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牦牛与草地型牦牛杂交效果分析

2012-01-04 02:49强1王建文2傅昌秀1毛进斌3张洪波3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2年6期
关键词:甘孜州胴体九龙

李 强1,王建文2,傅昌秀1,毛进斌3,张洪波3

(1.四川省畜牧总站,成都 610041;2.四川省蜂业管理站;3.四川省甘孜州畜牧站)

九龙牦牛为我国横断高山型牦牛的代表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体格大、产肉性能高、遗传性能稳定等诸多优良特性,2000年被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品种。上世纪90年代九龙牦牛开始被引入四川省内外多地进行杂交改良,但对其杂交改良其他牦牛的效果一直缺乏系统性的测定和研究。2005—2010年期间,四川省畜牧总站和甘孜州畜牧站组织专业人员先后在甘孜州的泸定、丹巴、炉霍和雅江等县对九龙牦牛和甘孜州草地型牦牛F1杂交牦牛的生长性能、产肉性能和产毛性能等进行了测定,试图为九龙牦牛改良草地型牦牛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生长发育测定牦牛为从道孚、丹巴、炉霍和雅江县境内随机挑选的377头F1杂交牛和草地型牦牛,其中初生时测定F1杂交牛30头(公16头、母14头),草地型牦牛30头(公17头、母13头);0.5岁测定F1杂交牛36头(公20头、母16头),草地型牦牛30头(公16头、母14头);1.5岁测定F1杂交牛37头(公21头、母16头),草地型牦牛30头(公14头、母16头);2.5岁测定F1杂交牛30头(公16头、母14头),草地型牦牛31头(公16头、母15头);3.5岁测定F1杂交牛31头(公16头、母15头),草地型牦牛30头(公14头、母16头);4.5岁测定F1杂交牛(公16头、母14头),草地型牦牛30头(公15头、母15头)。

屠宰测定牦牛为从雅江县随机挑选的5头4.5岁F1杂交牛和5头4.5岁草地型牦牛。

产毛性能测定:道孚县和雅江县境内随机挑选的4岁F1杂交牛,公母各30头,4岁本地草地型牦牛公母各30头。

所选牛只均体况良好,健康无病。

1.2 方法

1.2.1 体尺体重测定 体尺测定指标包括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体重,测量器材为测杖、卷尺和腰角测定器。体重测定采用电子磅秤进行。

1.2.2 屠宰测定 屠宰测定方法按照全国肉牛繁育协作组制定的《肉牛屠宰试验统一规定》进行屠宰测定。测定宰前重、胴体重、净肉重、眼肌面积,并计算屠宰率、净肉率和胴体产肉率。

1.2.3 产毛性能测定 用剪毛刀从牦牛肷部向臀部方向,或从背部向腹部逐一剪毛,剪完后现场用电子秤进行称重。

1.2.4 数据处理 采用SAS9.13软件T-test程序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长发育测定结果

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杂交F1牛和草地型牦牛体尺体重测定结果见表1。九龙牦牛和草地型牦牛杂交F1公牛在初生、0.5岁、1.5岁、2.5岁、3.5岁、4.5岁时的体重分别为 14.38、57.39、120.04、193.71、250.81 和 320.67kg,比草地型牦牛分别提高了12.69%、77.07%、77.31%、59.85%、43.40%和 28.66%,差异均极显著(P<0.01);F1母牛体重分别为 12.98、50.26、104.11、155.90、227.24 和 281.27 kg,分别比草地型牦牛提高了10.00%、75.73%、65.78%、36.20%、55.50%和42.71%,差异均极显著(P<0.01)。F1杂交公母牛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等均极显著大于相应年龄的草地型牦牛(P<0.01)。

表1 F1牦牛和草地型牦牛不同年龄体尺体重

2.2 屠宰性能

从表2可以看出,4.5岁的九龙牦牛与草地型牦牛杂交F1个体宰前重、胴体重、净肉重分别达297.80、157.80和 134.30kg,均极显著高于草地型牦牛(P<0.01);F1杂交牛的眼肌面积为53.80cm2,明显大于草地型牦牛(P<0.01);F1杂交牛的屠宰率、净肉率和胴体产肉率分别为52.99%、45.09%和85.08%,明显高于草地型牦牛的屠宰率(P<0.05)、净肉率(P<0.01)和胴体产肉率(P<0.01)。

表2 4.5岁F1牦牛和同龄草地型牦牛屠宰结果

2.3 产毛性能

从表3可以看出,九龙牦牛和草地型牦牛杂交F1个体公牛产毛量平均1.58 kg,草地型公牦牛1.34 kg。F1杂交牛母牛个体产毛量平均1.52 kg,草地型母牦牛1.24 kg。F1杂交型个体产毛性能明显优于草地型牦牛个体(P<0.01)。

表3 F1杂交牛与草地型牦牛产毛量

3 讨论与结论

1)由于气候条件、营养水平和饲养管理等条件的不同,测定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九龙牦牛和草地型牦牛杂交F1牦牛在初生、0.5岁、1.5岁、2.5岁、3.5岁和4.5岁时的体尺体重较同年龄草地型牦牛均有较大提高(P<0.01),F1杂交牛在0.5~2.5岁之间的生长速度也明显高于草地型牦牛,其成年牛较草地型牦牛有较大的胴体重和净肉重(P<0.01),具有较高的胴体产肉率和净肉率(P<0.01)。表明杂交效果极为显著。

3)九龙牦牛和草地型牦牛杂交F1牦牛产毛量较草地型牦牛高 17.91%(P<0.01),母牛高 22.58%(P<0.01),说明九龙牦牛与草地型牦牛杂交后代较草地型牦牛具有较高的产毛性能。

4)用九龙牦牛改良甘孜州草地型牦牛,其杂交后代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较高的产肉性能和产毛性能,对减少甘孜州牧区草地型牦牛的饲养数量,促进牧区草原草畜生态平衡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甘孜州胴体九龙
猪胴体冷却降温特性及耗能分析
九龙口:超然江淮间,敢为天下“XIAN”
遇见九龙口 遇见最美的自己
寻找“九龙子”
育肥肉牛屠宰率与活体、胴体价格之间的关系分析
加强甘孜州教育事业以促进藏文化保护的几点思考
控烟条例不是“九龙治水”
胴体原本没那么美
味精与高脂日粮对生长猪胴体性状与组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