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某住宅建筑工程转换层施工研究

2011-12-31 06:51刘阿毛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28期
关键词:转换层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刘阿毛

摘要:现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要求越来越具有完善性,高层楼房主体结构都必须设计转换层。转换层的结构复杂,施工质量要求高,施工组织尤为重要。实际施工时必须有严密的检查、验收制度,做到边施工、边跟踪验收,层层把关,决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文章结合某具体工程事例,对该工程中转换层施工的相关问题进行简要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 转换层;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三层顶板为转换层梁板。三层楼面结构标高为9.5m,本层高度为5m。转换层梁的截面很大,为了简便计算将高大支模,把共约70条梁统计划为二种三类梁来进行设计和验算。其余的梁截面在0.5m3及下的均为D类梁,其施工方法均按二层同截面梁,这里不再进行模、架设计及验算。三层楼板厚度为200㎜,梁板砼强度等级为C40。

2.转换层模板顶架设计

2.1 转换层模板系统材料

本工程均采用18㎜厚木胶合板,梁底基层和侧模竖肋均采用80×80×2000㎜木枋和Φ48×3.5钢管,侧模水平肋采用φ48×3.5钢管及φ12元钢螺杆拉固,第一种(边梁)梁的支架采用φ48×3.5钢管、扣件、顶托,第二种(中间梁)梁的支架采用门式钢管架系列和顶托,另加φ48×3.5钢管、扣件拉杆加固。

2.2 转换层模板支撑布置

2.2.1转换层梁板模、支撑设计如下表:

第一种(边梁)梁模板支撑体系设计明细

说明:第二种(中间)A类梁与第一种(边梁)A类梁同样设置。表中梁的对拉丝杆设置,自梁底向上300mm处设第一道,在自板底至第一排拉杆上中间的净空高,按各自梁设计要求间距平均等分设置。

2.2.2D类梁的底、侧模板、上下层木枋、钢门式顶架设计均按二层梁模板设计要求施工。梁侧模竖肋,按梁高700以上800以下,采用木枋80×80㎜,@为400设一道,两侧设双条钢管水平肋一道,用φ12@600㎜设一道一次性对拉螺杆;高度≥1000㎜, 设二道两侧双条钢管水平肋,也是用φ12@600㎜设二道一次性对拉螺杆。

2.2.3三类大梁的抗倾覆斜撑均不能少于二道,支撑高度应按梁高的,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处设置,角度在450~600为宜,下道侧模斜撑间距为1m,上道侧模斜撑间距为2m。

2.2.4转换层梁侧模板在砼浇筑时对侧模产生的压力很大,为满足模板强度和刚度的要求,转换梁侧模支撑除木枋、钢管外,另设一次性φ12对拉螺栓加固,以便有效保证梁截面的几何尺寸。

2.2.5为了大梁地基承载极限,卸荷层支撑系统,第二层下的模板顶架均不拆除,将转换层的顶架承载极限,传递至二层、首层梁板面上。待第四层楼面砼浇筑完后七天,方可拆除二层下模架。

3.转换层模板施工方法:

本工程转换层施工由于同层梁高度不同,有相当部分梁截面高为1000~2200㎜高,因此为了施工及结构安全考虑,施工时,砼浇筑一次到顶,转换层模板施工顺序如下:

3.1 支撑体系搭设

钢管架先沿主梁离柱外皮50~100mm开始排第一排钢管,纵向、横向间距按前面方案所述。边排边上斜拉杆,排至梁另一边的支承柱(或剪力墙)边时,如果离支承柱(或墙)距离大于400mm时,要在柱边(或墙)出200mm加一排钢管,并要用拉杆连接在相邻的其它架上。第一道钢管顶铺设再铺设第二道钢管,然后加顶托,大致调平后顶托上放木枋。底层木枋沿梁纵向方向排,顶层木枋垂直梁轴向放置,其间距按方案,然后在上层木枋上铺梁底板,调顶托至预定高度水平(梁应按设计起拱要求起拱)。

楼面模板安装时门架从梁中出300mm开始排列,纵横排距均为900mm。先立门架,后上顶托,再放底层木枋及上层木枋,再铺设楼板模板。

3.2 支撑体系拆除

非承重模板(柱、梁侧模)拆除时,结构砼强度值不低于1.2Mpa;承重模板(梁、板底模)的拆除时间如

拆模顺序为:原则是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下顶层钢管,然后一层一层逐次拆除,跨度较大的梁底模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分别拆两端,拆模时不要用力过猛,过急,拆下来的木料要整理运走。

