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社区大学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

2012-01-21 21:44孙茂新
终身教育研究 2012年3期
关键词:终身教育江苏学院

孙 驰,孙茂新

《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逐步完善社区大学、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和村(居)民学校四级社区教育网络”。近年来,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推动下,全省社区大学建设正在由“点”到“面”逐步展开,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

一、国内社区大学建设概述

国内的社区大学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自发形成阶段。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启动,因其对附属教育的社会化剥离,“社区学院”开始出现。例如,成立于1994年的上海市金山社区学院,就是上海石化总厂职工大学改制而来。

第二阶段:纵深探索阶段。党的十五大和九届全国人大把社区建设正式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推进社区建设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1998年以后“社区培训学院”成为推进各地社区教育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各地的社区培训学院主要承担辖区内非学历培训职能。从2010年开始,各地社区培训学院改称为“社区学院”。

第三阶段:规范发展阶段。2008年以后,上海、沈阳等大中城市和浙江全省率先建立“社区大学”(“青岛社区大学”建于2002年)。这个阶段“社区大学”的成立主要受国家对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推动。各地出台了一些法规政策,进一步规范社区大学建设,明确把社区学院定位为其二级机构,承担了区域性社区教育规划、研究、统筹、指导等职能。

在上述发展过程中,经过近20年的演变,不论是20世纪90年代企业改制的产物,还是由“社区培训学院”而来的社区学院,以及“社区大学”,功能基本趋同,整体上呈现出“教育综合体”的特色,即主要包括联合广播电视大学等完成学历教育,以社区活动、讲座、网络课程以及线下课程等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与生活、兴趣爱好密切相关的课程,以提升职业技能为目的的职业培训等。

二、江苏建设社区大学的基本概况

1.适应江苏社会发展,积极建设社区大学

从某种意义上说,终身教育是纵向的时间连续性的教育,社区教育是横向的空间延续性的教育。社区教育的全员、全程、全方位保证了终身教育的存在和发展。近几年,江苏把大力开展社区教育作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工作予以积极推进,总体上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了紧密的正相关关系。江苏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31个省市区总值的11.4%,而国家级与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总数,也占全国总数10%以上。目前,江苏已初步创建了一个“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框架。

在推进终身教育的过程中,江苏教育行政部门以积极前瞻的姿态,不断开拓创新,促进以社区大学为龙头的社区教育机构建设,实现“终身教育进社区”。1998年在全国率先批准苏州市为终身教育实验区,2001年由省教育厅组织创建“省级社区培训学院”,2007年,对外公布第一批共8所省级社区培训学院,2009年开始,常州、南通、连云港相继成立社区大学。近年来,省教育行政部门坚持以建设美好江苏为目标,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为落脚点,加快推进社区教育,制订了“加快社区教育发展意见”等6个文件,省教育厅专门设置社会教育处,成立了社会教育服务指导中心,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初步实践表明,苏南地区已经形成城乡联动、水平较高、覆盖全员的社区教育普及局面,苏中地区大面积开展社区教育工作,形成以城市为龙头,农村发达地区紧紧跟上的发展格局,苏北地区重点在城镇和比较发达的农村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形成以点带面、梯度发展的局面。

2.电大系统积极推进社区大学建设

据统计,至2010年底全省共创建地市级社区大学、省级社区学院66所,覆盖(县、区、县级市)率达64.1%。[1]其中,已经建立的常州社区大学、南通社区大学、徐州社区大学、连云港社区大学,均是以市级电大为依托,因此,电大系统的作用非常明显。

江苏电大在政策上积极鼓励推进组建社区大学。2009年初,江苏电大向省教育厅提出成立江苏省社会教育服务指导中心的申请并得到批准后,即对各地方电大主动参与社区教育做出部署,要求以主体参与全省社区教育创建项目、进行数字化平台和资源建设、开展社区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等,加快融入社区教育。到2010年底,全省将近40%的省级社区学院(24所)主体就是各地方(县和县级市)广播电视大学。[2]

