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毒株分化对病毒增殖和毒效的影响

2012-01-19 03:28唐美君殷坤山郭华伟
浙江农业科学 2012年5期
关键词:核型毒力毒株

唐美君,殷坤山,郭华伟,肖 强

(中国农业科学院 茶叶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08)

茶毛虫 (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又名茶黄毒蛾,是我国高山茶园和有机茶园常见的害虫。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EpNPV)是控制茶毛虫种群的重要病原物[1]。茶毛虫病毒杀虫剂具有防效高、持效期长、对环境安全等优点[2-4],近年来在茶叶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受到了有机茶农的欢迎。有研究报道,采自贵州、湖北、浙江和湖南的EpNPV毒株之间存在较大的致病力差异,不同毒株之间的遗传距离也有较大差距,表明不同毒株之间出现了遗传分化[5]。这种毒株分化对EpNPV大量增殖是否会有不利影响,以及不同毒株组合后对毒效是否有增效作用,目前尚不明确。为了筛选合适的病毒毒株用于病毒生产和田间应用,进行了Ep NPV毒株分化对病毒增殖和毒效的影响研究,旨在为EpNPV的生产和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昆虫

从田间 (江苏宜兴)采集茶毛幼虫,以鲜茶叶为饲料,在 (23.5±0.5)℃,相对湿度70%~80%和光周期12 h/12 h(白天/晚上)的人工气候室中连续饲养。

1.2 供试毒株

供试毒株分别为贵州毒株、湖北毒株、浙江毒株、湖南毒株4个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分离株。2009年分别从贵州中八、湖北襄樊、浙江雁荡和湖南长沙采集,将各毒株分别进行病毒增殖,按虫尸捣碎、过滤、差速离心、显微镜测、定量稀释的方法获得各分离株1×109PIB·mL-1的纯病毒原液备用。

1.3 试验方法

1.3.1 对病毒增殖产量的影响

分别配制浓度为1×106PIB·mL-1的浙江毒株、贵州毒株、湖北毒株和湖南毒株的病毒液各1 000 mL备用。从茶园剪取带老叶茶枝,分别在各毒株病毒液中浸湿,晾干后放入有铜纱网盖的木盒(46 cm×32 cm×17 cm)中。接入5龄茶毛虫幼虫,在 (24.5±0.5)℃、相对湿度70% ~80%、光周期12 h/12 h的恒温培养室内饲养。幼虫取食带病毒叶3 d后无病毒叶片继续饲养。每处理设3次重复,每重复供试虫100头。

幼虫开始死亡后,逐日收集虫尸,并称重。幼虫全部死亡或化蛹后,提取虫尸中的病毒,用血球计数法测定病毒多角体含量,计算病毒产量。

1.3.2 对病毒毒效的影响

首先配制浓度为1×106PIB·mL-1的浙江毒株、贵州毒株和湖北毒株病毒液单剂各400 mL,然后将浙江毒株分别与贵州毒株、湖北毒株按体积比1∶1进行混配,形成2个病毒浓度为1×106PIB·mL-1的混剂。从茶园剪取老叶,分别在各病毒液中浸湿,晾干后放入500 mL罐头瓶中。接入2龄茶毛幼虫,同等条件下饲养,以饲喂不加病毒的茶叶为对照。每处理设3次重复,每重复供试虫50头以上。待幼虫开始死亡后,逐日检查死虫数。

采用Sakai公式计算毒株混用后的协同毒力指数,然后判定两者的协同作用。

1.4 数据统计

采用DPS软件统计分析病毒产量的数据,进行单因素试验方差分析,均值之间的差异显著性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进行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病毒增殖产量的影响

结果 (表1)表明,浙江毒株较其他3个毒株病毒产量略高,每克虫尸的病毒产量为48.17×108PIB,其他3个毒株的病毒产量40.44×108~46.06×108PIB·g-1,4个毒株的病毒增殖产量没有显著差异 (F=0.128 0,n=3,P=0.940 6)。

显微观察结果显示,浙江毒株和贵州毒株增殖的病毒,多角体大而均匀;其余2个毒株增殖的病毒则多角体大小不匀,小的较多。此外,浙江毒株各次增殖的产量稳定,其余3株的产量不稳定。因此,人工大量增殖EpNPV时选用浙江毒株为最佳。

表1 Ep NPV分离株病毒增殖的产量比较

2.2 对病毒毒效的影响

供试的4个毒株毒力强弱依次为浙江毒株>贵州毒株>湖北毒株 >湖南毒株[5]。本研究选取了毒力最强的浙江毒株分别与贵州毒株、湖北毒株进行组合,结果表明 (图1),浙江毒株与贵州毒株1∶1混配,其协同毒力始终为相加作用;浙江毒株与湖北毒株1∶1混配,前期表现为拮抗作用,后期为相加作用。不同分离株组合后总体上为相加作用,未见增效作用。因此,在实际应用EpNPV时以单一毒株为宜。

图1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分离株混配后的协同毒力

3 小结与讨论

昆虫病毒的毒力强弱是评价该病毒应用潜力的重要指标。但并非毒力越强越好。如果毒力太强,以至于寄主种群不能在自然界较长时间存活,该毒株也会无法生存和流行;同时,在昆虫病毒的增殖生产过程中,如果毒株的毒力太强,将无法实现人工大量增殖[6]。已有的研究表明,EpNPV浙江毒株的毒力强于其他 3个毒株[5]。本研究表明,Ep NPV毒株分化对病毒增殖没有不利影响,4个毒株的病毒增殖产量相差不大,但浙江毒株优于其他3个毒株;强弱毒株组合后的协同作用总体为相加作用,没有发现有增效作用。因此,浙江毒株是适宜用于室内病毒增殖和田间茶毛虫防治的较理想的EpNPV分离株。

[1] 齐义鹏,叶林柏,刘岱岳,等.用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茶毛虫 [J].生物防治通报,1986,2(1):43.

[2] 孙椒德,吴光远,林阿祥,等.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的防效 [J].华东昆虫学报,1996,5(1):55-59.

[3] 冷杨,肖强,殷坤山.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Bt混剂的作用特性 [J].植物保护学报,2007,34(2):177-181.

[4] 唐美君,殷坤山,郭华伟,等.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和Bt混剂的配比筛选及药效评价 [J].植物保护,2010,36(5):165-167.

[5] 付建玉,席羽,唐美君,等.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不同分离株的毒力水平与遗传结构关系分析 [J].茶叶科学,2011,31(4):289-294.

[6] 孙修炼,胡志红.我国昆虫病毒杀虫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6,8(6):33-37.

猜你喜欢
核型毒力毒株
法国发现新冠新变异毒株IHU
奥密克戎毒株为何“需要关注”
抗核抗体荧光核型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筛查中的作用评估*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遗传学特征与临床的关系
申嗪霉素和咪唑菌酮复配对几种病害的室内毒力测定研究
阿维菌素与螺螨酯对沾化冬枣截形叶螨的毒力筛选及田间防效研究
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pLVPK毒力质粒的分布及与耐药的关系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类NADC30毒株流行现状
多杀性巴氏杆菌毒力因子及基因表达的研究进展
染色体核型异常患者全基因组芯片扫描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