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装备联合保障建设初探

2012-01-14 07:55关冰兵何海宁李长海刘震鑫
装备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信息系统装备体系

关冰兵, 何海宁, 李长海, 刘震鑫

(1.装备学院 研究生管理大队,北京101416; 2.装备学院 装备指挥系,北京101416)

“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的重要思想和论断,反映了军事变革的时代要求,体现了信息化条件下战争的基本规律,明确了加快我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以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为目标,推进装备联合保障建设健康发展,不仅是当前我军军种分立体制下应对多样化军事任务装备准备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军装备保障建设长远发展的战略考虑。研究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装备联合保障建设问题,就是要从理论上解决什么是“建”,怎么“建”,“建”什么的问题。

1 基本内涵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装备联合保障,是指以网络化信息系统为依托,运用系统集成方法,在战略或联合战役装备保障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协调下,整体筹划和运用装备保障力量[1],在军种间实施以及军民共同实施的装备保障。现阶段,在我军军种分立体制下组织联合作战装备保障,其实质是由“通装统保[2]、专装自保、同装互保[3]、军地联保[4]”(简称“四保”)紧密结合、灵活运用的装备联合保障,其根本职能是提高装备联合保障能力。装备联合保障是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实施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的重要保证。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装备联合保障建设,是指以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装备联合保障能力为根本目标而展开的各项工作的统称。对于这一定义,可以从3个方面加以理解:第一,装备联合保障建设以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装备联合保障能力为根本目标。装备联合保障的根本职能决定了装备联合保障能力是根本能力,也决定了提高装备联合保障能力是装备联合保障建设的根本目标。第二,装备联合保障建设属于工作的范畴,主要包括装备联合保障理论建设、体制机制建设、力量建设、能力建设、方式手段建设等内容。第三,装备联合保障建设有其自身规律、特点和要求。不同国家的装备联合保障建设,同一国家不同时期的装备联合保障建设,由于使命任务、建设水平等的差异,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既有各国、各时期均应共同遵循的普遍规律,又有各个国家、各个时期的特殊规律[5]。当前,针对我军武器装备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大量高新技术武器装备陆续列装部队的实际情况,装备联合保障建设不仅对体系作战能力形成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强,而且对“联合”的要求越来越高,具体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

1)系统整合。网络化信息系统是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的基础支撑,是夺取信息优势、决策优势和全维优势的主要装备,也是连接作战体系的“血脉”。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装备联合保障就是以网络化信息系统为基础支撑,发挥网络化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互操作的融合功能,实现保障要素、单元和子系统的整体联动和保障能力成指数倍增加,形成强有力的体系装备保障能力。

2)信息主导。如果我们把网络化信息系统喻为“血脉”,那么信息就是贯穿流动于“血脉”之中“血液”。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装备联合保障能力的实现过程就是转变信息优势到决策优势再到行动优势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流对物质流和能量流始终具有主导作用,通过合理调控“流向”“流量”和“流速”[6],实现物质性、能量性装备联合保障能力的高度聚合和精确释放。与传统装备保障相比,信息能力的高低逐渐成为决定装备联合保障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装备保障能力与信息质量的关系远比与装备保障资源数量的关系更为紧密。

3)整体联动。传统战争中,受指挥体制和技术手段等因素的制约,装备联合保障获取信息的手段和渠道比较单一,通常以计划为主协调各种行动,战场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划分[7]。而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整个战场力量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触动任何一个部位,都将引起整个系统的反应。装备联合保障力量在网络化指挥控制下,通过信息的实时共享,可实施自主协同,进而实现装备联合保障行动与其他行动之间的实时同步。

4)能力聚焦。与以往装备保障能力的生成相比,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装备联合保障能力的生成不仅仅是依靠保障资源数量的增加,而更加注重利用网络化信息系统的联通性和渗透性,通过战前的精确模拟、精确准备和战时的自主同步、无缝链接[8],装备联合保障可以实现资源、状态、能力的可视可控,使得装备保障渠道的选择、力量的使用和资源的分配等达到最优,谋求各军兵种装备保障系统内部、与地方保障系统之间以及与作战体系、后勤保障体系之间的集成融合,最大限度地实现不同空间不同力量的行动衔接与效能聚合,形成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最佳效能。