常州社区大学建于2010年5月,它的主体是常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所需经费由各级政府按比例提供保障,社区教育纳入各级政府工作责任和目标。为了进一步整合常州社区教育资源,常州社区大学横向联合7所高校(高职校),将它们纳为社区大学分校。

南通社区大学在2011年初挂牌,以省级社区教育创新项目通过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验收。有关信息表明,南通市社区大学承接了南通市广播电视大学长期积累的社区教育优势,是南通市电大服务社区教育的一个载体。其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服务于地方终身教育体系建设。

徐州社区大学成立于2011年底,由徐州市广播电视大学社区学院更名而来。从实际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基本上是以徐州市电大为基础和主体整合徐州市社区教育资源,发挥了电大在社区教育中的优势和服务作用。

连云港社区大学成立于2012年3月,挂靠连云港市广播电视大学,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模式,是市政府领导下、以公益为主的社区教育机构。该市把“依托电大建立连云港社区大学”写进《连云港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并列入了2012年连云港市政府工作任务,纳入政府目标考核范畴,使其具备了行政合法性。连云港社区大学的办学功能主要是开展市级社区教育和对全市社区教育的统筹两个层面,人员编制、运行经费等都有市级行政保障。

3.江苏地市级社区大学正在发挥作用

就连云港、常州等地市级社区大学而言,在运作上呈现区域特色,其共同经验是政府统筹。社区大学的建设从动议到建成,头绪万千,但条块关系顺畅,根本上得益于联席会议、政府层面的快速推进。连云港、常州颁布的《社区大学章程》,对终身教育、社区教育予以准确定位和功能划分,确立了其法律地位。在政府支持下,社区大学走出了一条由教育内部横跨至本区域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发展道路。社区大学自身纵向分为四级阶梯:社区大学、社区培训学院、社区教育中心、居民学习点或市民学校。同时,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与协调下,横向建立了“上挂”各高等院校,“横联”市、区劳动、人事、妇联等部门,向下辐射各社区(村委)的立体社区教育网络系统。连云港社区大学不断开拓统筹地方教育资源的形式方法,还提出了“学习型城市共建联盟(共建单位)”等理念。

三、江苏建设社区大学急需解决的若干问题

1.社区大学的定位

社区大学定位的焦点主要在于社区大学是学历教育结构还是公益非学历组织。国内各社区大学的定位初衷多在于作为服务终身教育的机构。如青岛社区大学“是一所新型的面向全体市民加强文明素质教育的社会化、开放式学校”,“以创建学习型城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发展目标”。《常州社区大学章程》明确常州社区大学“是面向常州全体社区居民,实施全民终身教育的服务指导机构”。因为定位不准、职能不清,大大影响了社会对社区大学的认同度,社区大学服务社区的功能和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社区大学和社区学院的关系

社区教育基本上是一种“省管县”模式,工作主体和重心在县区(县级市),直接面向社区。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地市级需不需要建设一级机构?社区大学和社区学院是何关系?工作落实在社区学院,管辖权在地方行政教育部门,社区大学如何处理这种关系?这其中既有社区大学定位的问题,更有将来社区大学功能发挥的问题。目前,《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仅提出“逐步完善社区大学、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和村(居)民学校四级社区教育网络”,没有明确对社区大学做出明确操作意义上的规定,整体上难免会出现有“令”而“无(法)行”的情况。另外,省教育厅把社区大学与社区学院均看做是社区教育创新项目,这也反映出教育行政层面对社区大学的认同度。

3.社区大学和开放大学的关系

《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以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为基础……整合各类高等教育资源建立开放大学”,同时,也明确要“逐步完善社区大学、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和村(居)民学校四级社区教育网络”。目前,各地级市已建成的社区大学和电大也同为一家,同是“大学”,必须明确两者关系。

