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城市色彩引导市民形成良好精神风貌

2012-01-06 08:18杨艾云
艺海 2011年11期
关键词:主调明度纯度

杨艾云

摘要:运用城市色彩引导市民心理,形成良好的市民精神风貌非常重要,并且具有可行性。笔者针对城市色彩的特征探讨设计方式,认为要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一,要以人为本,确立城市色彩主调的范围。二,要兼顾城市形象设计目标的实现。三,要明确主调色彩的运用。四,要结合利用城市辅助色彩,与主调色彩一起构成具有形式美感的环境色彩。五,要注重城市造型设计,及材质的运用与色彩的协调。

关键词:以人为本主调城市形象造型

经济在腾飞,城市在发展。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城市色彩作为一个与市民密切相关,几乎时刻可感的要素,在市民的心理上产生强烈的作用,甚至可以左右人们的心情。良好的城市色彩应可以引导市民心理,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而欠妥的城市色彩会让人觉得烦闷、暴躁、甚至悲伤、痛苦等,形成不良的精神状态。探索良好的城市色彩设计方式,引导市民心理,形成良好的市民精神风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要探索这个问题,我们应先了解什么是城市色彩?专家对城市色彩的定义:是指城市的外部空间中各种视觉事物所具有的色彩,它是一个广泛、综合的概念,分为人工装饰色彩和自然色彩两类,包括建筑、道路、标牌、广告、服饰、绿地、河流等城市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色彩。城市色彩由自然色和人工色(或称为文化色)两部分构成。自然色指:城市中裸露的土地(包括土路)、草坪、山石、树木、海滨、河流以及天空等等的色彩。人工色指:城市中所有地上建筑物、硬化的广场路面,及交通工具、街头设施、行人服饰等等人工产物的色彩。在人工色彩中,还可按色彩所附物体的性质,分为固定色和流动色、永久色和临时色。城市各种永久性的公用,民用建筑、桥梁、街道广场、城市雕塑等的色彩,构成固定的永久性色彩;而城市中车辆等交通工具、行人服饰构成流动色;城市广告、标牌、路牌、报亭、路灯、霓虹灯及橱窗、窗台摆设等等则构成临时色。同时,由于色彩产生于光折射,各种物体原色,会根据其材料的表面肌理、受光程度以及环境色彩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城市色彩可以根据设计目的进行设计,具有可行性。在城市中一般来说,绝大部分的色彩是人工的色彩。例如:人工色中固定的永久性色彩:公用,民用建筑、桥梁、街道广场、城市雕塑,这些色彩一般就占了城市面积的绝大部分,他们的色彩基本决定城市色彩的主调。流动色中的公共交通工具也可以进行色彩规划。而临时色,面积较小,可以看作辅助的点缀色,面积上无关大局,且对其通通限制也不切实际。对于自然色彩中能改变的色彩如:城市中裸露的土地(包括土路)、草坪种类、树木种类,可以进行重新的设计,不能改变的色彩如:海滨、河流以及天空的色彩,可以合理地利用。

凡是设计色彩,首先必确定主题,并针对主题进行分析,确定色彩的情感基调,由此得出色彩主调的运用范围,选择色彩主调。再根据主题表达的要求确定辅助色最后可以考虑材质。城市色彩的运用,同样需对其进行分析,以确定设计的方向。城市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创造使人类活动更有意义的人为环境和自然环境,以改善人的空间环境质量。从而改变人的生活质量,空间环境质量正是以人的需求为基础的。空间环境质量应用到城市就取决于使人愉悦的与自然协调的尺度,趣味的匹配和消除不协调的对比。可见,城市设计都要以人为本,更何况是作为城市设计一部分的城市色彩的设计呢?自然也要以人为本。要从满足市民的需求出发,进行城市色彩的设计。市民对良好的精神风貌需求是其中的一种精神需求。为了满足这种精神需求,城市色彩应该如何设计,来起到引导市民心理的作用呢?笔者认为要从如下的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运用城市色彩引导市民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要以人为本,确立城市色彩主调的范围。

城市色彩的设计以人为本,立足于研究满足市民这个复杂群体的精神需求在城市色彩引导上的共性特征,才能设计出真正适应市民需要的,有助于市民心理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的色彩。市民是个复杂的群体。其中有不同文化层次的;有不同年龄的;有不同健康状况的;有工作,学习,日常生活,旅游玩耍等不同环境里的人等等。有的需要安静,有的需要热闹,有的需要积极进取,有的需要平静悠闲等等。这就要求我们的色彩不能过于强调欢快,导致刺激度过强,而造成喧闹不安的感觉。也不能过于冷静而没有活力,朝气。不能产生危险,恐怖,等令人不安的感觉。也不能产生狂喜的感觉。要使一些需要安静的病人的心灵得到宁静。不能运用令人心理产生消极低沉情绪的色彩。让需要鼓励的人不会感到沮丧,能激励人心。要运用使人产生积极向上的,轻松的,不过分刺激的感受的色彩。让室外工作、学习的人能安心,出行在外的人不开小差,兼顾安全的考虑。且城市色彩一旦确定,将是长期的色彩效果,意味着城市色彩在不同的季节都会影响人们的心理,这就也要求城市色彩不能产生过于暖和过于冷的感觉,需要适中的冷热感。

可见城市色彩要积极而不刺激,让人处于其中快乐而不激动,安静又不失活力。轻松但有分量而不模糊。不能让人产生低沉、灰暗、沉闷、悲伤、烦闷、失望、眩目、刺激、不安、没有活力等类似负面情绪。城市色彩要引导市民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要适合复杂群体的不同要求,同时兼顾积极引导的效果,就只有采用基本折中的办法来统一矛盾的各方,将城市色彩定位在创造折中情绪的基础上偏轻松愉快的色彩感受。采用较中性化的微偏暖的主调色彩。

