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猜中伊关系是否松动

2012-01-16 10:17
环球时报 2012-01-16
关键词:海湾沙特原油

●本报驻外记者 黄培昭 纪双城 陶短房 青木 李珍 李大明 ●本报记者 郝洲

“中国在伊朗问题上的态度有可能改变?”美国媒体上周末提出这个设想更像是在表达华盛顿的期望。在后者多年来设计的伊核问题蓝图中,“用海湾国家石油收买中国”一直是梦寐以求的结果——没有中国拦着,美国整治伊朗无疑会顺手许多,只是北京不愿点这个头。但一些美国媒体宣称从中国总理温家宝访问海湾三国的消息中看到中国“改变”的苗头。《纽约时报》说,访问起码说明中伊关系不像以往那般稳固了。然而在波斯湾两岸,伊朗和沙特媒体都不相信中国“变了”,理由是中国搞外交不看美国脸色,而且日韩领导人上周已访问海湾产油国,这只能说明美伊剑拔弩张让亚洲石油买家“真急了”。在《德黑兰时报》将诸多亚洲大国拒绝限购伊朗石油作为外交战果的15日,沙特《阿拉伯新闻》说,美伊神经战已进入最后回合。

温总理出访引发美媒猜测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与沙特国家石油公司签署协议,将合资在沙建中石化首家海外炼油厂。14日,中沙间这张百亿美元大单为温总理当天开始的海湾三国之行吸引了更多关注的目光。美国舆论则最关心,美国正向北京施压要求减少从伊朗进口石油,中国领导人此时访中东意味着什么?

“北京要确保能源供应”,美国《华尔街日报》这样解读。该报称,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11%来自伊朗,意味着每天伊朗要向中国装运约60万桶原油。在当前情况下,中国领导人访问全球最大原油出口国沙特、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气生产国卡塔尔,以及即将主办世界能源峰会的阿联酋,显然意在与这些既是重要能源出口国,也是美国伙伴的国家加强能源合作。

“中东之行暗示中国政策可能有变化”,美国《纽约时报》以此为题说,此次访问是中国总理时隔20年再访利雅得,另外两个海湾国家中国总理此前就没去过,但在专家们眼中,访问之所以耀眼另有原因——它标志着中国与伊朗的“战略盟友”关系不如以前那么巩固了。文章说,此前,中国已部分减少了从伊朗进口的原油量,这可能是因为双方价格没谈拢,也没准是北京想满足美国的要求。巴黎学者古德门特说,去年中国在中东的政治影响力随着利比亚、也门和叙利亚局势动荡大大降低,在此背景下,中国很可能在华盛顿和德黑兰之间两边下注。美国知名学者约瑟夫·奈说,“伊朗这根拐杖越脆弱,他们(中国)就越不会拄着它了”。

“我不认为中国对美国财长盖特纳要求帮美国制裁伊朗的回应是拒绝”,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苏珊赖斯上周末对美国MSNBC电视台说,“我相信中国是理性的,它明白我们采取的措施会让所有伊朗原油的买家三思,我有信心,中国已意识到大事不妙”。

“美国、中国与伊朗石油:没那么心有灵犀”,英国《金融时报》以此为题的文章给美国人的乐观泼了冷水。文章认为,中国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对伊朗原油的求购,而盖特纳访华激起的顶多算是谨慎乐观,如果双方真谈得不错,美国之后就不会宣布制裁中国公司了。

伊朗不相信中国“变了”

“制裁不会阻碍伊中贸易”,此标题15日出现在伊朗国家英文电视台PRESS TV网站显著位置,该报道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14日对美国企图把其单方面对伊朗制裁措施国际化,并根据其国内法对有关中国公司实施制裁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伊朗一些学者也表示,不相信中国会如美国媒体暗示,在关键时刻抛弃伊朗,这样做会让中国失去中东唯一不受美国摆布的原油来源。伊朗驻华使馆发言人兹阿伊15日对《环球时报》说,伊朗对温家宝总理出访海湾三国没有丝毫担忧,“中国是为解决问题而来,不是麻烦制造者”。

在沙特,《利雅得报》14日将中国称为“下一个掌握世界的力量”。文章预测中国将在10年后成为世界经济和技术第一强国,并称温总理访问非同寻常,他带来的不仅是官方文件,还有与沙特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协议,沙特必须抓住机会与不断上升的中国建立良好关系,希望亚洲未来能出现一个自己的强国,取代西方在亚洲的垄断地位。《阿拉伯新闻》15日说,温总理访问期间,沙中会谈涉及教育、体育、旅游等多方面合作,但伊朗问题肯定是热点话题。有沙特学者对半岛电视台表示,如果伊朗石油被禁运,沙特可以弥补中国因此蒙受的损失。

