来的园林空间应该是更生态、更健康,有利于全人类和各种生物、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余谋昌. 生态文化论[M].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2]高文禄. 构建和谐园林,促进社会和谐[J]. 北京园林,2007.23

[3]严一丁. 以文远楼改造项目为例谈建筑生态化策略[J]. 山西建筑,2008.34

[4]张学军. 浅谈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J].山西建筑,2007.22

[5]解炜炜.西方园林的演变及理论的发展[J].

[6]夏惠.园林艺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猜你喜欢
园林设计园林观念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探析
景观园林设计要点应用分析
《园林》
在园林里遇见自己
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
地域特征对园林设计的影响及应用
钓鱼的观念
中国园林“缀玉集”
当观念成为艺术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