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分析探讨

2011-12-31 06:51陈锴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28期
关键词:景观设计景观道路

陈锴

摘要: 居住区绿化是城市绿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伴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绿地。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实践, 从居住区景观建设现状问题分析入手,详细总结了居民生活的基本规律, 并对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总体原则、整体特色、个性特色、道路绿地设计和建筑小品设计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现代居住区; 景观设计

1、居住区景观建设现状问题

1.1 缺乏系统性居住区作为整个城市环境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它是城市物质系统的基本单元, 也是城市整体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社会生活方面, 它是整个社会生活网络的重要节点。但是现在有很多居住区设计缺少这种系统性的概念, 城市的各居住小区独成一体, 相对封闭。

1.2 欧陆风格化房地产商在居住区的开发过程中, 为了能吸引买家, 多数会走入浮夸和盲目崇拜的误区。所谓“ 欧陆风格”就是最为典型的现象。

1.3 设计公式化许多居住小区都是先铲平基地再建造, 抹掉一切原有景观资源。因此, 居住小区的人工痕迹很明显。

2、居民的生活规律

2.1 居民的活动规律

老年居民活动的最大特点是重修身养性,他们所喜爱的活动有打太极拳、太极剑、晒太阳、打牌、看书报和下棋等。中青年居民是上班一族, 早晨和中午的户外活动较少, 只有到傍晚时才明显增多, 早晨以锻炼身体为主, 傍晚则以歇息活动为主。儿童的活动具有移动性、连续性和亲自然性的特点, 没有什么明显的时间性和持续性。

2.2 居民的活动内容

⑴ 必要性活动, 包括那些不由自主的活动, 如购物、等人、候车等。其发生较少受到物质环境的影响,一年四季在各种条件下都要进行, 相对来说与外部环境质量关系不大。

⑵自发性活动, 包括散步、养鸟、打牌、呼吸新鲜空气、驻足观望有趣的事情以及坐息等, 对这类活动而言, 只有在外部条件适宜、场所具有吸引力时才会发生。这些活动多数有赖于外部的物质条件, 良好的景观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⑶社会性活动, 指的是公共空间中有赖于他人参与的各种活动, 包括儿童游戏、相互打招呼、交谈、各类公共活动以及最广泛的社会活动。人们在同一空间中徜徉、流连, 就会自然引发各种社会性活动。这就意味着改善公共空间中必要性活动和自发性活动的条件, 就会间接地促成社会性活动。

2.3 居民的行为心理

根据马斯洛对于人的需求分类可知,人的心理需求主要有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些心理需求在人的居住行为心理上的集中表现为要求居住区要具有安全感、社区归属感与认知性。同时, 也要环境优美、邻里和睦,社区互动交往活跃。

3、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

3.1 总体原则

⑴ 生态优化原则: 通过积极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 充分合理地利用和营造当地的生态环境。改善居住区及其周围小气候, 综合考虑并建立完善交通与停车系统、饮水供水系统、供热取暖系统和垃圾收集处理系统。节约能源, 减少污染。

⑵ 传承地域文化原则: 我国地域广阔, 不论从南到北, 从东到西, 在气候、风俗习惯, 以及文脉上都有差别。居住区景观设计应充分利用这种差别,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创造出有特色的居住区环境。其中,注重居住区内具有场所感的景观开发将是传承地域文化的有效手段。

⑶ 舒适性原则: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舒适性着重体现在视觉和心理的感受上, 让居民体验到轻松、安逸的居住生活。要避免居民视域内各种有害因素的干扰, 如灰尘、烟气、混乱和过分引人注目的广告招牌, 以及快速移动的各种交通行为等。

⑷ 安全性原则: 居住区内合理划分空间领域有助于调节邻里社会关系和安全防卫。良好的居住区环境设计, 应结合居民的室外行为规律, 将室外空间的公共性、可参与性、可防卫性结合起来, 使居住区室外景观环境成为居民乐于参与、交流方便、安全的公共场所。

⑸ 美观原则: 居住区的室外环境应与其周围的环境有机地结合, 使建筑群体的空间组合、道路系统的布置、绿化种植的配置方式、建筑小品的装饰给人以明快、美观、亲切之感并富于人情味和生活气息。