3.3 转换层下的各层梁板支撑体系,均应待转换层的砼强度达到80%后方可拆除,如有已拆除部分,应在浇灌转换层砼前,按A、B类大梁下对应板位重新设置门架回头顶(@900mm);

4.钢筋施工方法

4.1 钢筋的制作

4.1.1钢筋的形状、规格、几何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1.2在钢筋翻样时,对节点上的钢筋穿插(即主次梁交接处、柱头内钢筋锚固等),必须按一定比例进行放样,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能直观地了解钢筋的穿插情况,具体的放样情况在钢筋翻样时进行。

4.1.3钢筋表面上的污物应清除干净。

4.1.4钢筋必须分批分量进行集中加工,配料必须采用连续配筋,加工后半成品必须挂牌堆放整齐,统一发料。

4.2 钢筋的连接

4.2.1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连接。

4.2.2配料时应尽量减少接头数量,施工中注意钢筋的接头不要放在结构受力(弯矩)较大的部位,且同一截面接头数量不得大于50%,接头间距不得小于500mm,同时不要集中在一根钢筋上。

4.2.3钢筋的焊接必须注意安全,严格按安全标准要求进行。

4.2.4连接钢筋时,应将钢筋对正轴线后拧入直螺纹连接套筒,再用力矩扳手拧到规定的力矩值。不要在钢筋直螺纹未拧入直螺纹连接套筒时就用力矩扳手连接钢筋,以免损坏接头丝扣。

4.2.5为防止接头漏拧,每个接头拧到规定的力矩值后,一定要在接头上做标记,以便检查。

4.3 钢筋的绑扎

4.3.1钢筋绑扎前应先熟悉图纸,做好备料工作,核对钢筋配料表和料牌,如有错漏应及时增补。

4.3.2截面较大梁负筋绑扎前应先搭设钢管支架再进行绑扎,受力筋在箍筋内绑扎到位。

4.3.3由于转换梁筋在支座处较密,如均匀布置间距太小,无法下振动棒,故在面筋绑扎时应调整面筋位置,留出几处80mm以上的空隙,保证振动棒能插入梁内。

4.3.4梁底保护层用花岗岩石碎块进行垫设,其间距为500mm。

4.3.5大梁骨架要设置垂直支撑,防止骨架倾斜变形或失稳,支撑间距@2500。

4.3.6结构大梁钢筋的施工顺序和方法:

在梁两侧的工作平台上设置钢管(或钢筋)临时支承架→在梁底模上约3000㎜放上80×80㎜的活动枋→按枋段分韵各空段箍筋数→自下向上安放梁各排纵筋 (每排之间须按约2000㎜设一条φ25㎜钢筋隔开)有槽钢劲性梁的也设计位置于在梁筋内→梁纵筋绑扎→梁腰筋安装绑扎(依次自下向上安放)→钢筋验收→绑扎梁侧砼垫块,安放梁底保护层垫块→分段撤出木枋垫放梁筋笼调正→拆除临时梁钢筋笼支承架。

待梁全部纵筋套入梁箍后自上向下依次进行绑扎,底筋和面筋每排之间须按约2000㎜设一条φ25㎜钢筋间隔开,能绑扎则绑。梁面筋在每排间隔筋的两端处,用铁丝吊在梁面筋上,梁面筋要牢固地悬吊在支承架上,临时支承架须牢固稳定。底筋上排和底排筋均应与分隔筋和箍底筋绑扎,梁底筋各排在绑扎时位置支承,应采用开口箍形式套入同排纵筋@约3000㎜,和相应位置的面筋封闭点焊悬挂。

凡主次梁交叉的钢筋穿插按以下方法进行处理:主梁钢筋保护层不变,将次梁从主梁的一、二排筋之间穿过,这样就保证了主梁的h0,次梁钢筋保护层相应增大,同时减小次梁在交点处附近箍筋尺寸,以保证梁钢筋的稳定性。

5.砼施工

5.1砼浇筑

5.1.1因梁截面较大,钢筋较密,故在砼浇筑时应严格注意,浇筑时计划同时用二台砼泵,由一个方向开始,一前一后(前后时间约相2小时为宜)采用斜向分层次平行推进,推进宽度约为1.5m,分层厚度应控制在300mm以内,保证连续浇筑,均匀下料。上层砼浇筑必须在下层砼初凝前进行,以保证砼上下层在初凝前结合,防止因其它以外因素的影响造成施工冷缝。因为该工程的边位大梁较多又大,不宜自地面搭设顶撑,属高位大砼模架。为了不发生梁身受压力侧向偏移,在浇砼中不能先浇边位梁,应自边第二排梁先浇完后,在浇边位梁,然后再由边梁处后退依次浇筑楼板面砼。