四、促进社区大学建设,推动江苏学习型社会构建的对策建议

社区大学以其独特的方式促进了社区教育乃至终身教育的发展,与此同时,社区教育发展促成了对社区大学的需求,反映出社区大学的发展前景。加强以下5个方面的讨论和实践,有利于促进社区大学成为江苏社区教育乃至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主力军。

1.进一步规范对社区大学的定位

对于一项公益性事业,不能缺少政府的支持和统筹。要建设社区大学,一个重要前提在于获得政府的行政支持,最理想是制定省级行政法规,从政府层面给予社区大学在社区教育中的明确定位。制定《江苏省社区大学章程》,明确社区大学和社区学院,乃至和全部社区教育机构的关系,明确社区大学在未来全省社区教育中的功能作用。同时,社区教育将是江苏开放大学开展创新性工作的一个领域,社区大学未来要充分利用开放大学的公共服务平台和现代信息技术为社区教育服务。

对社区大学的定位要着重考虑四个要素:第一,性质:社区大学将是为地市级政府提供社区教育公共服务的咨询、决策中心,是地市级区域社区教育的指挥、指导中心(不含具体执行)。第二,目标:社区大学将最终建设成为一所终身教育领域的非学历的专业性“公共”“大学”。第三,类型:研究服务型,即社区大学将处于终身教育文化和学术研究顶层。第四,模式:社区大学将实施分级式、系统性办学(服务)模式,形成市、县区、乡镇、社区(村)四级社区机构阶梯,横向(党委政府)领导,垂直(业务)指导,外挂对接整合行业、系统资源。[3]

2.抓住社区教育需求,拉动社区大学建设

江苏规划在2020年初步建成学习型社会,南京、常州、苏州等城市计划到2015年完成构筑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目标,连云港、徐州等城市也提出2010—2020年期间高度重视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笔者认为,这些规划目标适用了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如连云港市的终身教育充分考虑人口的增长,5-10年内城区常住人口将由目前的50万增长到100万,人口的增长必然对教育(包括社区教育)产生更高需求。

因此,“十二五”期间,将是江苏进一步推动科技发展、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深化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社区教育 “软文化”支撑。从经济较为发达、教育需求较为强烈等基本省情出发,社区教育将会由“供给推动”向“需求拉动”转变。城市、农村,苏南、苏中、苏北,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社区教育需求将会出现“地域性、阶段性”特征。笔者认为,仅仅依靠教育行政,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增强的社区教育需求。全省各地普遍建设一个专业化机构即社区大学来统筹这项工作,既符合基本教育规律,也是社区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

3.尝试市场化办好社区大学

社区大学的市场化将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社区大学将代行教育行政部门的公共服务职能,以一种专业化的服务方式代替“行政计划”直接面向社区,更好地凸显社区性。体系上,形成教育行政——社会教育指导中心——社区大学——县以下社区教育组织的“工”字型组织结构形式。[4]在该体系中,社区大学将是主体,上承政府的公共服务指令,下统所辖区域社区教育规划、研究、指导。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社区大学的功能完善和办学外延,完全依赖财政拨款运行的情况将会得到改观。笔者认为,江苏的社区大学将多数以广播电视大学为主体。条件成熟后,可以把公益的社区教育与电大的学历教育以及技能型培训相互嫁接,在广播电视大学的总领下,拓展社区大学的发展空间。

[1]陈乃林.建设区域性学习型社会的实证研究报告:以江苏为个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1-94.

[2]彭坤明.以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引领社区教育发展[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6):5-8.

[3]周继平.城市电大举办社区大学的功能定位 [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0(1):94-96.

[4]刘维俭.推进社区教育的若干对策思考——以常州市的个案研究为例[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5):39-42.

猜你喜欢
终身教育江苏学院
数读江苏
我国终身教育的回顾与反思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江苏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两岸终身教育法律比较研究
西行学院