2 主要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我军重点发展了海军、空军、二炮第三代武器装备,改进了第二代武器装备,大力加强了以空间信息支援系统和数据链为重点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建设,统筹兼顾了陆军装备发展建设。从总体上来看,武器装备体系结构日趋合理,信息化含量明显增加,保障配套建设逐步完善。但与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要求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1)装备联合保障理论研究尚需不断深化。从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装备保障实践发展来看,我军对装备联合保障问题的认识只是初步的、浅显的,所形成的装备联合保障理论也不成熟、不完善,对装备联合保障的本质内涵、特点规律、体制构建以及理解定位等问题还需进一步深化研究,特别是现阶段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尚不健全、装备联合保障体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如何建立装备联合保障长效机制,确保联合作战整体装备保障能力形成,已成为装备保障理论研究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急需解决。

2)装备联合保障法规体系还需继续完善。现有的法规制度尚未形成纵向上宏观到微观,横向上各军兵种间和军民间相互衔接的装备联合保障法规体系;现有法规的实际操作性不强。如,在推进装备联合保障发展过程中,军队、地方政府和军工企业等主体利益的界定不够明确,法规具有宏观指导性,缺乏具体操性。在执行装备联合保障任务时,装备保障的机构设置、职责范围、行动种类、力量编成、方法程序等均不够明确。

3)装备联合保障信息系统建设亟待加强。我军信息化武器装备联合保障建设刚刚起步,顶层设计弱,技术体制和标准规范不统一,共用信息基础设施尚未建成,互联互通互操作水平低;现有网系和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效率低,武器平台组网接入能力弱;空间支援信息系统综合应用水平低,军(兵)种作战力量难以及时获得所需信息支援;陆军部队信息系统集成建设尚未成建制推广。

4)装备联合保障力量资源建设较为薄弱。与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装备保障需求相比,我军装备保障力量依然薄弱,主要表现在:高新武器装备联合保障力量不足,难以满足其战时装备保障需要;军种分立体制制约,以“四保”为核心的装备联合保障建设刚刚起步,缺乏必要的长效机制,装备联合保障体制尚未形成;装备保障力量的标准化、模块化、数字化建设还未纳入建设规划,装备联合保障资源缺乏必要的智能化配置手段,装备保障手段信息化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

3 建设思路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装备联合保障建设,必须坚持以体系作战能力为目标,以网络化信息系统建设为核心,以建立完善机制为重点,以集成融合为方法,按照“统筹规划,集中领导;突出重点,合力建设;分步实施,系统集成;长期建设,不断完善”的基本思路,实现各种保障单元、保障要素和保障子系统的有机集成,以及装备保障体系与作战、后勤保障等体系,与地方保障体系的有机融合,以形成装备联合保障能力,进而促进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的生成与提高。

1)统筹规划,集中领导。从战略的高度对装备联合保障建设进行总体设计与全局谋划,以与作战需求相适应、与作战能力相匹配为建设目标,制定与军队信息化建设(甚至国家信息化建设)相一致、与作战、后勤保障建设相衔接的建设规划,并对装备联合保障整体建设实施集中统一的组织领导,统筹处理装备联合保障建设形式与内容、局部与整体、速度与质量、标准与评价、跨越与持续之间的关系,确保装备联合保障建设阶段性任务与长远建设目标的有机统一。

2)突出重点,合力建设。深入研究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生成特点规律,明确其对装备联合保障建设的基本要求,把握装备联合保障建设的重点内容与关键环节,区分装备联合保障建设内容的主次之分和过程的缓急之别,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突出解决制约装备联合保障能力生成与提高的“瓶颈”和“短板”问题。

3)分步实施,系统集成。紧密遵循体系装备保障能力生成与装备联合保障建设的客观规律,牢牢把握装备联合保障建设协调发展和整体联动的特点要求,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划分装备联合保障建设阶段,科学制定装备保障建设分步实施目标与计划,分步实施,逐级合成,最终实现装备联合保障体系的综合集成,以及与作战体系、后勤保障体系、地方保障体系的有机融合。