5.2降低水化热措施

5.2.1降低水泥水化热

1)选用低水化热或中水化热的水泥品种配制混凝土,如矿渣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水泥等。

2)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减少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

3)掺加粉煤灰等掺合料,或掺加相应的减水剂。

4)改善和易性,降低水灰比。

5.2.2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

1)选择较适宜的气温浇筑混凝土,尽量避开炎热天气浇筑混凝土。夏季可采用低温水或冰水搅拌混凝土,对骨料喷冷水雾或冷气进行预冷,对骨料和运输砼车进行护盖避免日光直晒。

2)掺加相应的缓凝型减水剂,由试配确定。

3)在混凝土入模时,采取措施改善和加强模内的通风,加速模内热量散发。

4)砼的入模温度应控制在28℃以下。

5.2.3加强施工中的温度控制

1)在混凝土浇筑之后,做好砼的保温保湿养护,夏季注意避免曝晒注意保湿。

2)采取长时间的养护,梁侧模拆模时间为砼浇完后48小时,拆模后及时浇水养护或在梁侧挂草编袋湿水养护,养护时间为两周。

3)加强测温和温度监测与管理,在每栋塔楼梁宽度为1200的转换梁内各埋设4 个测温点。采用埋管测水温法及时观测记录砼内部温度变化情况,以便随时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确保温差在25℃以内,及时调整保温及养护措施,使混凝土的温度梯度和湿度不至过大,有效控制湿度裂缝的出现。

4)合理安排施工程序,控制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均匀上升,避免混凝土拌合物堆积过大高差。在不造成人为施工缝的前提下,尽量扩大浇筑面积,减少浇筑层厚度,以保证砼在浇筑过程中有一定的散热机会。

5.2.4 砼浇筑后的测温及温控

1)测温方法的选择

为了随时了解和掌握各部位砼在硬化过程中水泥水化热所产生的温度变化情况,防止砼在浇筑、养护过程中出现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裂缝、以便随时采取有效措施,使砼的内外温差控制在允许范围(25℃)内,确保砼的施工质量,对砼采用玻璃水银温度计测温方法监测和控制。

2)测温点的布置

①玻璃水银温度计测温点的布置

为使测温点的布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比较全面地反映砼内温度的变化情况,在砼浇筑厚度断面分底、中、面三种情况布置测温点,在平面尺寸分边缘和中间两种情况布置测温点。布置在砼表面的测温点应布置在离砼面100mm深度的位置,砼断面中间的测温点布置在断面的正中位置,布置在边缘的测温点应布置在离砼侧面100mm的位置,平面中间的测温点布置在平面中间适当位置,相邻两侧温点的距离不超过800mm。

② 玻璃水银温度计测温孔的预留

玻璃水银温度计测温孔用Ф20mm的薄壁镀锌铁管预埋在不同深度位置上留出,钢管底部先用铁板焊上,上部用木塞塞紧,防止水泥砂浆和水浸入。

③ 温度监测及控制

a.测温必须按编号顺序进行,并按事先准备好的表格记录所测数据。

b.砼测温时间,在砼浇筑完毕12小时后开始试测,以后每隔2-4小时测一次。在测试过程中随时进行校验,同时应对大气温度进行测量。

c.玻璃温度计在测温前,应先将温度计插入预埋的铁管内,并将钢管上口用木塞塞紧,使温度计在管内停留时间不少于5min。当温度计从管中抽出时,立即读出温度值。

d.当内外温度超过允许范围(25℃)时,应及时采取措施降温。

e.3-5天时应加强监测,监测时间不少于14天

6. 在混凝土浇捣完毕后的十四天内,施工单位派出专人和监理人员一道每天实测混凝土的内外温度并做记录,没有发现内外温度超过25℃。

结语:

本工程转换层从施工阶段、竣工到现在,没有出现产生任何裂缝,这说明了在本工程转换层施工所采取的这些措施是可行、合理并有效,达到控制转换层整体质量的效果。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猜你喜欢
转换层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中土建预结算方面常见问题的分析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高支模监测应用与研究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试论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高层钢结构转换层桁架施工技术应用
高层建筑厚板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
建筑结构规范中侧向刚度比的理解与应用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