色彩具有三个基本要素:明度,纯度,色相。不同明度,纯度,色相的色彩给人的情绪感染是不同的。其中影响情感最厉害的是色相,其次是纯度,最后是明度。三者又是彼此联系、影响的。所以我们要将三者结合起来分析这种中性微偏暖的主调色彩。这种用于主调的色彩,笔者认为要注意如下特征:

1、在色相上:用暖色降低纯度提高明度至中明度以上,使其不刺激,不感觉热,不喧闹。也可用冷色但基本不感觉冷,用降低纯度并使其位于高明度的方法,降低冷感,同时结合局部较强烈的冷暖对比增强活力。而冷暖中间偏暖色,很适宜,也可提高明度降低纯度使用。冷暖中间偏冷色,可稍微或较大提高明度降低纯度使用。

2、在明度上:低明度的色,不可使用,因会产生大量负面情绪。中明度可以使用,但在各色相中,纯度色大部分属于中明度,且纯度低时,最好明度较高,才能形成轻松的感觉。但过于接近白色的色彩不宜采用,因会感觉轻飘飘分量不够。

3、在纯度上,采用何种纯度,要结合具体色相处理。一般不通过降低明度来降低纯度。因这种色过于沉闷,没有朝气。

4、 无彩色黑, 白,灰,不利于市民形成积极乐观的情绪,不宜采用。白色为主调感觉分量不够,灰色为主调朝气不够,黑色为主调太沉闷,有碍良好的精神风貌的形成。

二、运用城市色彩引导市民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要兼顾城市形象设计目标的实现。

城市形象设计的主要宗旨和目的是把城市的内部和外部规划、设计、管理等各种因素全面综合治理,把城市所希望塑造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通过鲜明的整合,科学化的视觉形象体系展示给社会公众,而有别于其他城市,具有明显的个性。城市形象识别策划往往要确立城市的标准色,是用来象征城市的形象而特定的色彩标准。这种城市形象必然是正面的好的形象。所以这种形象的塑造与城市色彩引导市民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不矛盾,可以协调。

各种色彩在人的心理上产生的效果不同,并且各种色彩有不同含义,城市形象定位的不同,要求的色彩效果不同,根据城市形象的定位,进行城市色彩的主调定位,正因为所定位的城市形象必然是正面的好的形象,所以城市色彩的主调必然会采用积极向上适合城市环境的色彩。因而使城市色彩可以朝引导市民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的方向发展。设计城市色彩要在服从城市形象设计目标的基础上,创造可以引导市民形成良好精神风貌的色彩。

三、运用引导市民形成良好精神风貌的城市色彩,要明确主调色彩的运用。

设计色彩,确立了色彩主调,情感基调就基本确定了。主调由占画面绝大部分的色彩决定。

城市主调色彩运用在什么位置呢?他由占城市色彩室外面积的绝大部分色彩来构成。对于城市色彩,一般建筑色彩占绝大部分,它基本决定了城市色彩的主调。所以,建筑色彩要基本采用主调色彩。结合局部运用于其他永久性色彩或临时色彩中,起点缀,呼应等效果。

四、运用城市色彩引导市民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要结合利用城市辅助色彩,与主调色彩一起构成具有形式美感的环境色彩。

临时色一般是面积较小的辅助色,往往可以作为点缀色,其作用也不宜小视。主体建筑除了小面积的装饰,基本是大面积的。辅助色的运用,丰富了城市点、线将的要素。如果加上形式美原理的运用,辅助色彩,与主调色彩的良好结合,可以使城市色彩产生强烈的形式美感;让人们有如生活在优美的画中,心情将何其舒畅,从而有助于市民良好的形成精神风貌的。

五、运用城市色彩引导市民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要注重城市造型设计,及材质的运用与色彩的协调。

色彩的运用建立在形的基础上,城市色彩的运用建立在城市环境造型上。不同的形可以产生严肃与活泼,生硬与柔和等的感受,形与色应当具有整体相同的心理效应,才能更好地融为一个整体,色彩良好的效果,要求形与色的高度统一,协调一致。要使市民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有了不错的色彩方案,还需采用相对柔和的造型,以适应轻松、舒适的色彩环境。在城市造型上可以在大范围内使用一定的曲线,在城市色彩附着的形中,主要是占绝大部分的建筑的外形来决定的。

城市环境中的各个形态,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材质,大致可以分为光洁与粗糙两类。不同的材质人们的感受也会有差异。材质光洁的,感觉细腻,现代,轻松,简洁等;材质粗糙的感觉古扑,复杂,厚重等。可以结合城市形象设计考虑。为使市民感觉轻松,舒适,最好以光洁的材质为主。

参考文献:

1.《城市形象设计》 吕文强编著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2年5月第一版46页, 58页

2.http://linux.chinaunix.net/techdoc/net/2006/06/02/933608.shtml

3.《现代色彩构成与应用》 刘佳俊 陈耕主编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6年8月第一版

(作者单位:湖南城市学院,该文系益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成果,市社科联哲学社科研究课题《城市色彩与市民精神风貌关系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号:2010YS010)

责任编辑:李薇薇

猜你喜欢
主调明度纯度
化肥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成主调
退火工艺对WTi10靶材组织及纯度的影响
基于Coloro色彩体系不同色深公式的颜色深度研究
色彩的纯度
如何让学生在设计中有效认识和使用色相环
浅谈中学生对色彩的认识与表现
印刷颜色的明度预测评价
间接滴定法测定氯化铜晶体的纯度
对氯水杨酸的纯度测定
浅析图案的色彩与配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