4)长期建设,不断完善。充分考虑装备联合保障建设内容的系统性与建设过程的动态性,牢固树立装备联合保障长期建设思想,及时引进吸收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理论研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不断修正完善装备联合保障建设目标规划,走开装备联合保障建设滚动发展、良性循环的路子,始终保持装备联合保障建设与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生成相适应。

4 建设对策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装备联合保障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因素众多,建设内容丰富,必须遵循装备保障建设客观规律,突出抓好几个关键环节,推动装备联合保障建设全面、健康发展。

4.1 不断提高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与指南。理论创新是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关键所在,起着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装备联合保障建设首先要从理论研究入手,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于创新,一方面加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装备联合保障理论研究,深入研究体系作战装备联合保障的本质内涵、特点规律、能力构成、生成模式、作用机理、任务内容和方式方法以及体制机制等问题,解决什么是“联”、为什么“联”的问题,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装备联合保障建设内容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要加强装备联合保障建设理论研究,深入探索装备联合保障建设的特点规律、指导思想、模式方法,解决“联”什么、怎么“联”、“联”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装备联合保障建设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4.2 突出装备联合保障信息系统建设

网络化信息系统是装备联合保障能力形成的关键基础。突出信息系统建设就是要紧紧围绕体系作战能力生成基于信息系统的要求,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按照全军统一的技术体制、统一的标准规范、统一的协议接口,对现有装备保障信息系统进行合并删除、改造升级;另一方面要加强以空间支援信息系统和数据链为重点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建设,不断完善体系作战装备联合保障信息平台。通过改建并举,实现装备保障内部信息的无缝连接,以及与作战、后勤等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为装备联合保障体系与作战体系的有机融合提供支撑与依托。

4.3 建立完善装备联合保障体制机制

装备联合保障体制机制是生成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装备保障能力的有效保证,也是推动装备联合保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的重要举措。通过查找当前我军装备联合保障建设存在的现实问题,分析其原因,建立完善装备联合保障体制机制,一方面要不断扩大装备联合保障的范围,细化装备联合保障的内容,深化装备联合保障的方式方法,促进并牵引装备联合保障体制的调整改革;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装备联合保障的法规制度,建立装备联合保障长效机制,促进装备联合保障由战时向平时的延伸,为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装备联合保障能力的生成与提高提供可靠的法规机制保证。

4.4 深入开展装备联合保障训练

联合作战是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的基本样式,联战需要联保,联保必须联训。装备联合保障训练是提升装备联合保障能力的基本途径,进而影响和制约着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的生成和提高。一方面要突出装备保障体系的整体联训,将各类、各层次装备保障资源集中统筹,在信息系统的融合下,实现三军一体、军地一体、通专一体,以形成装备联合保障能力;另一方面要突出装备保障体系与作战、后勤保障体系以及与地方保障体系的联合训练,把装备联合保障训练融入联战联训体系,在统一的任务与背景下,统一计划,统一行动,实现装备保障体系与作战、后勤、地方等保障体系的有机融合,形成体系保障能力,进而形成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

5 结 束 语

本文从我军装备保障实际出发,对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装备联合保障建设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为后续的装备联合保障工作开展提供了理论支持。但必须看到,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装备联合保障是一项涉及军队保障力量和社会保障力量分工、涉及军队资源和社会资源分配的全局工程,是一项涵盖平时保障和战时保障的复杂工程,尚有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1]蒋跃庆.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装备保障(学科分册)[M].2版.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3.

[2]孙宝龙,韩丕忠.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通用装备保障[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8:267-269.

[3]何海宁,关冰兵,张秀元,等.联合战役同装互保基本问题分析[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11,22(4):31-34.

[4]周东明,安永庆,张立.外军走军民联保发展道路的现状与思考[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军事科学版,2007(2):105-107.

[5]张秦洞.作战力量建设概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0:4.

[6]郭红升,陈袁宁.伊拉克战争对现代后勤保障的启示[J].当代海军,2010(11):33-35.

[7]武永辉,徐博文.阿富汗战争的指挥体系与部队轮换[J].外国军事学术,2010(5):17-19.

[8]何嘉武,郭秋呈.伊拉克战争美军后勤(装备)保障特点及启示[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03,17(5):96-99.

猜你喜欢
信息系统装备体系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防晒装备折起来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基于ADC法的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