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某深基坑工程施工技术的探讨

2011-12-31 06:51胡光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28期
关键词:陷性土方锚杆

胡光

摘要:本文介绍了某工程的地理环境工程的特点及难点,给深基坑施工造成的难度。结合场地的特征和工程需要,施工中采用描拉排桩结合土打墙对深基坑实施支护,应用旋喷桩结合排桩组成止水帷幕,再采取坑内降水与坑外回灌结合方法有效控制变形与沉降,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深基坑施工技术支护

1工程概况

该大厦地下3层,地上两栋27层,总建筑面积约为160000m2,是一幢集购物、办公、娱乐为一体的织合建筑。场地地下水常年水位在地表以下5.5m 左右。地层主要由填土、黄土及古土壤等组成。

2 工程特点、难点

2 . 1 场地周边环境的介绍

场地东南角距本建筑9m 处有2幢8层新建建筑,采用粉喷桩复合地基,桩长11m ,纵向另有3 幢同类型建筑;东北角5m 处有5层待拆旧住宅,暂作施工临时用房;南边10m 有24层在建高层(主体已封顶),地下一层,桩基础,混凝土灌注桩,桩径800 mm ,桩距2.4m,桩长40m;西侧距公路道沿不足7m ,有市政、天然气、电力等重要管线分布;北边为3.5m 宽小巷,巷北有2层砖混结构建筑。

2 . 2场地具有湿陷性、基坑开挖面积大

本工程基坑尺寸南北长193m,东西宽87m,基坑开挖深度16 .5m,土方开挖量约为18000 m3 。开挖土层主要为晚更新世黄土,具有不同程度的湿陷性(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土的结构迅速破坏并发生显著的附加下沉)。

3 支护及降水选型

根据基坑周边条件和土层情况,结合基坑支护施工经验,考虑到地下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的特点,决定采用锚拉排桩结合土钉墙支护方案。即2.7m 以上采用土钉墙放坡支护, 2.7m 以下用锚拉排桩,根据边界条件的不同,分为6 类(图1 )。

图1六类桩新面简图

4 施工过程

4 . 1 支护施工

本工程基坑面积大,支护周长达580 余m ,基坑开挖深度16 . 5m ,设计地下室外墙距支护桩仅有35cm 间距,后期地下室外墙将采用单侧支模方案,此类工程在华南地区极为少有。支护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后期施工的进度及质量。为此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及目标,重点控制围护桩的垂直度、桩位偏差、桩顶标高。灌注桩因桩顶钢筋须锚入冠梁,还必须控制好钢筋笼标高,避免因位置不当而发生钢筋的接长或割除,增加工作量,影响施工进度。

对于沿基坑内侧布置的降水井,为满足建设方最大限度利用地下空间,充分利用基坑面积的要求,保证主体结构施工,降水井旁支护桩采用“凹”形设计,使其绕开降水井(如图2 )。

图2降水井处支护处理

4 . 2 降水井打设和预降水

为保证周边建筑、道路及管线在降水过程中的安全,在外距基坑6m处布置10口回灌井,井深25m , 井径800 mm 。在回灌井之间和基坑中心布置水位观测井7口,以掌握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随时作出调整。需注意的是成孔后应立即安装井管,以防塌孔,井管下入后,及时在井管与土壁间填充砂砾滤料,并尽快进行洗井工作,以免时间过长,护壁泥皮老化,难以清除,影响降水效果。在洗井后方可下设水泵、安装电路,经试抽水满足要求后转入正常工作。

4 . 3 土方开挖及锚杆施工

整个基坑开挖土方约18000m3 ,工程量非常大,上方开挖的组护与施工将直接影响到总工期的实现。经优化安排,总体开挖顺序由南向北逐步推进分层开挖,每层厚度控制在4m 左右。投入反铲挖掘机6 台,其中一台专门配合预应力锚杆施工,沿基坑周圈开挖沟槽。将运土坡道留在基坑中间,既方便两侧土方开挖,又不影响基坑支护和锚杆的施工,待坑内土方开挖完后再用长臂挖掘机将坡道挖掉。

本工程锚杆设计轴向受拉承载力为300kN ,锚杆长25~30m ,共计1123 根。由于施工后锚杆永久性留置在地层中,为使其不对己建和拟建建筑产生影响,我们通过与各方沟通了解,充分掌握周边规划状况。对场地东侧拟建的3 幢多层建筑位置的锚杆(桩类型③ ),经计算复核,采取取消上部第一排锚杆,适当加大二、三排锚杆的倾角同时加长锚杆的方法,使其不影响拟建建筑的桩基施工。

4 . 4 湿陷性防治

鉴于土层的特点,为保证基坑及周围建筑的安全,防止施工过程发生湿陷性灾害,除控制好坑外地下水位的高度外,尚应采取以下保证措施:( 1 )降水系统排水管离建筑物外墙应大于7m ,且不得有破损、连接松动等现象,防止漏水。(2 )抽出的水宜直接排入市政管网,如须经排水沟,则应保证水沟有良好的不透水性;包括水池、排水沟、洗料场在内的设施应尽可能布置在地形较低处,使其远离主要建筑物。( 3 )基坑开挖至接近设计标高时,如下一工序不能连续施工,设计标高以上应保留300~500 mm 厚土层,待继续施工时挖除;基坑开挖完成后,基底应打夯夯实,且应尽快浇筑混凝土垫层。

5 支护效果及分析

( 1 )根据土方开挖进度要求,预开挖土层的降水分阶段缓慢进行,分3 次降至设计水位。第一阶段降深约5m,每一阶段水位稳定持续15d 左右再进行下一降深的抽水。开挖过程未发现有不良地质现象,土的含水率满足开挖要求,特别是在深5~10m的流塑状态黄土,降水后土层状况良好。

( 2 )抽出的水要排至降水区外,回灌水量根据观测井水位变化及时调整,不得超过原水位标高。既要防止回灌水量过大渗入基坑,影响周边建筑湿陷沉降,又要防止回灌水最过小使坑外地下水位失控。实际回灌水位变化幅度控制在原地下水位线以下1.2~1.8m 之间。基坑内布置的降水及观测井根据施工段的划分由南向北逐一取消,回填。

( 3 )沿基坑周圈布置26 个变形观测点,利用全站仪进行监测,至地下室施工完毕,基坑支护最大水平位移为11mm;在基坑变形影响范围外,设立4个沉降观测基准点,组成闭合首级控制网。根据已建建筑及附近道路具体情况,在建筑物重要和敏感部位共设置16个沉降观测点。观测结果显示:施工期间,基坑东南侧新建6层住宅最大沉降量为11.3mm,最大沉降差为6mm;南侧在建高层建筑平均沉降4.8mm,沉降均匀;西侧公路人行道沉降9.1 mm,沉降差异极小,保证了道路及下部管线的安全。

6 结语

湿陷性黄土在不受水浸湿的状况下土质较好,性能稳定,一般10m 以内的基坑做土钉墙就可解决问题。而对于深15m 以上、降水超过10m 的基坑工程,采用锚拉的支护方式,做好止水帷幕结合深并井点降水及回灌措施,就能有效控制基坑变形及坑外水位变化,防止产生湿陷性灾害,从而满足施工要求。.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猜你喜欢
陷性土方锚杆
湿陷性黄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措施探讨
锚杆参数对围岩支护强度的影响
爆破掘进巷道支护锚杆的振动响应研究
关于土石方计算的几种方法比较分析
浅谈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
某市政公路改扩建中路基工程质量控制
浅析湿陷性黄土的工程特性及地基处理
土俄签协议恢复向俄供气
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方法研究
锚杆支护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