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水环境监测工作现状思考

2011-12-31 06:51陈大友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28期
关键词:水环境监测思考现状

陈大友

摘 要:水环境监测工作是水文工作重要的一环,是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管理的依据。本文通过对昭通市水环境监测工作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思考,提出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水环境监测工作健康、有序发展的合理建议。

关键词:现状;思考;水环境监测

一、昭通市水环境监测工作现状

昭通市水环境监测分中心的前身是昭通水文分站水质化验室,始建于1976年,1996年12月经云南省政府批准更名成立云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昭通市分中心,1997年4月份首次通过国家计量认证评审,至今分别通过国家认监委和水利部计量办2003、2008和2011年三次复查换证评审,2005和2009年两次监督评审。

昭通水质化验室自成立以来,相继承担了辖区内各主要河流和市政府所在地的集中供水水源地水质分析及评价任务,多年来为地方社会经济建设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水质数据和评价成果。

截止2011年底,昭通市水环境监测分中心有管理人员4人,分别是主任、副主任(市水利局水政支队长兼)、分管副局长、专职副总;检测技术人员6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总数的83.3%,工程师以上职称占33.3%。有分析化验功能室12间600m2,仪器设备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谱仪、石墨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721分光光度计、酸度计、电导率仪、测汞仪、红外测油仪、显微镜等19台套,生化培养箱、电热恒温培养箱、烘箱、水浴锅、高压锅、离心机等16台套。分中心基本情况见表1。

2011年昭通市水环境监测分中心有常规水质监测断面24个,其中省界断面2个,州市界断面2个,水功能区断面20个,代表河长1070km。监测项目有:气温、水温、pH、电导率、悬浮物、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氧、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总氰化物、砷、挥发酚、六价铬、汞、镉、铅、铜、铁、锌、总磷、总氮、总硬度、钙、镁、总碱度、细菌总数、粪(总)大肠菌群、氟化物、硫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石油类、叶绿素和藻类等40余项,监测频次2~12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监测技术人员数量不足,结构层次不够合理,工作任务突飞猛进。近几年,特别是“十一五”末期,随着社会经济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水环境监测的广度和深度在迅速增加,监测的点位、项目、频次、时效性在持续增强,所承担的任务不断加码,然而监测技术人员编制却一直没有增加,加之仪器设备老化、监测技术手段落后,使得检测技术人员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导致工作效率不高,工作效果不好。2011年分中心6人完成监测水样数量总数为438个,在2010年基础上增加33.54%,2009年基础上增加146.1%,2008年基础上增加168.7%,2007年基础上增加250.4%。如图1、图2所示。

2、技术基础薄弱,人员素质不能满足需求。这个问题目前已经相当突出,表现在现代化的仪器不能有效驾驭、综合素质和综合分析能力不强、技术人员专业和学历结构不合理、一些关键岗位人才断层、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技术领域缺少技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等,整体素质无法满足环境监测工作需要。

3、监测技术手段落后,评价体系不全。水环境监测工作作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基础工作,已从一般的水化学监测向水污染、水环境、快速动态和全面的多参数监测转变。当前收集的资料只能作为存档及事后证明资料使用,还不足以用于水体安全性的评价或评估。主要是时效性无法满足及时发布的要求、监测频次无法满足监控的要求。评价体系更是薄弱环节,随着工业特别是化工工业的发展,现如今已知的污染物达10万多种,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中规定基本和补充项目109个,而我们申请认证的只有61项,常规监测更是仅有30余个项目。因此仅用监测到的数据来评价一个水体是否安全或达标是不准确的,而仅仅凭数据说话的评价体系也是不科学的。事实上在国外比如莱茵河,他们是用生物监测(比如水蚤)来直观地反映水体的安全性,水体是否安全是他们监测的主要目的。

总之,监测技术人员配置不够、素质有待提高;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仪器设备落后老化;监测技术手段落后;应急和实时监测能力严重短缺;同时,监测站点和项目的急剧增加、水文服务范围的不断拓展,已经远远超出检测人员能力承受范围,分中心检测人员疲于奔命,严重影响监测的时效性、精度和质量等,成为影响昭通市水环境监测工作健康快速发展的瓶颈。

三、思考与建议

水资源保护管理必须在了解水资源状况、掌握其变化动态的基础上实施,长期、有效的监测是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管理的前提。只有充分认识水质监测工作的超前性、重要性和长期性,监测工作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根据监测结果实时调整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控制污染物,才能确保水资源的永续利用。

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分级负担建立稳定、长效、可靠的投资机制

近年来,虽然国家不断加大对水环境监测的投入,但是,经费欠缺仍然是水环境监测系统的一个突出问题,这给水环境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要完成繁重的水环境监测任务,要搞好水环境监测能力建设,要配备并使自动监测设备正常运转,要完成水功能区监测、水生态事件、应急监测工作、入河排污口调查等工作,均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由于经费的严重不足,带来监测工作进度难以保障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水环境监测任务的完成。

水环境监测规划中的站网建设、监测能力建设、水质信息服务系统建设费等投资,以国家投入为主,省级为辅,并以“十二五”为重点建设期,运行费按比例分期分批实施,由省、市两级共同负担。

水质工作是国家基础性公益事业,经费不足是造成水质工作发展滞后的关键因素,要适应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与水资源管理的需要,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应加大投入力度,政策、资金上给予适当倾斜,并由水资源管理专项经费中专列。另外,在省、市两级的水利基金、水资源费等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水质监测工作,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相对稳定的投资机制和资金保障体系。

2、引进优秀人才 培训现有人员 加大人才队伍建设

水环境监测人才与队伍是完成高标准监测工作任务的关键所在。目前分中心已经初步形成一支爱岗敬业、甘于奉献、默默无闻的监测队伍,但是现有的监测队伍与日益发展的监测工作仍有较大差距。现有监测技术人员主要是水文、环境等专业通过短暂培训而来,专业太过单一,缺乏有环评资质、注册化验师以及大型分析仪器、计算机软件开发等专业人才,制约了水环境监测工作服务面的拓展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近5年来,分中心没有一名专业性较强大专院校毕业生加入。

3、制定和落实奖惩激励机制 让监测人员积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水环境监测中心从成立伊始,就是照搬国际ISO质量体系模式,其管理运行由中心主任、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负责,其中除中心主任具有行政职权外,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都只要求技术职称而不注重是否担任行政职务。在单位几轮人事制度改革之后,大量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不再担任行政职务,没有任何行政职权。但是,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在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不但承担极其重要的技术责任,而且承担其极其严重的法律后果,这与其所得职权极为不对等。在以行政首长负责制的社会环境中,没有相应奖惩激励机制和政治待遇的情况下,技术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除了责任还是责任,极不利于检测工作人员发挥积极能动作用,也是不公平的。

参考文献:

[1]云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质量手册.2010年;

[2]昭通水文分局.水质监测站网规划.2003;

[3]昭通水文分局.昭通水文志.2007。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猜你喜欢
水环境监测思考现状
水环境监测化验室废液处理方法的探讨
水环境监测的实验内质量控制技术措施
水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