“即使如此,中国也不会屈从于美国压力放弃与伊朗的关系”,阿联酋《海湾新闻》15日社论这样说。该社论称,中国清楚危机一旦结束,伊朗依然是世界重要产油国。中国期待与伊朗和海湾阿拉伯国家同时保持良好关系,对海湾阿拉伯国家而言,与中国保持长期战略关系也至关重要。埃及《共和国报》15日也不认同“中国接近海湾等于疏远伊朗”。该报说,中国人不看美国脸色行事,他们只是想未雨绸缪。

事实上,日本和韩国比中国更早就到海湾国家去未雨绸缪了。韩国《东亚日报》题为“中韩日英在中东展开石油外交战”的报道说,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8日就开始对卡塔尔、阿联酋和沙特进行访问了,韩国总理金滉植也从12日开始访问阿曼和阿联酋,一天后,英国首相卡梅伦也出现在沙特首都利雅得。

“石油买家真急了”,沙特《阿拉伯新闻》说,否则无法解释利雅得迎来络绎不绝的访客。文章说,华盛顿与德黑兰都把石油当武器,伊朗的原油买家则在拼命寻找从其他产油国获得供应保障,以备万一。不过,这些国家都没做出最后决定,“他们还在积攒手中的牌”。随着这场相互凝视的神经战进入最后阶段,现在就看美伊谁先眨眼了。

日韩犹豫让德黑兰欣喜

“美国要求限制购买伊朗石油的要求被亚洲大国拒绝”,此消息15日成为伊朗《德黑兰时报》头版头条。文章列出了拒绝顺从美国意愿的国家名单,包括印度、中国、土耳其和巴基斯坦,日本韩国则被列为起初表示愿跟随美国制裁伊朗,之后又退缩的国家。

据《德黑兰时报》报道,一名匿名印度内阁成员说,印度16日会派官员赴伊朗商讨在制裁形势下用何种新方式付款,印度将继续与伊朗做生意。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说,巴不会卷入美国的“战争剧场”,也不会为任何外部大国的突发奇想限制自己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文章还说,日本财相12日表示日本将把从伊朗进口石油的数量减少10%,但日本首相野田佳彦第二天说,财相的话仅是其个人见解。与日本类似,韩国媒体13日传政府正研究将伊朗原油进口量减少一半,但韩国政府很快宣称该报道不属实。目前日韩都在等待美国制裁官员下周前来游说。

法国《诺曼底新闻》说,伊朗驻欧佩克代表15日警告其他海湾产油国,不要试图在伊朗遭石油禁运时填补其市场份额,否则后果自负。但奥地利《维也纳日报》说,海湾国家未必会配合伊朗这个中东“冒险家”。另外,欧盟原定在1月23日决定是否对伊朗石油实施禁运,但此期限有可能被推迟至少6个月,以让依赖伊朗原油的希腊、意大利和西班牙有时间找到替代原油。

英国外相黑格15日在接受《星期日电讯报》采访时呼吁伊朗政权与西方进行谈判,否则将面临严厉制裁。他表示:“我们确实不得不应对这一棘手问题,因为伊朗正在走一条使整个中东地区面临核扩散威胁的路线。伊朗核项目可能在2012年成为更大的一个危机。”

此前一天,俄罗斯副外长里亚布科夫强烈警告西方不要对伊朗动武,称军事行动将扰乱全球安全,犯下“重大而明显的错误”。

制裁伊朗有利中国?

制裁伊朗最终会让中国得利?这个有些匪夷所思的设问竟被多家美国媒体提出。给出肯定回答的《华尔街日报》说,如果欧洲国家抛弃伊朗,改从沙特进口石油,伊朗只能低价向中国出口更多石油,中国将有机会以低价建立自己的石油供应缓冲储备,成为唯一无可争议的赢家。前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布莱尔则对彭博社抱怨,美军为霍尔木兹海峡通航承担了大部分海空巡逻任务和费用,中国没出一分钱,却能享受我们提供的安全。

“但中国这样做代价也很大,会让美国难堪,而且会影响中国收购代表能源未来的北美的能源资产,包括美国的页岩油气田和加拿大的油砂。”路透社这样分析说。但文章同时认为,中国从众制裁伊朗也没有好处,失去伊朗的中国只能和欧洲买家争夺能源供应,还要担心伊朗煽动中国西部穆斯林。因此,折中办法是买伊朗石油,但少买点,这样美国可能像以前一样对中伊交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伊朗也没有失去大客户。▲

猜你喜欢
海湾沙特原油
海湾国家与中国的区域经济合作
沙特恫言抛售数千亿美债券
欧盟要对沙特禁售武器
初识海湾女神
我国原油进口数量1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