⑹ 用户参与原则: 用户参与是影响居住区室外空间环境生命力的一大因素,居住者的积极参与, 能反映使用者外在及潜在的各种行为意识, 限制和防止某些不良行为的发生。用户参与还有助于全体居民对居住区财富的公平共享, 包括共享设施、共享服务和共享景象。

3.2 居住区景观设计

居住区景观环境使用效果的好坏, 主要标志是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呼应程度, 即居住区居民与设计师的居住区室外环境相吻合的积极参与活动。正是这种积极的参与活动使环境的存在有了意义,这种参与活动通过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达到完善的境界。

⑴ 居住区景观整体特色: 从整体上确立居住区景观特色是设计的基础, 更是其它各要素设计的参照基质。凯文·林奇曾说“, 设计者有义务去组织一个整体, 使它们有序列的为人所感知, 各个局部只有在一个整体的脉络中方能使人更易理解”。同时, 居住区景观整体特色不能背离与城市整体环境的和谐,要注重与城市整体风貌的协调。在每一个特定的规划层次, 都要注意承上启下, 兼顾左右, 把个性表达与整体的和谐统一起来。景观设计师参与规划阶段是创作具有当地历史文脉特征的居住环境的重要前提。

⑵ 居住区景观个性特色: 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通过问询方式找出心理形象与真实环境之间的联系。他得出的结论是: 人们对自己所使用的城市环境的感觉是通过一系列的认知形象建立的。城市的形象不只是由客观的物质形象, 物质标准来判定, 而且是由主观感受来判定。他总结出了简单找到城市形象的五个要素: 道路→边缘→区域→节点→标志。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为了使每一个地方都具有明显的感性特征,便于识别,易于记忆,生动而引人注意,与其它地方不一样,就应该注重这些基本要素的组织。如优美的道路线型、清晰的道路系统、精心设计铺装的休憩场地、突出某种植物的种植, 精心构思的建筑小品、设计精美的入口、围墙、柱廊、雕塑、标志、门牌等, 都有利于表现居住区的个性特色。

⑶ 道路景观设计: 道路是居住区景观结构的骨架,其布置方式与居民的日常出行、邻里交往、游憩活动密切相关。道路的曲折变化, 形成一系列连续的道路空间, 有效地组织着居住区内的景观。因此, 对于应对道路空间的作用进行深层次的挖掘, 把道路更多的视为一种公共空间, 结合我国传统公共空间的特点, 将道路空间与生活空间统一为一个整体, 将道路空间活化。

⑷ 绿地植物配置: 首先, 要尽可能保留场地环境中原有的植被和当地的植物, 并加以利用。尤其是那些年代较久的大树, 易于形成居住区特色景观, 给居民以视觉认知感和心理认同感。在植物配置上要注重绿化布局的层次。既要做到乔、灌、草结合, 又要注意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阔叶树种与针叶树种、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的合理搭配; 既要适地适树, 又要考虑绿化景观效果, 做到线形和季相双重变化。

⑸ 建筑小品设计: 建筑小品具有点缀、装饰和美化景观作用, 如花架、凉亭、座椅、儿童游乐设施、雕塑、喷泉、指示牌等。建筑小品有划分空间和点缀空间的作用, 是将空间细化的有效手段, 更是建筑、绿地和道路之间的重要补充。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 往往是通过建筑小品的布置, 使空间人性化。

4、结语

居住区环境作为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的生活休戚相关。景观设计师作为居住区室外环境的设计者,应不断的寻求外部空间环境与人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方法和意义。用景观的语言, 通过改善居住区室外的物质环境, 促进居住区内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以使更多的居民有心理上的认同感和不同程度的参与性,使居住区作为人类生活的载体, 成为真正满足人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理想家园。

参考文献:

[1]尹素娟, 石平, 何建宏, 房伦革.行为心理与居住区绿地空间环境设计[J].沈阳大学学报, 2005

[2][丹麦]扬·盖尔.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M].北京: 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 2002

[3]王晓艳.人性化的居住区户外景观设计研究[D].郑州: 郑州大学工学院, 2003

[4]周俭.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M].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9.

[5]丘小雪.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J].福建建筑, 2000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景观道路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道听途说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城市的道路为什么叫马路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张鑫、靳政景观设计作品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关于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